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善于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对隋朝遗留下来的种种积弊进行大胆的改革和整顿,从而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作为唐太宗治国安邦思想核心内容的民本思想,对“贞观...  相似文献   

2.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年),在位23年,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有雄才大略的一位明君英主。他在位期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唐太宗依靠整个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管理国家,这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之一。以马...  相似文献   

3.
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大家早有所闻,至于他的书法造诣,也许知道不多。在我国历代封建帝王中,李世民(公元599- 649年)是极力提倡书法并且身体力行的一位。他  相似文献   

4.
长孙皇后是唐太宗即位初册封的,也是唐太宗所册封的唯一的一位皇后。唐初开创“贞观之治”,无可否认主要是一代明君唐太宗的任贤纳谏,顺应时代潮流,采取措施得当。但也得力于长孙皇后有力的配合与协助,在开创“贞观之治”中,长孙皇后也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长孙皇后是一位有见解、识大体的女性,与唐太宗的政治思想十分合拍,志同道合,是唐太宗的贤内助,她  相似文献   

5.
唐初的“贞观之治”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辉的一页,是“繁荣盛世”.正确评价“贞观之治”的历史成就,对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民族自信心、继承历史文化遗产,古为今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贞观之治”与隋末农民战争的关系、如何评价“贞观之治”的政策和成就、把“贞观之治”的政策概括为“让步政策”是否妥当等问题,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  相似文献   

6.
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到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与唐太宗李世民的“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的治国方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就唐太宗的用人之道作一点探讨,对于我们今天的用人任事似有种益。一、广延人才,公正用人唐王朝建立于隋朝末年的乱世基础之上,唐大宗以一个封建政治家的恢宏气度,博大胸怀,不分门户,不计亲疏,招贤纳士,广延人才,公平待人,公正用人,唯才是举,为我所用,为贞观盛世奠定了人才基础,使大唐帝国的巩固和发展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贞观…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代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起步于“贞观之治”(公元627——649年)。唐太宗在隋末战乱之后,社会经济复苏的过程中,起了拨乱反正、奠定经济恢复发展基础的作用。从贞观至开元间,经历了高宗、中宗、睿宗、武则天四朝皇帝67年的过渡期。其中,实际统治时间最长(684——704年),影响最大的皇帝当数武则天。武则天承上启下,是促进“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过渡的关键性的人物。因此,研究和探讨武则天的经济思想及其对唐前期社会经济的影响,对于认识唐代经济鼎盛期形成的原因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两个著名王朝。建国伊始,两朝统治者均以法律手段对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分别修订了著名的《开皇律》与《唐律疏议》,因而,都成就了一段辉煌的历史时期。史载:隋文帝时“中外仑库,无不盈积”,“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唐则出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正因如此,历史上往往隋唐并举共论。然而,为什么隋祚日短,李唐却传世近三百年,结果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辩证法要求对每一特殊的历史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列宁全集》第6卷第857页)。封建社会从总体来说“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11页)。然而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具体地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可以看到在众多的地主阶级统治者中,昏庸残暴的固然居多,可是也出现过几个头脑比较清醒的统治主,唐太宗李世民就是我国历史上有远见卓识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统治的前十几年,是唐代历史的全盛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据《贞观政要》卷1记载,当时“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成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  相似文献   

10.
唐代“贞观之治”与汉代“文景之治”经常受到历史学家的赞扬。我国“汉、唐盛世”在世界历史上独放异彩,“文景之治”与“贞观之治”实际是奠定了基础。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辉,也是人类进步的骄傲。我们若不“数典忘祖”的话,应当继承这份遗产,应当总结有关经验,为谱写可歌可泣的前人光荣的经历而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政治上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他在位二十三年,革新并推行一系列政治制度,任贤纳谏,巩固国防,发展经济,使社会得以繁荣安定,被旧史家誉为“贞观之治”。唐太宗文韬武略都堪称雄才。他爱书法,尤爱“二王”,对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都有  相似文献   

12.
在封建社会里,每个王朝的君主,尤其开国君主,都希望自己的天下长治久安,继子荫孙,传之万世。秦始皇、汉高帝是如此,魏武帝、隋文帝也是如此,唐太宗更不例外。在他们创业开国之初,都有段政绩,即所谓“治世”,“治世者”,因致“治”而出太平盛世也。唐初贞观之治就是一个显著的例证。 史书艳称“贞观之治”的巨大成绩是:“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滑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  相似文献   

13.
简论马周     
唐太宗贞观时期人才济济 ,马周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为人忠恳 ,直言善谏 ,精于史道。其政治主张具有一定进步性 ,他还具有改革精神 ,在提高行政效率方面 ,建树颇多 ,对“贞观之治”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马周是初唐一位卓越有建树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4.
评《贞观盛世·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政治家之一,他所开创的“贞观之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辉煌的一页。对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研究,一直受到史学界的重视,有大量的论文及专著问世。学术界新近又增加了一部新著:《贞观盛世·唐太宗·李...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所谓封建盛世,这是秦末、隋末两次农民战争的结果。尤其是提到“贞观之治”,使人联想到隋末农民战争的伟大作用和李密这一历史人物。尽管史学界对李密的评价问题展开过讨论,但有些问题,诸如:李密参加农民起义的原因、目的;他有否背叛地主階级的立场;他在瓦岗军作用的估计;应予以怎样的历史地位等,还值得仔  相似文献   

16.
关于唐太宗,学术界讨论颇多,普遍认为“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人物之一,贞观时期是封建社会中有名的盛世,也是我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 为什么会出现唐太宗这样一位不同凡响的封建帝王呢?除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以后,不允许出现暴君和“坏皇帝”这样带有共性规律的时代原因外,史学界一般都认为有如下几个  相似文献   

17.
东汉光武帝刘秀,不仅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位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农民起义领袖和农民拥护的“好皇帝”.然而,多年来在史学研究中,特别是在评价历史人物中,他不是被贬为投机加入农民军的“地主阶级分子”,就是被斥为农民起义胜利果实的“篡夺者”.本文试就此谈两点浅见,以求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18.
我们评价唐太宗,离不开“贞观之治”,然而,要评价“贞观之治”却不能不论他的用人之道。这是因为唐太宗的用人之道既是“贞观之治”形成的因素之一,又是“贞观之治”的重要内容。唐太宗的用人之道主要内容表现在他的人才思想和制定并实施的用人政策中。正是唐太宗的进步的人才思想和用人政策,才促成贞观23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的各项措施得以实现,终于达到天下大治、国泰民安。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代数以百计的帝王群中,唐太宗李世民号称“百代英主,千古一帝”,可算是出类拔萃之辈。他治国安邦的历史功业,开创“贞观之治”的历史经验,一直在人们的笔下  相似文献   

20.
一提起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人们自然会想到魏征.魏征,字玄成,河北钜鹿人,后徙河南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生于公元579年(北周宣帝大成元年),死于643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享年六十四岁.魏征对唐代的政治多所献替,功勋卓卓.他提出的“偃武修文”政治主张,对贞观时期的政治生活和唐代社会的发展、繁荣起了重大作用.魏征不愧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伟大政治家,他的历史功绩应当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