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在洞庭湖边长大,儿时听过不少关于八百里洞庭的故事,但大多已成过眼云烟,没有留下记忆的碎片。其中有一则却让我至今难以忘怀:有父子三人,长年在湖中打渔为生,老父亲经常教育两个儿子不要浪费粮食,每有剩饭都要晒干后储于船中,以备不时之需。老大依嘱而引,老二则不以为然。后来老渔夫退出江湖,两子各自继续打渔的营生。有一天他们下湖还是风和景明,碧波万倾,可是天有不测风雨,船  相似文献   

2.
正我有对双胞胎女儿。上幼儿园时,因为担心她们打架,故意没让她们在一个班。现在要上小学了我很纠结:如果把她们放在一个班,她们会打架。但是,老大的学习和动手能力都明显强于老二;老二虽然觉得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姐姐,但也没有上进心。这种情况下,是放在一个班,让老大带动老二?还是把她们分开,老二就能强大起来?小孩子打架很正常,从"怕她们俩打架,没有放在一个班",就说明她们在家里老打架。由此推测,父母没有给予她们友好相处、彼此爱护的教育。另外,在你们眼中,老大强于老二。所以老大经常受表扬,而老二总被批评。区别对待两个孩子,才是导致老二没上进心的根源。所  相似文献   

3.
有个故事。 有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老大卖布鞋,老二卖雨伞。就为了这,老太太天天长嘘短叹,理由是,如果下雨,则老大的布鞋难卖;如果天晴,则老二的雨伞难卖。见她总是愁眉苦脸的,有个聪明人便劝了她一句:“您的运气真好,下雨的时侯,老二的伞卖得快,天晴的时侯,老大的鞋卖得快。”老人听了,果然开怀大笑。  相似文献   

4.
李文成 《老年世界》2006,(22):13-13
编辑同志: 黄大爷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三都在外地工作,所以,多年来黄大爷和老二在一起生活。当然,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也会按时给老人寄回生活费用。照顾黄大爷生活起居的担子则落在老二身上。最近,黄大爷去世了,在分割遗产时,老二提出自己对老人照顾较多,多尽了孝心,应当多分遗产。而老大,老三却不同意,认为黄大爷的生活费是三个人平均分担的,遗产也应当平均分割。请问,多对老人尽孝心,可以多分割遗产吗?  相似文献   

5.
汪继峰 《职业》2002,(5):47
只看见猎物 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山林里去打猎.到达目的地后,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猎物,还有树木."父亲摇摇头说:"不对."父亲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二.老二回答说:"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猎物,还有树木."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父亲再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三.老三回答说:"我只看到了猎物."父亲高兴地点点头说:"答对了."  相似文献   

6.
世上没有顽劣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第一节课:实话实说主讲:壮壮的爸爸赖先生我和媳妇白手起家做起了一家建筑公司。头几年没工夫管孩子,把孩子扔给了爷爷奶奶。这几年公司做大了,三年前在北京安了家。现在老大强强在附近一所普通中学读初一,老二壮壮比老大小两岁,上五年级。老大还知道学习,虽然上的不是重点学校,但是在重点班。老二可叫我费了劲了,那个成绩就别提了,我每次开家长会都是低着头。  相似文献   

7.
《伴侣(A版)》2008,(2):33-33
正薇薇:丈夫家中兄弟三人,丈夫排行老二。公婆过世后留下两套平房,三兄弟在配偶均未在场的情况下签订了一份协议,约定:老大、老小各分一套,老二虽然没有得到房子,但可以从老大和老三那里得到每人1万元的  相似文献   

8.
前几天听一个朋友说了一件带孩子的趣事. 她家两个孩子,老大5岁,老二3岁.两个孩子谁都不想先去洗澡. 她就跟两个宣布:我今天只讲一本睡前绘本,谁先去洗澡,谁就获得选书的资格. 两个孩子都被她培养成了小书迷,所以大宝听完,马上就从床上弹起来,开始脱衣服.  相似文献   

9.
从表面上看,"吃剩饭族"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悲哀,有那些剩下满桌饭菜就"潇洒"而走的食客,才能有"吃剩饭族"的生存空间,而同一天的另一则新闻则很容易强化大家的直观感受:内蒙古农业大学学生粮食浪费现象严重,不算早餐,平均1天1个食堂就有480公斤饭菜被倒掉.  相似文献   

10.
1992年,当我辗转回到以色列的时候,13岁的老大、12岁的老二和10岁的小女儿都还暂时留在中国。选择在那时回到以色列,完全是穷途末路:我的父亲是犹太人,二战时逃亡到上海,并在那里生下了我。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我们,12岁那年父亲去  相似文献   

