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华哲学的突破,是与世界文明古国同步的.商周时天的唯一性、绝对性转变为天、德、民的多元性、相对性.夏人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商周是以德兼人,春秋是以力兼人,战国是以富兼人,彰显了其时的人文语境,烘托出思想、哲学思潮的核心语题--道德之意.夏商周三代在天神与祖先神、王权神授与敬敷五教之间形成结构性的融突张力.华夏礼乐主体文化是一开放的体系,夷狄文化在与华夏文化的冲突、交流、互动中,亦互相容纳、吸收、融合.古之道术之所以裂而不断,是因为诸子之学皆出于救时之弊,又由于后世炎黄子孙都有根深蒂固的"慎终追远"、"存亡继绝"的情结,继往圣之学就成为诸子之学价值合理性和合法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文尚"气"古已有之,但"文气"在散文创作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至韩、柳等古文家出始广为人知.韩愈因"气盛言宜"而遍悟文体,将诗赋之情趣风神纳于应用文之中,创造出名为"古文"的各种成体的短篇散文.柳宗元主张"凡为文以神志为主",以"志"为气之帅,"神"为气之精,运用比喻和寓言写了大量书愤明志的杂文,以及不少令人读之悠然神远的山水游记.他们的"古文"创作思想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荀子提出为君者要"善生养人"、"善班治人"、"善显设人"、"善藩饰人"的君道思想,其中蕴涵着对于人的需要的深刻洞见,与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人有生理、安全、归属和爱、自尊以及自我实现等五个方面的基本需要的理论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4.
周建忠 《云梦学刊》2005,26(2):28-37
众多楚辞读本往往回避章节之学、层次分析的原因为研究对象的丰富性、研究史的复杂性、研究内容的特殊性.<离骚>分段争议颇多,大略分为二、三、四、五、八、十、十二、十三、十四段以及"二分法"或"三分法"与"多段法"的结合等.从结构层次的合理性而言,"两分法"最经得起推敲,古人"前半"后半"之说,"人境"神境"之论,颇切辞旨.延续"两分法"的王邦采的"三分法",在较多学者认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构成了"三分法"与"多段法"的结合,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达到统一.  相似文献   

5.
张涅 《浙江社会科学》2005,23(1):140-144
<孙子兵法>是一部用于指导军事实践的著作,其著述对象是"将"."将"可以分为决定战略目标及行为的统帅和具体指挥作战的将军两类.在春秋时期,两者一般不分,故孙子概而称之.但是战国以后,职责逐渐分明,读解<孙子兵法>时应该对"将"义有所界定,惜前人未加重视.由"将"字入手,可知前四篇对统帅而言,阐述战略思想;第五篇至第十二篇对将军而言,阐述战术原则;末篇<用间>,兼对统帅和将军言.这应该是这部著作的思想本旨.  相似文献   

6.
<正> 曾巩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自求补外,出任越州通判,后改知齐州军州事.关于曾巩知齐的时间,王焕镳《曾南丰先生年谱》断为熙宁五年,并且连月份也作了推想——正月.王氏《年谱》是人们现在可看到的最详备的曾巩年谱,曾巩熙宁五年知齐之说,经王氏认定,长期以来,似乎便也成了定论.然而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至少,它把曾巩知齐的时间推迟了半年.《元丰类稿》卷七有曾巩七言小诗一首:"去年六月焦原雨,入得东州第一朝.今日看云旧时节,又来农畔所潇潇."诗前有题:"去年久旱,六月十三日入境得雨.今年复旱,得雨亦得六月十三日也."弄清这首诗的作年,与确定曾巩知齐时间很有关系.该诗已明确告诉我们,这是曾巩到齐州一周年后所作的.王氏《年谱》将该诗认作是"熙宁六年的作品,如依此说,曾巩便应是于"去年"(熙宁五年)"六月十三日入境"到齐州的了.这样便  相似文献   

7.
清光绪本《六音字典》里有着丰富的“土音”材料,反映了20世纪末福建闽北方言方言的底层.全文可分五部分:一、土音与文读音字音节“某同而某、某不同者”;二、土音与文读音音节“某、某同而某不同者”;三、土音与文读音音节“某、某、某均不同者”;四、只有土音字,无文读音对应者;五、结论.  相似文献   

