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青少年网络问题主要源于网络素养的缺失。所谓网络素养是指网络用户在了解网络知识的基础上,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网络,理性地使用网络信息为个人发展服务的一种综合能力,具体包括对信息的获取、理解、思辨、质疑、评价、选择、创造以及传播等能力。解决青少年网络问题,更好地发挥网络积极作用的关键是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而提升网络素养的重要途径是网络素养教育。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应从加深网络素颜教育的认识、熟知教育内容,才能实施到位。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网络使用的普及,探讨利用网络技术深化党建工作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探索大学生党员网络影响力建设将为基层党建工作积累新的经验。大学生党员在网络政治、网络道德、网络文化及网络交际方面的影响力对引导大学生积极正面地对待网络热点、网络舆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万国邦 《职业时空》2012,(5):47-48,51
网络危机公关是指对由网络虚拟世界里形成的网络危机事件所引发的、对现实世界产生实际影响的公关危机(网络公关危机)的预防、识别和处理。通过对网络危机事件、网络公关危机和网络危机公关的分析,探讨了网络公关危机管理之道。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青年是网络社会和未来社会反腐力量的主力,社会心理路径是影响青年网络反腐行动的重要因素。对1250名青年的实证研究发现,不同心理路径对青年参与网络反腐行动产生作用。目前,青年网络反腐关注度处于中等水平,但网络反腐行动倾向较积极。集体愤怒、集体效能、感性动因、身份认同、网络道德信念五条社会心理路径能正向预测网络反腐行动,集体愤怒是最重要的心理路径。集体愤怒、集体效能和感性动因直接影响网络反腐行动,身份认同和网络道德信念间接影响网络反腐行动。构建青年网络反腐行动的身份认同结构模型,有助于了解身份认同对青年网络反腐行动社会心理路径的整合作用,从而为鼓励新时代青年参与网络反腐提供更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研发,网络已经完全占据了高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高职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有限、抵制不住网络诱惑、缺少法律约束网络言行,业余生活单调迷恋网络等问题都会严重的影响到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完善网络道德教育机制,培养大学生网络修养,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文明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6.
网络伦理的困境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伦理是网络社会良性运行的必需条件,但网络社会的虚拟性、无序性,上网者的网络道德特征以及网络伦理的自律性特点,使网络伦理存在生存困境,我们必须增加网络道德实践,更新网络道德模式,促进虚拟道德向网络道德的回归,推动网络伦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强烈地冲击着社会政治生活,对当代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处于这个时代的大学生缘于网络呈现政治意识自觉拓展、群体效应的酝酿、实践场域与能力扩展以及诉求多元化与渠道缺失等特点,其形成过程表现为以热点追踪为信息源、话题讨论、观念内化、行为实践由外至内再外化的过程。针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及机理,应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网络信息机制建设;优化网络政治环境,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热点话题的管理;加强网络疏导,引导大学生网络群体活动有序开展;加强网络自律,树立网络名人、榜样示范效应这四个维度来建设,促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和谐进行。  相似文献   

8.
正确处理网络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主体。而网络社群是分析网络问题的全新角度,通过法律对网络社群进行规制是一项有效措施。在网络社群的规制过程中,从社群思想方面来看,法理层面的公民自我观、国家观、权利观、公益观建设都必不可少。[1]从网络发展来看,转变法治观念、加快立法、培养法律人才势在必行,即在遵从网络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规制网络社群,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9.
网络开放、迅捷、交互及虚拟等传播特性,使互联网成为了新时代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阵地。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挑战: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遭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受到网络文化霸权主义的威胁、落后的网络技术和网络管理使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威胁等。因此,要增强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意识、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提高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网络控制能力、提升网络空间现代化治理能力,做好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亦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主要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水平不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环境差,大学生网络法律道德意识淡薄等。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剖析,发现影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包括缺乏完善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大学生网络行为和心理的特殊性、尚未建立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和形式单一。研究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现状及其原因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提高其实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网络教学的新形势出发,对网络教学的质量如何监督、评价进行研究,提出网络教学条件下的督导主体、督导内容、督导模式的新机制,以此提高网络教学的教学质量和网络教学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梳理关于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论述,分析高校目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现状和特点,提出以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网络平台思政育人功能、培养朋辈网络思政育人队伍、健全网络舆情防控化解机制五个方面来构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新范式,并就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体系和机制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网络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弱化导致青少年网络主体出现严重的"我向幻觉行为"倾向,符号意义体系异化又使网络主体长时间处于一种社会关系缺场的"脱域"状态,而"脱域"状态的加剧又导致青少年网络行为异化和道德人格缺失。借鉴传统"慎独"思想教育青少年,可强化其网络道德责任意识,促其形成理性自觉的网络道德意志系统,使其网络行为自律,并持之以恒地进行重塑自我的网络道德修养实践,坚持不懈地根据网络道德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来严格自律,形成网络主体意识,具有自制性、自觉性和自主性等特性的网络道德人格特质,以及须臾不离、慎乎隐微的网络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加深,网络语言已不只是限于BBS、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室、网络杂志和网络广告之中。在网络之外,网络语言也正在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网络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舆情管理要求。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来说,校园网络舆情管理十分重要,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建立高职网络舆情传播预警机制、完善高职舆情传播引导机制、建立网络舆情传播处理机制、完善网络舆情传播法律机制,可以有效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从而发挥网络正向效能,保障学校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6.
陶柳 《公关世界》2022,(16):168-170
新媒体视域下,网络传播环境产生极大变化形成了全新的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受网络信息传播本质属性的影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网络异化、话语权孱弱等风险。分析威胁网络意识形态良性传播的影响因素,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主体、制度、内容与技术四个维度,提出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要树立主体思维,重视制度建设,重视网络信息内容与传播方式,加快技术创新等实践建议,以攻克网络安全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7.
网络政治社会化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传播模式,利用网络的平台,有利于推动政治社会化。网络政治社会化既有优势也有其弊端,从网络制度、网络监管、传播主体、传播方式四个方面探究网络政治社会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社会将随着我国网络人口的快速增加而提早到来。然而,由于网络人口大量且快速的增加,新上网者对网络上的操作方式、行为准则,乃至网络上的应对进退并不熟悉,于是经常产生对原网络群体成员而言极为突兀、甚至无礼的行为。另外,在规范网络行为的法律制度尚未成熟之前,又不便贸然主张强硬的管制,因而有“网络礼节”的提倡,希望借着此种软性道德规约形成网络社交中的基本共识,逐渐建构网络社交的行为准则,培养网络人的品格与礼貌,积极而有力地捍卫网络世界儒雅的礼仪与文明的秩序。并提升网络使用的流畅与效率,共同促使网络成…  相似文献   

19.
从剖析湖南民办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要素入手,根据网络舆情的一般属性和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特殊性,将网络舆情划分为弱型网络舆情、强型网络舆情与波动型网络舆情三大类型,分别提出相应的策略。弱型网络舆情采取"淡化式""萌芽式"应对策略,强型网络舆情则采取"强力式"策略,波动型网络舆情则灵活采取追溯式和重塑式策略。  相似文献   

20.
高职学生在网络活动中暴露出了各种网络伦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学生网络生活健康、有序、和谐发展的重要危害。把握网络舆情,在网络伦理建设中,要注重价值引导、校园网的阵地建设、思政理论学习、辅导员和学生力量以及意见领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