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旭  张保旗 《北京纪事》2011,(10):56-59
京胡泰斗徐兰沅曾用这样一段话评价操琴者:在众多能够真正称得上够份儿的琴师中,又根据其操琴特征可分为龙、虎、狗三品。所谓龙相者,即操琴大气威严、拖腔保调正宗醇正。第一次看艾兵老师操琴,已感觉他龙相外露。但见他腰杆笔直,端坐在舞台旁的椅子上,  相似文献   

2.
在业余时间,我应邀去一所社区老年大学教授琴课。有一天,一位70岁左右的长者要插进我的班里学二胡。他瘦削白净,剑眉飞扬,斜挎着一架琴盒站在教室门口,看上去有几分疲惫,眼睛还有些微红。老年大学是从来不拒收学员的,只要老年人有兴趣就可以入学。我问他有没有拉琴的基础,他说没有,但他执意说想学琴,保证能跟上。我把他安排在临窗的一个空位上。那个空位曾是一位60多岁女学员的座位,一个月前她因患肝癌去世了。至今我还记得这位女学员头发雪白,还有些自来卷,很像电影演员秦怡。她在这里学了两年二胡,拉得已经很专业了,据说她喜欢二胡已经到…  相似文献   

3.
夜幕降临时,随便推开哪家星级酒店的旋转门,最先飘入耳际的注定是那如幻似梦的琴声。循声望去,那个端坐在钢琴后面的弹奏者,就是我们通常称谓的“琴师”了。“琴师”——既是那些三星级以上酒店的“注册商标”,又是必不可少的“门面”。而“琴师”这个听上去颇有些艺术味道的职业,对于常人更是透着一股子神秘。 我走近了那些被称为“琴师”的女孩。 刘莎:一天跑过四个场子 刘莎从16岁就开始了琴师的职业,那时,她还是中央民族学院附中初三的  相似文献   

4.
费米 《北京纪事》2015,(7):69-71
记者:感觉你们学生上学前都有京剧的学习和实践,你大概也不例外吧. 杨晓阳:是的.我进入京剧艺术殿堂多少有些偶然.5岁那年,我陪姐姐去学小提琴,隔壁就是京胡教室,京胡老师出来逗我,说要不要进来看看啊?很好玩儿的.出于好奇我就进去了,从此我就喜欢并开始学习京胡,后来渐渐接触京剧,便开始学唱京剧.一开始只是觉得京剧好看,那些头饰、服装,都很漂亮.  相似文献   

5.
正若没听过杨宝忠西洋演奏技法的《夜深沉》,当真是人生憾事,但不妨听听赵旭与西洋乐器合奏的版本。当《夜深沉》曲牌奏响,大气磅礴中充满柔美与激情的旋律,烘托着敲金击玉般的铮铮鼓声……赵旭师从吴炳璋、黄金璐、何顺信、黄宝炎、张素英、燕守平等著名京胡琴师。  相似文献   

6.
小提琴家吕思清近日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国内很多媒体报道说,我是直接被梅纽因大师挑去英国的,这不准确。当初梅纽因挑选的两名琴童,分别是新疆的陈响和上海的金力,没有我。陈响这个人很聪明,琴又拉得好,只是调皮捣蛋出了名。有一次,他拿着学校的小提琴从扶梯上往下滑,把琴摔坏了。学校对此很生气,就征求大师意见,将他送回了国,并要求中国再送一个接替的孩子。作为替补,梅纽因破格选中我。  相似文献   

7.
老罗 《可乐》2011,(5):58-58
一曲《忐忑》,让龚琳娜爆红大江南北。 2002年春天,德国作曲家老锣和乐队在北京演出,龚琳娜和女伴前去观看。老锣在台上弹奏一把巴伐利亚琴,女伴是弹古筝的,觉得巴伐利亚琴的弹奏方式与古筝很像,演出结束后拉着龚琳娜去后台看那把琴。他们就这样认识了。  相似文献   

8.
秦坤章 《金陵瞭望》2005,(15):13-14
南京汇弘(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瑞祥是个很实在的人。他将企业比作“琴”,把员工比作“弦”,精心呵护、悉心操持,于“琴”与“弦”的和谐中,让全体员工“和鸣共奏”,并一起惠受“汇弘”佳音。  相似文献   

9.
丁绍光先生从’98上海艺术博览会来到他老师的家乡常熟,参加庞薰琴研究会成立及《庞薰琴师生作品展》活动。在这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江南古城,我与这位闻名世界的艺术大师进行了交谈。 话题很自然地从他的老师庞薰琴先生开始。庞薰琴是中国现代新兴美术运动的先驱者,中央工艺  相似文献   

10.
2014年是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评选第三个年头,此次年度人物评选的人物中有本刊读者所熟悉的旅日京剧艺术家吴汝俊(参见本刊2014年第六期封面人物)。12月21日,江苏省海外交流协会为协会荣誉会长吴汝俊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会上,他透露,2015年春节期间,他将携"吴氏新京剧"《孔圣母》及《孟母三迁》赴宁向家乡父老汇报演出。吴汝俊,生于1963年,现为日本中国京剧院院长。上世纪80年代,他以京胡毕业成绩第一的荣誉就职于中国京剧院。他拉长京胡弓弦长度,扩展了京胡的音域,并结合小提琴、大提琴等西  相似文献   

