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华实  薛毅 《中州学刊》2008,(2):181-183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规模较大、坚持时间最长的革命根据地.该根据地在金融建设乃至财政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力地支持了根据地的发展.苏维埃政府银行是革命根据地建设的产物,是根据地经济斗争和建设的重要支柱之一,它为支援革命战争、打破经济封锁、活跃苏区经济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支柱.鄂豫皖根据地的银行还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培养了一批人才,这些人才随着部队不断开辟新的根据地而着手筹建新根据地的金融事业.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为了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必须在革命根据地内开展财政经济工作。田赋和其他税收是抗日经费的主要来源。山东抗日根据地的财经工作的开展,稍晚于北方的其他地区,但就田赋和救国公粮的负担来说,也有较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总结与借鉴。一、“合理负担”政策的提出抗日战争开始后,由于形势的变化,山东敌后处于敌、友、我三种势力并存的犬牙交错的状态。山东抗日根据地是以长期坚持革命斗争的当地干部为基础,以中央派来的军政干部为骨干,发动武装起义,在开展游击战争的环境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在抗日民主政  相似文献   

3.
<正> (一) “三三制”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和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政策。“三三制”政策,是一九四○年三月中共中央对党内的指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中正式提出来的。这时,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将近三年,由于中国共产党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使人民革命力量得到很大发展。除陕甘宁解放区外,在敌后开辟了六个大的解放区,即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华中和华南解放区,拥有九千多万人口,八路军、新四军发展到五十万人。共产党员由四万人发展到八十万人。国民党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也已被我打退。人民革命力量的发展和巩固,为我们在敌后解放区,特别是华  相似文献   

4.
<正>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全国主要根据地之一,地处华北敌后战场的东南端,是联系华北与华中两大敌后战场的枢纽,对牵制、打击日伪兵力,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抗日敌后解放区的建设中,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占有重要地位,积有丰富的经验。本文试就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历史进行概述,以求得同志们的指正。一、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三年山东根据地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确定  相似文献   

5.
作为东北战略后方的合江根据地是解放战争时期北满五个根据地中建设较早、战略地位最重要的一个。合江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对我党、我军在东北的成功关系很大。在物质保证上,大力支援前线完善军需供应;在人员补充上,输送了大批优秀干部与战士,有力的支援了东北解放战争;在经验积累上,率先实践、率先总结经验,为北满根据地的巩固、发展提供了借鉴,支援建国后东北及全国的发展。全文尽可能全面展现合江根据地建设工作的斗争全貌,并给予其客观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规模较大、坚持时间最长的革命根据地。该根据地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成立了苏维埃政府经济公社,它是根据地经济工作的领导管理机构,是经济斗争和建设的主力军。它率领、组织公有经济和私营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千方百计筹措经费和物资,为支援革命战争、打破经济封锁、活跃苏区经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巩固根据地等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根据地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7.
<在医院中>是丁玲解放区创作中内容复杂、意蕴丰富的文本.其主题指向既有对革命根据地封建主义残余的揭示,也有对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人生命运的深刻洞察;既带有深切的女性感受与体验,通过主人公形象寄托着作家的自我人格与精神追求,同时也真切地表现了作家隐含于内心深处的矛盾与困惑.  相似文献   

8.
来自民间的土地之歌──评50年代农村题材的文学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文化形态与农村题材创作在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上,周扬的报告虽然只介绍了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以及后来的解放区开展文艺运动实践,实质上却指出了新建立的国家政权对文艺工作的要求和领导方针。正如有的研究者所指出的:经过了明年代末一系列文艺思想斗争以后,“以解放区文学为代表的左翼文学,已成为当代文学的构成的主要资源。”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成熟于战争的实践,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指导方针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文艺运动,正是当时战争实践的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它具有如下一些特征:一、文学与一个时期的特殊的战争任务紧密…  相似文献   

9.
1935年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当时远在上海的宋庆龄得知这个消息后无比喜悦,和几个外国朋友共同举杯祝贺红军的胜利。从那时候起,宋庆龄就把自己和陕北根据地联系在一起。到抗日战争时期,她更是倾注全部心血和热忱,竭尽全力支持陕甘宁边区。她没有到过陕甘宁边区,可是她对陕甘宁边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争取世界人民支援中国 抗日战争的先锋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始终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在政治上全力支持陕甘宁边区。 首先,宋庆龄热情宣传和高度赞扬陕甘宁边区。当时国民党以种种卑劣手段,向国际上封锁抗日根据地的消息,妄图阻止各国人民支援边区。为了打破这种封锁,宋庆龄常向国外发表文章、演说,宣传和赞扬陕甘宁边区。她说:陕甘宁边区是中国民主制度最强大的地方,中国抗战在那里最强大最有力量。1938年6月,宋庆龄在香港组织“保卫中国同盟”以“争取世界人民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的先锋力量——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解放区人民”。“保盟”出版的刊物《新闻通讯》,向全世界介绍八路军、新四军和延安解放区,经常刊登解放区的新闻照片。  相似文献   

