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试论康有为的终极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文凤 《东方论坛》2004,(2):104-108
康有为以大同理想作为终极目标,从道德和宗教两个层面同时建构其终极关怀体系,不仅实现了"仁"的本体境界的深化与突破,而且使传统儒学的核心接受了西方现代文明的洗礼,首开近代终极关怀思想之先河,深刻影响了现代新儒家"内圣开出新外王"的终极关怀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把康有为列为新儒家的先驱或启蒙,似不为过.  相似文献   

2.
在重建人类精神家园的伟大工程中,文艺学应该自觉承担一份光荣的使命,即多一点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精神。终极关怀的主要内涵是追问人类生存的终极价值和终极意义,寻求灵魂的归宿。终极关怀的途径主要有:通过文艺基本理论的研究提高对终极关怀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借助文艺史的研究总结人类寻求终极关怀的历史经验;通过文艺批评引导读者发掘并接受文本中蕴含的终极关怀意蕴。  相似文献   

3.
耶酥受难是从古至今流传甚广的故事。本文从耶酥受难出发,分析基督教的生命伦理学思想,进而探讨基督教的终极关怀问题。同时,粗略的论证了终极关怀的含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意蕴毋庸置疑,而审美关怀又是人文关怀的终极关怀,审美关怀对于主流价值的引导包括和谐社会理念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审美维度进行思考与实践:包括思想政治课讲授过程中美育的渗透、增设美育相关的课程设置、校园文化的建设和积极利用社会美育资源等。  相似文献   

5.
人文教育的发展思路有两条:一是人文教育必然指向“意义”.生活、人生有无意义?有何意义?怎样才有意义?谁来保证意义?这就导致了对终极关怀的追寻.在施奈格尔、荷尔德林、克尔凯戈尔、海德格尔等浪漫派哲学家们那里,终极关怀总是他们关注的中心,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但终极关怀只能是一种先在的设定.假如拒绝追问要求人们交出自己,这就是对人的自由的剥夺、权利的剥夺;而一旦允许追问,那么任何设定终极关怀的体系都可能出现裂缝,出现危机.纵观浪漫哲学的林林种种,都证明了这一点.更重要的,它与一种平凡的生活.人生缺乏切身的、血肉关联的联系,很难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共鸣.二是人文教育旨在提高生活、人生的质量,而生活,人生总是在现实中展开的.一场“人文精神讨论”至少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公众文化素养的下降和精神素质的恶化.这是人文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也是人文教育成为必要的直接原因.指出人文精神的危机,这是对现实关注的结果.“哲学家们总是在解释世界.而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西方政治制度根本性原则的古典宪政代表了西方政治文明的最高成就。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制度就是思想,是思想的外化,而思想也就是制度。西方以讲求权力分立、制衡以及尊重人权为核心与社会治理主要方式的古典宪政思想滥觞于古希腊,萌芽并孕育成熟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欧美。西方古典宪政思想家在宪政制度的构想与设计中的支撑基点是幽暗意识、公民权利与有限政府(或称作限权政府)。其中,幽暗意识是西方古典宪政思想的文化根基,公民权利是西方古典宪政思想的终极关怀,而有限政府是西方古典宪政思想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7.
哲学的基本问题只能是对终极关怀的设定和超越之路的设计。由于各个民族生活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不同,对"终极关怀"问题的回答,其形式、侧重、具体思想内容和理论结构模式各有特征,对"超越之路"的设计,其途径方法也各有不同。这些归结到一点,即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模式有所不同。正是由于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模式的影响和决定作用,各个民族在思维模式与认识方法、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审美观念与抒情方式等文化传统上的各个方面才显示出自己本民族的特征。无视或忽视各个民族在解决哲学基本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模式,是十分有害的。  相似文献   

