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叙事学、心理学理论考察《红与黑》中的心理分析手法 ,认为《红与黑》心理分析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小说的视角模式 ,从而将外部描写心灵化 ;二是主要运用独白手法展现人物剧烈的内心冲突 ;三是揭示了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层动因等  相似文献   

2.
《红与黑》以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和恋爱故事为贯穿全文的主线展开情节,侧重从心理描写的角度.多方面、多角度地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反映出人物具有时代特征的个性,并借以表现讥讽时弊的重大社会主题。为此,本文试图从于连的进取心态和情恋心态着墨,旁及其他来分析一下《红与黑》的心理描写。一、奋进之心,鲲鹏之志.奈何生不逢时。于连的进取心理.主要表现为他不遗余力,为之奋斗的个人野心。他不愿作檐下雀,而有志于作“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鲲鹏。其志向之大,一言以蔽之曰——野心。然而,他出身的卑贱,现实社会的龌龊,等…  相似文献   

3.
心理描写是美国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著名小说《红字》的重要特征。霍桑通过对三个主要人物内心世界细致入微的剖析 ,把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与场景的描绘、情节的发展、自然景物的衬托有机地结合起来 ,层层深入地挖掘人物灵魂深处的秘密 ,并运用各种手法把人物变幻莫测的心理描写得惟妙惟肖。这样的心理描写 ,不仅使人物性格特征鲜明突出 ,而且在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上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简·奥斯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上百年来经久不衰,影响深远。作品中反讽手法的运用,尤其是对于人物的反讽是小说的一大亮点。奥斯丁在次要人物,主要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三个层面上把反讽运用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傲慢与偏见》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我国两千五百年前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各类诗中都刻画出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诗经》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是丰富的,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是多样的。《诗经》刻画人物的手法主要是通过动作、貌、言语、心理描写等。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的诗性美是它的艺术美的组成部分,它主要表现在:大量的诗词曲赋融入情节、塑造人物;在情节结构上巧妙地附以悲剧抒情线;诗的超常手法的有分寸的运用以及意境化描写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小说的心理描写特点在于:既通过传统手段表现人物的心理,又通过现代手法揭示人物的无意识;既纵向表现人物的心理流程,又通过参差对照的手法横向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既描绘人物的种种变态心理,又刻画人物的性格分裂。其文学史意义在于:丰富了表现人物心理的手法.揭示了人性之恶和人的生存困境,透视出传统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人所背负的沉重精神负荷。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我弥留之际》采用内心独白的叙述手法,表现各个人物不同的思维方式。小说中主要人物达尔内心独白中的词语受到独白者个性的制约而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体现人物的心理风格;句式结构的选择与叙述者个性相应,采用了长短适中的语句,恰当地反映人物的心理认知风格,并巧妙地为小说的主题服务;修辞上比喻和矛盾修饰手法的运用也充分体现了达尔孤立的叙述意识和独特的心理认知风格。  相似文献   

9.
《“要塞”退出以后──一个年轻“经济人”底遭遇》在路翎的创作道路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心理解剖的深刻与多层面,它的在人物命运的大起大落中挖掘人物性格形成的心理原因和社会原因,它在人物心理描写上的内心独白与内心分析等近于西方现代派文学手法的运用,等等,共同显示了路翎卓越的文学才能,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运用了意识流手法,将现实主义的描写与对角色最隐秘的杂乱无章的思想记录融为一体。小说的故事是在几个意义不同的层次上展开,缺乏连贯的情节;主人公的思想任意流动,读者几乎看不到人物的行为而只是在读人物的思想,窥测人物瞬息万变的内心。文章从自由联想与内心独自出发来分析作者如何采用意识流手法,挖掘人物心灵深处的情感潜流,以一种彻底革新的艺术方式表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精神失落和价值危机。  相似文献   

11.
《人生》和《红与黑》都是以政治为经、爱情为纬来编织情节,塑造主人公的形象的。《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和《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不仅“形”似,而且“神”同,我们通过比较研究,不准看出《人生》的主人公性格塑造、心理刻划、情节结构以及与主人公有密切关系的女性形象的设置,都有着对《红与黑》的借鉴。《人生》的创作成就,为我国新时期文学创作继承和借鉴外国文学遗产又一次提供了范例,对于繁荣我们社会主义文学园地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舍伍德·安德森短篇小说《蛋》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舍伍德·安德森的作品见证了一个特定的时代,表现了一个特定的地域,且首次尝试用弗洛伊德的心理理论挖掘人物内心。他以此创作了一系列带有普遍意义的“畸人”形象,作品中一些象征手法的运用也颇具特色。安德森的短篇小说《蛋》是其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聊斋志异聂小倩》中的多种艺术手法,评赏了聂小倩主人公这一美丽聪慧艺术形象的鲜明特征,并介绍了蒲松龄是如何刻画宁采臣、宁母及燕生等一些次要人物的形象;从而归纳了其写作技巧是采用多种艺术手法突现出了人物内在的特征,使人物形象生动,最后,从思想上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4.
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塑造人物、描写社会、说明道理,是众多小说作者常用的手段。美国小说巨匠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一决牛排》就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在《一决牛排》中,杰克·伦敦将主人公汤姆·金的性格特征和文章的深刻内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固然有作者对人物、情节本身的细致刻画,但多方面、多层次的对比手法的运用则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安德森在《小镇畸人》中淡化了传统小说中的情节要素,而大量运用了心理描写、精神顿悟、象征等手法,按照人物的心理变化轨迹来表现复杂社会背景下人类深刻的精神危机。《小镇畸人》是美国文学史上较早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对其后小说心理现实主义的发展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上半期美国最为伟大的小说家,也是美国文学是上最为多产的象征主义大师。他的长篇小说《红字》运用了构思精巧的意象,耐人寻味的象征手法,增添了作品的浪漫色彩,加深了小说寓意,令人印象深刻。本文主要从红字“A”、主要人物两方面探讨《红字》中象征手法运用。  相似文献   

17.
司汤达的《巴玛修道院》是作者生前就获得赞誉的唯一的一部作品。小说所表现出的对社会的深刻批判,以及通过人物活动展现的、对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社会生活的生动描绘,都能与作者的杰作《红与黑》相媲美,它和《红与黑》被称为司汤达的创作中的“双璧”。值得一提的是,《巴玛修道院》是司汤达的“域外小说”,写的人物是意大利人,  相似文献   

18.
讽刺是美学的范畴之一。司马迁的《史记》是有卓越的讽刺艺术,主要运用了以下讽刺手法:选取人物语言、让人物自我画像、善于画龙点睛、善于对比映衬、叙事曲折跌宕、章法回环照应、灵活运用虚词。  相似文献   

19.
世界文学画廊中,艺术大师们塑造了一组组读者熟悉的形象:英雄典型、吝啬鬼典型、多余人典型、野心家典型、美的女性典型、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典型……而《包法利夫人》中的医生包法利、《红与黑》中的市长德·瑞那、《安那·卡列尼娜》中的官僚卡列宁等也似乎同病相怜,无以名之,姑且叫做被遗弃的男子或“戴绿帽的丈夫系列形象”。这三个人物虽非三部作品的主要人物,但都是刻划得有深度的艺术典型。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在《包法利夫人》英译本导言里赞赏它“全部人物的现实性(最小的人物也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文学巨匠怀特在《人树》中淡化了传统小说中情节要素。他通过运用“心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按照人物心理变化的轨迹来完成创作。他使用了意识流、象征等艺术手段来表现人物内心对外部世界变化所作的反应 ,由此读者也了解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