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辟"民国史"等独特题材、探寻人类的普遍生存困境、尝试现代小说叙事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著名广西籍台湾作家白先勇小说鲜明而独特的创作个性与写作成就,也标志了白先勇小说在上世纪50-70年代两岸四地中国当代文学史大坐标中所处的不可忽略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2.
白先勇小说的象征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征艺术是构成白先勇小说独特风格的重要特质。白先勇禀承象征型思维的天赋,继承发扬中国文学传统的象征艺术,并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象征手法,使其小说的象征艺术体现出东方为本、东西方嫁接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蔚然  文革红 《江汉论坛》2003,(2):112-114
《红楼梦》取得了中国古代小说前所未有的艺术成就,历来为评论家激赏。然而人物容貌描写却存在明显的不足。《红楼梦》中人物容貌描写沿袭前代小说,以“只见”引出骈偶句,生硬插入文中,阻断行文的流畅自然,而且描写时大量袭用陈旧意象,缺乏个性特征。虽偶有精彩之笔,但前代小说中也不乏此例。因此《红楼梦》人物容貌描写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与作品整体艺术成就相比,可谓碧玉微瑕。  相似文献   

4.
文艺美学认为,“审美物象是艺术形象的形式,审美意象则是艺术形象的内容。艺术形象就是表现、传达了审美意象的审美物象;就是物化、固定于审美物象的审美意象。”①深入释读和仔细研究鲁迅的小说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其艺术构制均具有审美意象跨文本互补、对接的特征:即两个(或多个)不同小说文本之间,其不同审美物象所承载的审美意象,跨越了文本的限定,具有着前后互补和相互渗透的艺术现象(有人称之为“互文现象”)。概括而言,这一艺术现象在鲁迅先生的小说文本中,具体表现在主体形象悲剧命运的跨文本互补、生活内容与生存境况的…  相似文献   

5.
白先勇与陈若曦是当代汉语小说写作的重要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展现了至为丰富的社会历史场景与日常生活画面.不管是白先勇还是陈若曦,共产党开始主政大陆与国民党最后迁徙台湾的1949年在其小说叙述中都是一个重要时刻.只不过,在白先勇的叙述中,1949年以后,依然是民国风月,而在陈若曦的小说中,已不免换了人间,对于同一历史时间不同的叙述法构成了白先勇与陈若曦小说对照中最为触目的一道景观,两位小说家也以此建构了各自"最后的贵族"与"最后的左派"的文学史形象.  相似文献   

6.
白先勇域外题材小说的创作集中在小说集《纽约客》中。白先勇在作品中展示了在异域生存的中国人被放逐的心灵事实 ,面对着一种格格不入的异域文化 ,这些被放逐者无法在心灵中取得统一而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意识和危机感 ,最后步入生命的虚无。随着时间的淘洗 ,白先勇域外小说中的压抑感也逐渐淡化 ,凸显的则是作家物伤其类的深在关怀。  相似文献   

7.
白先勇的小说创作堪称汉语新文学的典范。空间叙事则是他小说中成功运用的抒写模式。他的空间抒写是多层面的,他以"汉语"为基点,从现实空间到历史文化空间再到心理空间,在不同叙事层面上展示着汉语书写的民族文化内涵,它们共同体现着白先勇汉语书写的艺术能量。"汉语"提供给他的是一个不断演化、不断成长的有机体,是一个向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人类开放的基座。白先勇杰出的汉语书写,对民族文学素养的整体提升及汉语新文学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尽管促使劳伦斯成为现代派作家原因有多方面 ,本文则试图从意象的角度去探讨劳伦斯的现代性 ,并对其展示意象的手法及意象在其小说中的功能进行了概括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1963年白先勇飘洋过海赴美求学,异域生活经验形成了白先勇跨国界、跨族裔、跨文化的飞散视角。他的小说创作在思想内容、艺术形式方面发生了重要的转型,其创作的"纽约客"系列对生活在异国他乡的华人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探寻,对他们精神家园的迷失、民族身份的丧失表达了深刻的反思和忧虑。  相似文献   

