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于中国当代生态小说中狼叙事寓意的由来,研究者一般将其归因于作家经历、传统文化的影响。如果把比较视野纳入到中国生态小说中的狼叙事研究中来,将前苏联文学经典《断头台》与之进行对照阐释,可以发现中国生态小说狼叙事中的母性美与狞厉美与《断头台》存在着相互呼应的关系。比较视野的运用,将突破以往中国生态文学研究中的某种思维定势,为生态文学研究开拓新的空间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狼图腾》在叙事方面的创造力首先表现为作者所采用的"嫁接性"叙事文体。小说主体叙事和"理性探掘"两部分相得益彰,其叙事理念在小说叙事主体部分通过"狼性性格"得以塑造,而在"理性探掘"部分以思辨的方式得以强化。诗和议论结合的叙事策略使小说寓理于情,在情理交融中完成作者对"狼图腾"精神的塑造和烘托,有助于作者引导和掌控读者对小说叙事理念的接纳。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了两部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叙事小说——姜戎的《狼图腾》和李微漪的《重返狼群》进行比较研究,一方面是由于两部作品有着启后承前之关系,且都引起了广泛的文坛讨论和社会关注;另一方面,虽然它们皆以狼为主角,但在文学及文化层面却各具特色。因此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既能够揭示近年来动物叙事小说的发展与创新,也希冀挖掘出动物叙事小说在文学创作和价值内涵上的一些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4.
在小说《色·戒》中,张爱玲运用现代叙事方式显示出其作品独特的叙事魅力。这里运用叙述学理论,从形式角度详尽剖析张爱玲小说现代叙事艺术,指出个人叙事对宏大叙事的消解、限知视角对全知视角的侵入、叙事时间对故事时间的超越是小说《色·戒》叙事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5.
生态批评视野里的《狼图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狼图腾》引发的讨论主要聚焦于国民性问题时,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切入,更能突显作品作为生态主义文本的价值。通过透析作品的人物形象群,深入发掘“狼图腾”中蕴藏的朴素生态信仰与草原式生态理性,可以进一步得出《狼图腾》作为生态文学作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小说还是改编后的同名电视剧,《白夜行》都算得上是成功之作。文章拟运用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从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和叙事态度三个方面对小说《白夜行》和同名日剧进行比较分析,浅谈小说《白夜行》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7.
对美国图书馆收藏小说《狼图腾》的情况和读者对该小说的评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可知,《狼图腾》是在美国传播范围最广和接受程度很高的中国当代小说。美国读者通过该小说了解中国社会,唤起对环境生态平衡问题的更大关注,激发读者对小说故事的兴趣,并把对《狼图腾》的理解和接受置于心灵生态来考虑。该小说中“大命”和“小命”的叠加意义,体现了不同语言文化的共同表达,使美国读者增加心理见识度,拓宽了观察人与动物、与环境生态平衡的视角,并把生态理念和民族性特点体现到理性思维和认知现实的维度上,满足了美国读者爱护自然、尊重生命、注重生态平衡的心理需求,这些正是促使《狼图腾》在美国传播范围最广和接受程度很高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艾特玛托夫出生于吉尔吉斯坦的俄罗斯著名作家,也是唯一用俄语和吉尔吉斯语共同创作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断头台》描写发生在吉尔吉斯坦的伊塞克湖上的故事。小说《断头台》寓意深刻,发人深思。小说分为三卷,以一对狼为其中的一条主线贯穿整部小说的始终,描写了他们历经二次生死逃亡、三次失去幼崽的心灵创伤及苦难历程。透过他们悲惨的命运遭遇,作者从新的生态审美角度对狼的本质作了真情叙述和全新的诠释,充分体现出作者在半个多世纪思索与探寻过程中所独具的、毕生所追求的、富有哲理高度的生态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9.
小说叙事学理论的引入与发展,使得小说叙事艺术的研究热度不减,这一点在清末民初小说叙事研究中体现得尤为显著。清末民初正是中国小说的叙事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叙事模式转变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产生的"新小说"大都在叙事艺术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继承与革新。其中,《老残游记》体现较为明显,从对"史传""诗骚"叙事传统的继承,到对叙事视角的转变,并与西方"报章体"相融合,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具有代表意义,并进一步推进了小说叙事艺术的继承与革新。  相似文献   

10.
《接骨师之女》是谭恩美所著的第四部小说,将手稿作为主线,使得女儿、母亲与祖母三代的故事关联在一起,把几代华裔母女的心理变化与生活困难充分展示出来.在叙事方面,小说跨越了空间与时间,不断往复于美国与中国、当前与过去.本文从叙事学理论出发,以文本的话语层面为研究对象,探讨小说独具特色的叙事结构、变化多端的叙事视角和精雕细琢的叙事风格等,揭示小说多元叙事策略对主题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以来小说众多暴力叙事类型中,关于文化的审视不容忽视。张承志的《心灵史》,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和姜戎的《狼图腾》最富典型性,它们分别对哲合忍耶的血性,陕北民性的硬性及草原狼性做了生动的阐发。拒绝犬儒,是它们共同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作家买买提明.吾守尔在各种题材的小说创作中,独特的叙述技巧使他的作品具有特殊的美学价值。文中从他小说的叙述层次、叙述视角及叙述时间等方面分析其小说的叙述技巧。  相似文献   

13.
《狼图腾》独特的选题和精彩的故事吸引了大众,深邃的思想和新颖的论点引发了评论家们的兴趣,草原狼不屈的强者精神是本文论述的重心。  相似文献   

14.
《狼图腾》是一部充满内在矛盾的文本。一方面,它运用了一系列的文学美学策略来建构自身理念的合法性;但另一方面它的立论基础又包含若干具有天然局限性的思维范式。一方面,它巧妙利用了当代人的线性进化论的心理积淀等进行自身的完满运作;但另一方面,它的"输血"论的强权本质等又造成了其理念运作的裂隙。《狼图腾》现象的复杂构成,显示出小说作者的写作宗旨与创作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5.
论生态文学视野中的狼文化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一大批与狼相关的文学作品和写狼崇狼的出版物,掀起了一股探索人与自然万物关系的生态文学热潮。当代文学中出现的这股狼文化现象,尽管有不少人为夸饰的成分,但却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人们既定的价值观念形成强烈的冲击,预示着文学在生态观念的影响下将产生结构性的变化。《怀念狼》和《狼图腾》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作,它们对狼文化、狼形象、狼书写所作的探索,真实地反映了当下中国生态文学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态,为文学如何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及实现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协调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姜戎先生的《狼图腾》分析,试图解答生存游戏中的“血酬”,进而分析狼性与羊病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17.
韩国作家黄顺元小说叙述视角的转换,给小说带来独特性的同时,也让小说获得了丰富多彩的叙事效果。从叙述学立场出发,以叙述视角为切入点,进一步探究黃顺元小说中叙述视角的灵活应用及巧妙转换。  相似文献   

18.
姜戎的小说《狼图腾》2004年问世以来好评如潮同时也争议不断,而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据此改编的同名电影2015年上映后则引发了新一轮热议。《狼图腾》电影改编在赢得肯定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些遗憾,情节的突兀影响了可信度和说服力,为迎合观众惯性心理的结局改编淡化了悲剧意味而影响了故事的震撼效果,采用经过驯化的真狼演出制约了影片的细节表达,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表现力。文学经典影视改编,既不能随意丢掉原著中的某些关键信息而导致观众难以理解,也要避免一味求悦于观众而随意改变原著的创作初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