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从祥 《唐都学刊》2005,21(2):127-130
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是一篇富有艺术创新性的作品。其艺术创新性主要表现为用叙事式叙述模式取代传统京都赋组合式叙述模式,使全文线索清晰明了;用写实的手法取代前人求真尚实的做法,生动地再现了灵光殿的真实面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家主体的介入和主体感受的流露使该作品更具真实性和感人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3.
"四相簪花"是与金带围相关的著名典故,韩琦、陈升之、王安石、王珪四人都先后位至宰相,作为芍药著名品种的金带围因此成为吉祥富贵的征兆。清代馆课赋以"金带围"为题前后持续百余年的时间。由于"四相簪花"的富贵气象与神奇巧合,这批馆课赋往往以金带围为吉祥富贵的征兆,翰林文士以此寄寓了对自身显宦荣通的憧憬和国家富贵太平的愿望。清代馆课赋常有同题不同时的现象,但《金带围赋》时间持续之久为它题之赋所不及。百余年间馆课赋反复以"金带围"为题,既与金带围自身的物象特征及由"四相簪花"赋予的意象意义分不开,也与馆课赋的颂扬本质有关。"四相簪花"所蕴含的吉祥富贵意义契合了大一统王朝下翰林文士的创作心态与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4.
鲁、齐、韩三家《诗》在两汉时期盛极一时.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主客观多方面原因,三家《诗》式微,或亡佚,或不传.至唐代,《毛诗》定于一尊.宋代以后,伴随着《诗经》学和辑佚学的发展,三家《诗》学也成为《诗经》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学者在《诗经》著作中对三家《诗》的运用是一个逐步增化的过程,其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唐以来《诗经》学界的革新要求.到宋代,随着废序弃毛疑经思辨学风的发展,有的学者在《诗经》著作中关注到三家《诗》,并运用三家《诗》说:或以三家之序非毛序,或以三家之说补毛义,或以三家之说驳毛说,或以三家之说解《诗》,形成了宋代《诗经》学研究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5.
《教诫甘露》表达的并不仅仅是作者宗教修行的心得,更主要的是章嘉国师对时局的观察、分析与思考,是他政治立场和抱负的表达。三世章嘉一直号召众生以圣贤的教示和虔诚的信仰去实现各种善行,并希望以自己的影响力来对一些不良人士的行为产生威慑。因此,其作品渗透着佛教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弥漫着宗教的气息,处处蕴含着佛教的理念和思想。同时,道歌中也彰显出高僧人物的社会身份和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6.
鲁迅《灯下漫笔》中所揭示的"第三样时代"即为人的现代性全面发展的时代。所批判的两个时代的循环——"暂时做稳奴隶"和"想做奴隶而不得"是高扬人的现代性价值的宣言,是个人追求人的现代性的哲学表述。而与《灯下漫笔》构成文本互涉的《祝福》,是鲁迅揭示两个时代循环的文本诉求与思想印证。以此观之,鲁迅作品被视为人的现代性意义最典型的表达,是因为鲁迅思想彰显的是对启蒙现代性价值的追寻,唤起人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以确立人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