1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开辟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是党独立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之始。总结井冈山革命时期党的领导力,从理论逻辑上看,表现为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信仰;从实践逻辑上看,表现为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从制度逻辑上看,表现为党立足革命实际的规制建构;从价值逻辑上看,表现为党对人民至上价值旨归的遵循。研究井冈山革命时期党的领导力的逻辑内涵,对从历史经验、现实发展和未来展望的融合中探寻党执政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薛暮桥同志在山东解放区主持经济工作,在贸易管理方面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以及实际成效主要有:反对机械封锁政策,主张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和贸易政策,以争取有利交换;贸易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基础;必须适时地正确处理战时贸易管理中的各种问题等等。由于薛暮桥的正确领导,山东解放区的经济建设取得很大成绩,从而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事业。  相似文献   

12.
张启安 《人文杂志》2001,(3):154-156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期的中央苏区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伟大尝试.在此期间,为缓解苏区财政经济工作的严峻形势,支持反"围剿"战争的胜利,苏区政府先后三次发行公债.这三次公债的发行,对稳定苏区财政,支援革命战争,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颖 《北方论丛》2002,(2):89-100,104
20世纪中国战争小说是在近代反侵略战争背景和近代小说革命的浪潮中发端的,并义无返顾地担当起为社会政治服务的使命;受五四文学革命的影响,20年代末"反战"小说曾昙花一现;20世纪中国战争小说的第一个创作热潮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和国统区各涌现了众多风貌各异的抗战小说,解放区战争小说则题材新颖、风格独特;50年代掀起了战争小说创作的第二个热潮;80年代中期之后战争小说创作逐渐摆脱了政治的单一影响而走向了多元.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省教育学会在江都县城召开了江苏省老解放区教育工作经验座谈会。到会的同志多数是战争年代的老区教育工作者,共39人。会上大家回忆了原苏中、盐阜、淮海等革命根据地教育革命斗争的情况,交流了各市近年米调查、搜集、整理、编写老区教育史料的经验体会,并商讨如何进一步做好老区教育史料的搜集、整理,完成我省老区教育大事记和教育史的编写任务。  相似文献   

15.
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学创作中 ,比之于小说、诗歌和秧歌剧、新歌剧的大繁荣大发展 ,话剧的规模要小得多 ,时间上也迟一些 ,没有出现轰动一时、内涵较丰富的有影响的佳作。从总体上来说 ,话剧这一外来的艺术形式在根据地、解放区还处于一个尝试、探索并不断积累经验的阶段 ,它的植根、生长并走向大繁荣还要假以时日。但是 ,就根据地、解放区剧作直接地表现广大群众的斗争生活 ,直接地为现实斗争服务 ,直接地参与现实问题的解决 ,戏剧观众以工农兵为主 ,戏剧舞台直接搬到乡间、部队等等方面而言 ,尤其是根据地、解放区群众 (主要是农民 )由最…  相似文献   

16.
山东在战略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抗日战争期间,山东始终是重要战略基地之一,是八路军活动和发展的重要地区。在抗战胜利结束时,山东解放区已有极大发展,有12.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山东总面积的92%,占全国解放区总面积的13%;拥有2400万人口,占山东总人口的90%,占全国解...  相似文献   

17.
今天是邵式平同志逝世二十周年。二十年过去了,人们对他的革命品德和远见卓识的怀念愈加深切。 邵式平同志在他革命的一生中,创建了许多光荣的业绩,战争时期他驰骋疆场,与方志敏、黄道同志一起创建了闽浙赣(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战争结束之后,他又把精力转向了革命建设,深入工厂、矿山、农村,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创见。一九五八年正当农村大办公共食堂、大刮“共产风”的时期,他检查农村工作以后,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和下面的实际情况,明确提出要反对“一平二调”,反  相似文献   

18.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财经政策及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文瑄 《东岳论丛》2002,23(4):90-96
抗战时期 ,中共山东抗日根据地财经政策的产生、制定 ,是随着抗日战争之对敌斗争形势的发展和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与巩固而不断发展完善的 ;根据地在“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发展经济 ,保证供给”的战时经济总政策的指导下 ,适时制定了各项财政经济政策 ,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根据地财政经济体制 ,在落后的农村建立起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 ,有力地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发展 ,创造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基础 ,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同时 ,根据地培养了一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经工作队伍 ,根据地的财经工作实践 ,也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乃至建国后全国范围内的财政经济建设提供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9.
<正>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芦沟桥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逐步建立起来的一个重要的敌后抗日战略基地。它是联结华北与华中两大抗日根据地的纽带,也是华中抗日根据地同位于太行地区的八路军总部及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的联系通道。山东抗日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8年抗战中对打败日本侵略者起了重要的作用。到抗战胜利时,山东抗日根据地已有主力部队27万人、民兵71万人、自卫团150万人,共产党员由抗战开始时的2000余人发展到10余万人(不包括划归冀鲁豫区的山东部分)。这一强大的革命队伍成为取得人民解放事业胜利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正> 游击战是我国人民在长期武装斗争中形成的传统战法,是以劣势装备之我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传家宝。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同志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使游击战成为敌后战场的主要战争形式,为发展和壮大抗日革命武装,建立、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最后夺取抗战胜利,起了重大作用。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游击战争,运用各种巧妙的战术,创造了一套适合于山东特点的作战方法,丰富了游击战的内容,在抗日战争中起了巨大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