11.
时评     
《社区》2011,(2):4-5
多给孩子订点报一位初中生请家长给他订几份报纸,遭到了家长的断然拒绝。家长说,学校正经的书都来不及读,哪里还有时间看报纸?把老师讲的知识消化就足够了!孩子很委屈,很纳闷,不明白为什么他要买吃的买穿的家长毫不犹豫,说买就买,而要订份报纸,却那么难呢?  相似文献   

12.
李莲  刘志华 《社区》2012,(9):28-28
一把京胡、一个小鼓、一把月琴,简单的乐器组合却拉出一阵阵昂扬激越的欢喜悲怆。京剧,人们说是有生命力的剧种,从诞生到现在,二百年光阴,沉沉浮浮,最终成为国粹。伴着过门,一白发老者正“咿呀”亮出一嗓苍凉唱腔,举手投足间透出别样的韵味和庄严,旁边,数十名听者一边品茶,一边评头论足……近日,笔者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西安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见到了金琴南路社区京剧队的票友们,正是他们的守望与传承,让国粹之声飘扬一一  相似文献   

13.
内行买琴     
张萌 《北京纪事》2011,(9):93-93
我的第一把成人琴还是父亲1975年的时候在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时候用的,由北京星海提琴厂生产的普及琴。无论从做工还是发音都是"工厂级"的。回想上大学的时候,老师借了我一把琴,用了几年以后,声音已经很棒了。这种感觉就像是谈恋爱,两个人的感觉已经很好了。可毕业了琴就要还了,这种感觉就像是失恋。于是我打算买一把属于自己的琴,这才算是结束了恋爱史,走入了婚姻殿堂!  相似文献   

14.
体验孤独     
当一个人选择了离群索居时,他大抵便选择了孤独。孤独令他远离人类族群,也由此远离了诸如喧嚣、争斗、名利、荣辱,以及其它人类劣根性赖以滋生的渊薮。当一个人身居闹市时,他未必就不孤独。孤独与拥挤的身体无关,它源自灵魂深处对同气相求的呼唤。所谓"欲把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于是那无人聆听的弹奏便成了心灵的独语。孤独...  相似文献   

15.
耶律楚材是蒙元初期重要的政治家、诗人、古琴家、禅宗大德,他在禅宗思想指导下作出了人生的重大抉择、证人了万法平等的境界,并由此提倡三教合一的思想与实践.在琴学上,他琴艺精湛、风格鲜明、琴道高妙,主张以琴参禅、以禅统琴、琴禅一味的琴学观,是我国琴学史上少有的修养全面的文人琴家.他以琴会友,或与他们切磋琴道,或向他们传授琴艺,或同他们诗酒往还,影响了当时许多操缦雅士,大大推动了元代琴学特别是文人琴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虞和钦是近代琴学大师杨宗稷的弟子。作为清末民国时期致力于科学中国化实践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亦操琴、藏琴、斫琴,并提出了琴之“工内适独”说、刚柔指说,尤其是他的《〈琴镜〉释疑》一书有功于杨氏琴学的普及与传承。  相似文献   

17.
《迷宫》 有一个故事,说大海退潮之后,沙滩上留下了许许多多搁浅的小鱼,它们太弱小了,怎么也没有办法回到大海,只能挣扎着等死。有个小孩看见了,很同情它们。他就捡起一条小鱼。把它小心地放回大海,接着,他又捡起一条,又是一条……可是沙滩上的小鱼仍然数不胜数,孩子不停地忙碌着,有人劝他,别做无用功了,你怎么都捡不完的。孩子回答说,可是捡一条就有一条可以回到大海啊。  相似文献   

18.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的剧本原名《大明王朝1566——海瑞》,剧本在广电总局重大题材办送审时,明史学家刘志琴应邀阅读了剧本并提出修改意见。她读完剧本后,对编剧刘和平说,"你的剧本写得很好,尤其是对嘉靖皇帝的描写,把他塑造得特别精明。但他的精明又不像康熙一样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而是藏起来了"。  相似文献   

19.
我十分喜欢京剧,但一直没有学会一个像样的唱段。退休后,闲暇时间多了,为了丰富生活,我在搞好体育健身活动的同时开始学唱京剧。我一是买剧本,如《中华京剧名段集粹》、《中国戏曲唱腔精选》等十多种书籍,从中学简谱、练唱腔。二是买 VCD、录音机、光盘和磁带,跟着录像、磁带并对照剧本反复学。三是跟电视机学,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天天看,尤其是"跟我学"教唱京戏和教授京胡及"名段欣赏"节目,每次必看。四是请教能者,我经常去剧团专业老琴  相似文献   

20.
郭平 《金陵瞭望》2009,(23):81-81
魏晋名士与琴相伴、清高自重,这种特点.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得到始终的表现。琴人不愿意在歌台舞榭弹琴.更不愿奔走于权门。不仅是名士,即便是一介爱琴的布衣.依然是把人品琴格看得比性命还要重要。清代末期.北京有一个以琴为生的琴工,名叫张春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