8.
胡煦是清初易学大家,他的易学涵盖象数易学和义理易学.就胡煦的<周易>诠释而言,他在观象之法方面有较大的创新与发展,这主要包括三种:以体卦主爻说释"往来"、"内外"、"上下"等字词;采用先天图释"遇"、"邻"、"婚"三字;采用月体纳甲说释"西南、东北"、"先甲后甲"、"先庚后庚"、"月几望"等词.在这三种观象之法中,前二者是发前人所未发,第三种则是在传统月体纳甲说的基础上,进一步纳入先天图和日月交光的观念,从而发展了以月体纳甲说释<易>的方法.而胡煦之所以能够在观象之法方面获得较大突破,原因则在于其方法背后深刻的易学观.  相似文献   

9.
正"不吊昊天"语出《诗经·小雅·节南山》,历来对此句诗中"不吊"的解释有所不同。毛传曰:"吊,至。"郑玄笺曰:"至,犹善也。"此后,有沿袭毛郑之说者,如王引之《经义述闻》等;亦有作"悯恤"之解者,如朱熹《诗集传》等。今之注者多从朱熹之说。本文认为"不吊昊天"作"昊天不善"之解于理颇通。理由有四:首先,《节南山》时昊天已经成为可批判的对象。幽厉时期"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  相似文献   

10.
<法律篇>第十卷专题讨论神学.在柏拉图眼中,习以为常的城邦法律、政策、意见,必须在关于存在的真知基础上得以证明其正当性以及得以重构,也就是说人为的城邦政治、法律,必须在这种自然的以善为目的的理性结构的第一原则的光照下得以阐明.而第一原则唯有被归之于城邦所信奉的神的名下,方能成为法律城邦的拱顶石,成为立法与守法的理由,促使公民像信奉神一样信奉法.因此柏拉图探讨神学的真正意图在于从立法与守法两个角度阐述在哲人王缺位后"法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楚辞与楚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辞》一书,既非出自一人之手,也不出于一个时代,它是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人们逐渐纂辑增补而成的。《楚辞》的上源是复杂、多元的。《楚辞》与《诗经》在艺术形式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意境、情调、抒情技巧、比兴象征上。楚辞学的研究规律是:每一种学术派别、研究方法的出现,总是与当时的文化学术思潮相联系。任何摆脱时代制约的努力,往往正是时代思潮的反映。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楚简、秦简、汉简、楚帛书帛画、楚国青铜器及铭文的大量发现,这种地上之文献与地下之文物相互印证的方法很快被楚辞学界所接受和运用,沿袭多年的文献考据之法、义理评论之学,升华为地上文献与地下文物相印证,传统考据与西方理论相结合,形成了文字、文献、礼制、民俗、民族、考古、历史、哲学、宗教等多学科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内涵与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琼 《云梦学刊》2008,29(2):60-62
"为人民服务";"共同富裕";"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民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克明 《云梦学刊》2010,31(5):43-48
楚辞中有关图学的内容颇丰,诸如中国古代制图工具:规、矩、镬、绳、墨以及画法的描述,是楚辞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从科技史的角度来考察楚辞中有关图学的记载,是楚辞研究的一项新的课题,楚辞中有关图学的内容极具中国乃至世界图学发展史研究的价值。楚辞对于了解秦汉之际中国图学的成就,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4.
杨修死于帝位之争,而非曹操的屈才.《三国演义》发挥了《世浯》中杨修恃才逞能的一面,而略去帝位之争不提,是为了塑造奸雄曹操的性格特征,与史实并不符合.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各城邦因各种原因广泛开展了殖民运动,希腊人的殖民地遍及地中海、黑海沿岸。殖民运动对古希腊国际公法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对其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的萌芽与发展,也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鹤 《云梦学刊》2004,25(6):10-12
以韦庄为例,将诗学原典《楚辞》与唐诗比较,探讨诗歌的源流关系。韦庄与屈原有着相似的经历,因此表示出深深的凭吊与怀念。韦庄诗歌的创作心态、意象塑造等与《楚辞》都有着渊源关系,也有一定的发展。这是中国诗歌产生、发展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中国楚辞研究著作总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建忠 《云梦学刊》2001,22(6):13-18
周建忠辑录二十世纪中国楚辞研究著作总目。  相似文献   

18.
龙清香 《云梦学刊》2012,33(4):60-63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在政治上相互支持,在经济、文化上相互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必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必须坚持“求同存异”原则,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原则,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19.
纪望书 《云梦学刊》2013,34(2):61-63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其阴阳合一奠定了故宫天人合一的总体设计理念,保和太合规制着故宫崇尚中和的基本设计思路,八卦五行铸就了故宫独异其趣的设计特色。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嬗变的原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乐 《云梦学刊》2009,30(1):136-138
大学生的婚姻观已趋于多元化。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择偶观以及性观念;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及社会原因值得认真研究,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便更好地预测其将来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