8.
《论语》中蕴含着个体尊重、和谐相处、终极关怀等人文关怀思想,在这些思想影响下,古人设计了有条件的刑讯制度、慎狱恤刑制度、职官管理制度、监察制度等具有一定人文色彩的法律制度,并确立了“德主刑辅”的德治观、“无讼”的法律价值观等等,表现出传统法律文化与《论语》人文关怀思想的契合,也展现了传统法律文化人文精神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现代艺术带给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独特的启发,形成了丰富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观念.其不仅在形式的层面上丰富着现代园林的形态,而且在观念和意义的层面上也拓展着现代园林的表现空间.对艺术观念和艺术语言手法的研究为园林设计实践提供了不同的艺术视角,从而创作出适合我国时代发展的园林景观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0.
哲学的基本问题只能是对终极关怀的设定和超越之路的设计。由于各个民族生活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不同,对“终极关怀”问题的回答,其形式、侧重、具体思想内容和理论结构模式各有特征,对“超越之路”的设计,其途径方法也各有不同。这些归结到一点,即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模式有所不同。正是由于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模式的影响和决定作用,各个民族在思维模式与认识方法、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审美观念与抒情方式等文化传统上的各个方面才显示出自己本民族的特征。无视或忽视各个民族在解决哲学基本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模式,是十分有害的。  相似文献   

11.
传统本体论既是人对世界终极存在的追求,同时其理论的逻辑展开也使其成为人对世界的终极解释。这种终极解释的根本动机和本质意义源于人对于应然生存状态的期许。同时,本体论哲学表征了人类的乌托邦精神。这种契合既体现在二者的根本旨趣都是人类对绝对的和超验的价值理想的追求,同时也体现在二者都暗含着一种对现实的批判性向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现代陶艺发展和城市环境发展的现状,探讨将现代陶艺介入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之中,力求在两者的创作中找到一个介入的契合点。论文在充分调研和阅读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深刻地分析两者间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探求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并提出了现代陶艺在建筑环境中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目的是使室内外环艺设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设计与现代陶艺设计相融合探索出新的设计方法,以便创作出更好的城市环境空间。现代陶艺以具体可感的艺术形式介入建筑空间,可以使得人们的生存环境获得精神的提升。这是现代陶艺介入建筑空间,对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有益的促进,同时对于现代陶艺的自身发展,也是积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风精园林设计理论囊括地理学、建筑学、景观学、生态学和人体生命学等诸多学科,是一门综合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指导理论。结合锦绣汀LLj湿地旅游城游客中心这一景观建筑的设计实践,将传统哲学的“阴阳合德”“独占鳌头”理念寓意,以及传统园林的营造办法应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之中,从而达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并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14.
针对建筑类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学、环境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展开了设计创新素质培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探讨。提倡创新人才培养观念,以企业为导向、以工程为背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现代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装置艺术发展历史的回顾,以及装置艺术在室内空间、展示空间、景观空间等典型环境中作用的阐述,揭示了装置艺术和环境设计的关系及其对现代设计的意义。提出了环境装置艺术的概念、特征以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园林硬质景观设计中,色彩是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本文基于园林硬质景观的范畴,阐述了与色彩表达相关的物质性及非物质性因素,分析了园林硬质景观中色彩与光、形体之间的相关性。色彩承载了一个地域的文化内涵和其他传统意义上的痕迹,是传统园林文化中重要的表现元素。文章阐述了色彩心理学对硬质景观设计的影响,并结合典型景观实例详细分析了如何运用硬质景观的色彩划分空间、强调空间,以表达特定的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17.
天人合一不仅是理学建构的终极目的,是理学范畴体系的完成,也是理学美学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和要达成的最佳境界,而这一境界主要是通过“乐”来体现的。理学家对“乐”有自己的独特认识。他们一方面继承儒学前辈忧乐天下的精神,以大悲襟怀关注现实人生;另一方面又对“孔颜乐处”从本体论层次上加以阐释,从而为士大夫的理想审美人格找到了形上之终极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引发着我们去追索人是什么?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是什么?人的价值、目的和意义,应给予什么样的终极关怀?文章试图从哲学层面做出阐释,为以人为本的社会构建,提供理性解构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香山静宜园是著名清代皇家园林,始建于乾隆朝,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重要代表,涵纳的造园意象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系统地研究静宜园28景的构成要素和设计手法,总结出香山静宜园建筑设计和景观经营意向,有助于深入探索自然山水园的思想精髓,对当今的建筑环境以及景观设计都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