11.
二胎经济学     
正和养娃花费比起来,现在的生育补贴就像一张"买法拉利减五元,第二辆可用"的优惠券。发现怀上老大时,我心道:"啊哈终于!"发现怀上老二时,我心想:"哎哟我去。"老公本着他一贯的盲目乐观主义说:"好事呀,男女都好,跟老大做个伴嘛!""万一是双胞胎呢?"他满脸惊骇,"吃饭时不要讲  相似文献   

12.
正生了老二,惹来老大不满,当孩子用"暴力"表达的时候,你该怎么办?A当过妈的人都知道,想让一名3岁的小朋友改变主意有多难,尤其,当她用全部的力气来憎恨那个比她小的弟弟的时候。好吧,我承认,团团的到来是个意外。我都没来得及准备好当两个孩子的妈妈,自然能理解田田内心的排山倒海。为了帮助田田接纳弟弟,怀孕时,我就带着她给弟  相似文献   

13.
陈志高 《老年人》2016,(4):48-49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每个家庭都有家风。家风如雨,润物无声。孩子只有在优良的家风熏陶下,才能迈向人生的成功之门。我有两个儿子,都是博士研究生毕业。老大北京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美国德州大学获博士学位,现在美国德州大学任教。老二浙江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硕博连读,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了四年博士后回国,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和清华  相似文献   

14.
旧时有一组掌故叫“二十四悌”,其中之一是“兄弟争死”,说后汉有赵姓兄弟,老二闻知强盗要吃掉被抓的老大,就把自己绑了前去求告:“我哥干瘦,没有我肉多……”强盗一感动把哥儿俩都放了。这很像“二十四孝”里的“割股疗亲”,只是情节更为可惊,连如今的国人也不易想象,对于异文明的洋人就更显得超乎人性而没法理解了。  相似文献   

15.
据《南京日报》报道:南京一姓刘男子的妻子几个月前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亲子鉴定结果,"老二"是别人的孩子。因为无法原谅妻子的背叛,日前,该男子向妻子提出离婚。据刘的律师介绍,今年春节过后,其妻产下一对双胞胎。出生时,"老大"比"老二"重了近一斤。半年后,刘对"老二"产生了  相似文献   

16.
晚年孤寂爱犬相伴,欲给狗狗找归宿 2016年9月中旬,75岁的河南郑州市居民孟庆林忧心忡忡,近些日子他身体每况愈下,对于生死老人家看得很开,但唯有一事放心不下,那就是跟随他多年的小狗皮皮的归宿. 孟庆林当了一辈子教师,和老伴育有两个女儿,老大孟娟,老二孟霞.人生无常,孟庆林退休第二年,老伴就去世了.经人介绍,一位姓王的丧偶老太同意和他一起生活,但人家刚上门两天,就被两个女儿一起给骂走了.从此,孟庆林断了再婚的念头.  相似文献   

17.
正毕业十年后的同学聚会,我满怀憧憬,想想将见到久别重逢的她,再次体验到十多年前初见她时的激动心情,久久不能自已。又何止我是如此,宿舍哥几个都一样满怀期待,老大说昨夜他失眠了,老二说早饭他都没了胃口,老三更是特意买来一身名牌,把自己打扮得跟新郎官一样。  相似文献   

18.
孙树良 《老人世界》2014,(12):30-30
2013年1月2日,是我和老伴儿结婚50周年纪念日。我们结婚时非常节俭,没买家具,没添衣服铺盖,没礼物互赠。这次金婚纪念日,我和老伴儿商量,也要低调过:三家凑一块儿吃顿饭,照一张合影,我们两个各作一首诗,以表纪念。没想到金婚那天,三家都还各买了礼品。老大买了一对戒指,女儿买了一套衣服,老二为我们组装了一台台式电脑。  相似文献   

19.
他们一家有四个孩子,老大老二是男孩,老三老四是女孩,他们从小就学习成绩优异,长大之后,都像长了翅膀的小鸟一样,先后考入大学,又都在省城安了家.他们纷纷对爸妈说":走呀,跟我们进城去!"老两口却总是摇摇头,谁家也不去,他们熟悉了山村的一草一木,更不想给孩子们添麻烦.  相似文献   

20.
京剧《打渔杀家》是马派创始人马连良先生的名作之一。"打渔"和"杀家"原是《庆顶珠》中的两折,又名《讨渔税》。后来这两折戏并成了一折,就叫《打渔杀家》。这出戏从萧恩想和女儿平静地度过晚年到终于被逼和官府豪绅决裂的过程,塑造了渔民萧恩的反抗形象,折射出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在京剧传统剧目中堪称经典。而马先生带给我们的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不愧是京剧四大须生之一,让《打渔杀家》也成为京剧历史上美学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