10.
马克·吐温的原始意象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吐温的小说在表层的历险情节和意义之下,还隐伏着一个强有力的原型结构.本文就是追寻和描述这一潜在结构,进而思考美国乃至其他现代民族艺术中具有砥柱中流意义的艺术核心意象.马克·吐温创造的大河意象马克·吐温集中描写自然——密西西比河的作品有两部,即回忆录《在密西西比河上》(Old Times on the Mississippi,1875)和长篇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Adventures ofHuckleberry Finn,1883),从文学成就及影响来衡量,诚以小说中的大河形象更为重要.小说中的大河有着丰厚的象征意蕴,这种意蕴植根于人类从古至今普遍的感知经验,并在现代思想理论的理解下,显示为完整、生动、合乎逻辑的原始文化内涵,这使我们有充分理由将其视为作家创造出的原始意象.下面是对大河这一原始意象的美学特征和原始文化内涵所做的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1.
鞋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往往用来隐喻男性性心理,张爱玲小说中的鞋意象却用来喻示女性人物在各种情境中深隐幽微的性心理,揭示女性作为第二性的悲凉命运,这是对中国古代文学鞋原型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研究张爱玲小说的鞋意象,能加深对其小说思想深度和艺术特性的理解和把握,也能从一个侧面了解鞋原型在现代文学中的演变变律。  相似文献   

12.
曹谦 《江淮论坛》2005,(1):123-127
白先勇的《纽约客》,几乎每一篇都可以看到荒原意象和荒原意识。论文通过文本细读,并与西方现代主义大师的作品相比较,找出白先勇作品里的现代主义因素,从而说明:白先勇思想中的现代主义意识是一个客观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一个杰出的作家往往有几副笔墨。这有助于他适应时代的需要,也便于发挥其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茅盾就是具有几副笔墨的杰出作家。他的小说、诗歌、散文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程度不同地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的散文,尤其抒情散文的艺术成就仅次于他的小说。他是可以和朱自清、冰心等著名抒情散文大家相比肩的高手。  相似文献   

14.
女性是李煜词中经常描写和抒情的对象。李煜词中的女性意象因为其独特的姿容、体态具有西方文论角度的的符号张力;这些女性意象同时也是李煜词中重要的情感载体,还是李煜内心的深层动力结构的产物和表现。李煜用词的形式成就了这些震撼人心的女性意象,而女性意象也因其艺术魅力成就了李煜词跨越时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谷宇 《兰州学刊》2012,(6):210-212
张爱玲和白先勇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家,他们在小说的创作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二人都擅长人物描写,并通过景物、衣饰、生活用具来设置时代背景,表现人物身份、地位以及个性特点,都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艺术,受《红楼梦》影响很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茅盾小说文本被大量转换成影视艺术的深层次原因及其成就得失。认为茅盾小说的“名著效应”和由宏大叙事建构的小说史诗型格局是受到影视文学作家频频关注的重要因素 ,而在艺术转换过程中 ,由于影视作家把握名著的精髓以及艺术再创造的程度不同 ,作品所取得的艺术效果也会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浅谈《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孟祥中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它的艺术成就居中国古典小说之首,已是众口皆碑。《红楼梦》的艺术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蜚声文坛,这是因为它在《水浒》、《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等小说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向前...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小说中的意象选择及视角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参 《中州学刊》2005,(1):179-183
张爱玲小说意象选择的特征是:着意于自然意象、家居习俗意象,排斥社会意象,消解神话意象;具有鲜艳强烈的色彩感、对照感;以华美的"象"与凄怆的"意"相融合;极其开阔的"情"、"理"空间,具有极大的启发性;看取生命的视角创新.张爱玲小说中意象的表现形式与特点,展示了作家主体对于生命、社会及存在的思索和悲凉的人生观与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其艺术个性和审美风格的体现与凝聚.  相似文献   

19.
一 在我国现代小说宽阔的河床中,有一条绵绵不断的抒情艺术之流。从形式发展上看,在新文学初期的小说中,作家们的情感常借第一人称直接抒发;从二十年代后期开始,抒情小说大多不再采用直接抒情方式,作家的情感借从生活中提炼出的审美意象传达出来,情感融  相似文献   

20.
卡夫卡《城堡》的独特环境是从迷宫色彩、场景的不确定、雪原意象三方面展示的,这正与小说多方面的象征意蕴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