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于赛珍珠中国题材的小说创作而言,土地情结的艺术展示因为表现者的异国身份而有了超乎个案的东方文化发现或中西文化交流的引领性价值。当作家触摸这个古老的文化命题时,已经连带着对不同民族的土地恋情进行了联系性思考,催发为创作,即展示了中国题材小说具有的世界性品质,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学突破或文化突破。人的土地情结在根生于地方性的粗鄙之后,复枝蔓出具有世界性的富丽,与作家在创作中一以贯之的多元文化和谐理念彼此印证。  相似文献   

2.
以汪曾祺的高邮小说为主 ,从生命与文化的角度 ,分析了汪的恋土情结的文化传承 ,指出汪曾祺小说所表现出的故乡情结是对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历尽坎坷 ,具有漂泊感、倦怠感的汪曾祺的美好生命意识的补偿。  相似文献   

3.
阿Q与王龙分别属于鲁迅和赛珍珠笔下的人物,文章从剖析两位人物形象着手,探讨两位作家在人物塑造和对人物本质的把握方面的相似性,并通过对两位作家生活经历和思想背景的比较,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赛珍珠(1892-1973),从小在中国长大的美国女作家,以小说<大地>获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曾任南京大学教授.她热爱中国,发表过不少以中国为背景的文学作品.本文试从以下五个方面解开她的"中国情结"(1)热爱中国;(2)了解中国文化较深;(3)受中国影响的美学思想;(4)对中国医药学颇感兴趣;(5)与中国诗人徐志摩的婚外恋.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大地》基于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双重的文化背景,发现了中西民族共同的特质,选取了“恋土”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使这部中国题材之作获得了世界性品质,而从其中的中国形象来讲,又具有西方集体无意识和西方“东方主义”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经济、文化和制度三个层面,考察了东南亚华文作家的归属意识。继而结合社会历史现状,从华文作家们的家园意识入手,借鉴西方心理学家的理论,剖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恋根情结及其在创作中的具体表现和对华文作家精神世界、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美国华裔文学是中美文化碰撞和杂交的产物,呈现出鲜明的特色。美国华裔从客居到定居,再到漂泊流散,特殊的生活经历使得美国华裔具有复杂而矛盾的族裔体验。以伍慧明的《骨》和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为例,揭示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恋"骨"情结,"骨"不仅揭开了华人移民的身份之谜,而且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赛珍珠以高度的笔调赞美了中国女性,肯定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与现代觉醒美,以及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她在男权制的国度里提倡男女地位平等,互相尊重及互相体贴,在中外交流文学史上做出了极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柳永及其词是北宋时期的特殊文化现象,其词浓缩着一种人生形式的恋都情结,这种情结的丰富内涵,不仅表现了向往世俗享乐的生命意识和生存方式,而且透露出重功名与倡个性的矛盾冲突.本文详尽剖析了柳永复杂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0.
在赛珍珠中国小说中,知识分子和农民是两个既对立又互补的群体,而海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则成为一个独特的群体。与同时期中国作家相比,赛珍珠笔下的中国海归知识分子有如下突出特征:一、西方留学背景,二、坚定的国族认同,三、民本立场,四、科学知识和实干精神的结合。这些海归知识分子是传统中国向现代转型的时代标本,本文从启蒙与传统、精英与大众、融合与抗拒三个层面,结合赛珍珠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并通过与同时期中国作家的比较,分析赛珍珠的创作动机和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11.
晋语志延片方言的“噻”类语气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语志延片方言“噻”类语气词可用于单、复句的诸多句类句法环境,其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联系邻近方言和近代汉语的研究结论,其来源应该是近代汉语假设语气词“时”、“价”连用后合音并语法化所形成的形式,而且是语法化程度很高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2.
赛妮亚在<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误区>一文中指出王安忆创作的三个问题,即"欲望化写作与小资产阶级情调","个人悲观和虚伪的艺术"及"追逐时尚".而本文认为王安忆一直是一个严肃关注人内心世界的作家,她对人生对人性对社会的思考贯穿她写作的始终,因此有必要对这样一位创作时间跨度长、数量多、风格多变的作家评价时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13.
爱怜少子是人们的普遍心态,因爱而较量则是一种另类母爱表达,是文学经典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爱是较量的动机,较量是一次爱心行动、一种爱心表达。爱心无可厚非,而爱心表达则因人而异,境界有别。孩子高于一切,不顾一切地保护孩子,是古往今来大多数母亲的共同心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就渡边淳一《爱的流放地》里冬香生命中的两个男人进行分析,论述冬香最终走向死亡的必然性,探讨现代社会里传统婚姻存在的一些弊端以及"不伦与激情"的关系,同时对渡边先生的"爱与死"的主题进行解读,以期进入其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5.
在“五四”时期新旧文化交替的大背景下,陈衡哲以横空出世的姿态登上了现代文坛,她挣脱心灵的镣铐,关注情爱世界;她对爱的歌唱,开创了现代女性文学的一个基本母题,有力地反叛了封建礼教。然而,这种反叛受时代及作家本人认识的限制,只发出了爱的雏声,而无性的出席。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的短篇小说《沉沦》和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在表现青年人的悲剧,表现青春迷惘的母题方面都颇为相似,但两部作品又各具特色。从主题上来说,《沉沦》更偏重于性的“革命”,而《少年维特的烦恼》更偏重于“爱情”;在内容上,《沉沦》更多地发扬了抒情传统,而《少年维特的烦恼》更多“史诗”的成分;从与时代的关系来看,《沉沦》更为现代,而《少年维特的烦恼》较为传统。  相似文献   

17.
18.
鸦片战争以降,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运渐恶化。然而,20世纪30年代,“中国形象”却产生了重大转变。在此转变过程中,美国作家赛珍珠的小说作品《大地》及由其改编的同名电影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分析电影《大地》中所体现的正面为主的“中国形象”,以及这一积极形象背后的历史、社会成因。  相似文献   

19.
赛戏仪式剧《斩旱魃》的雩祭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个仪式来看,赛戏是群体性祭祀行为,是将祭祀仪式作人物形象的图解。但它确又是戏,有人物角色、舞蹈动作和故事情节搬演等方面的戏剧审美因素,因而人们将它认为是敬神为主兼以娱人的祭祀仪式剧。赛戏活动一般是每个台口演出4天,包括报赛、迎喜神、刮街、斩旱魃、说夜书等固定程序。《斩旱魃》是赛戏独具特色的仪式剧.它的内容强烈地体现了原始的雩祭意识。  相似文献   

20.
王小波作品中的“自由主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波独特的人生道路以及他一以贯之地汲取诸如罗素等英美经验主义哲学和自由主义思想,酿成了他作品中的“自由主义精神”。王小波的“独创”性更大程度上反映了罗素及其他西方哲人的民主、自由观念。对中国文化传统继承的缺失亦成了王小波文学作品的一个遗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