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经济在1991年走向全面衰退,与此同时,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开始放慢,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到目前为止,众多的统计资料使我们能够评估1991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对这些国家1992年及其未来的经济增长作出相应的预测。我们可以作出如下预测:1992年,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的经济增长率平均略低于2%,而这些国家的年均增长率在1982  相似文献   

2.
日本《经济学家》1984年10月2日报道,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金森六雄最近在题为《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一文中指出,中国2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能够实现。1982年9月,中国公布了到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计划。在日本也有这个计划能够实现和是不可能实现的过高指标这样两种看法。作者认为这种程度的增长是能够实现的。20年翻两番,和池田内阁时代10年把收入翻一番  相似文献   

3.
梁军 《日本学刊》2005,(3):106-120
与其他国家GDP增长率的横向比较和战后不同时期GDP增长率的纵向比较表明,2000年以来日本经济增速虽然依旧缓慢但已略显恢复之势。近五年来日本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先抑后扬的特征。日本经济形势的好转,主要得益于美、中等国经济增长对其出口的拉动而非其本国自主性因素的推动。日本要想从根本上摆脱经济衰退的漩涡,必须致力于传统经济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日本《朝日新闻》1月29日刊登题为《有影响的经济预测》一文,介绍西德五大经济研究所。文章说五大经济研究所在国内  相似文献   

5.
自1982年夏开始,大藏、通产两省关于日本经济今后的中期潜在增长率到底能达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著名经济学家如金森久雄、森口亲司、藤野正三郎等人相继发表了他们预测的潜在增长率(分别为5%、3.8—4.2%、3.6%)。引人注目的是代表官方的大藏、通产两省,各自根据自己的理论对潜在增长率提出了不同的预测数据。大藏省是3.2%(1982—1985年);通产省是5%(1982—1990年)。对潜在增长率产生这些不同看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所谓潜在增长率,是指在  相似文献   

6.
一、本文目的日本经济审议会长期展望委员会于1982年整理了一份报告《2000年的日本》,重点谈了人口老化问题。报告象通常一样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作为老年人口比率,其上升趋势引人注目。报告指出日本人口老化的两个特点:(1)到2000年前后,日本人口老化程度大体相当于目前的西欧各国,接着会超过并进一步上升。(2)欧洲各国65岁以上人口比率,从7%上升到14%,需45年—135年时间,而日本仅需26年,上升速度相当快。  相似文献   

7.
据俄罗斯《外国商情公报》2000年第81期报道,联合国专家在评价目前世界经济状况时说,世界经济正在逐步消除1997-199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2000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可望达到3.5%,即超过1998年的1.9%和1999年的2.7%的指标。发展中国家也将超过1998-1999年的发展指标,达到3.75%。据统计,1998年转型经济国家(中东欧国家和独联体国家)经济增长率降到0.6%,1999年回升到2.1%。预测今年世界贸易将扩大8个百分点(1998年为3.3%,1999年为4.8%)。2000年世界失业率将降低,其中欧洲失业率大约降至占经济自立人口的10%以下面向21世纪的世界经济@一丁…  相似文献   

8.
1998年以前,欧洲国家的私有化、自由化、民主制度和经济增长状况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宏观经济稳定。犬儒主义者曾说:一个国家距离布鲁塞尔越近对其越有益。然而现在的情况却是:离布鲁塞尔越远,经济发展越快。2000~2005年,同前苏联15国8%的年经济增长率相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的经济年均仅增长4%。即便在创纪录的2006年,中欧地区的经济增长了5%,而与此同时前苏联国家的增长率已接近9%。增长最快的国家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1989年以后,前社会主义阵营的不同地区的经济完全按照不同的方式发展。起初,各地的生产都急剧萎…  相似文献   

9.
从根本上说,表示一国经济状况最基础的指标是:1.经济增长率;2.通货膨胀率;3.失业率;4.国际收支等。在先进工业国家中,从主要先进国家实际经济增长率的长期趋势、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外汇储备几方面看,日本的情况最好(外汇储备仅次于西德和美国,名列第三)。因此可以说,日本是主要先进国中的佼佼者。牧野昇先生在《强大的日本之剖析》中说,日美经济差距并不象公布的数字那么大。据纽约证券交易所调查部统计,按照经济成果  相似文献   

10.
日本经济近年来增长缓慢据美国《亚洲纵览》杂志1996年第1期报道,从1994年初开始,日本经济开始逐渐恢复元气,但其经济增长率仍呈缓慢上升的态势。与1991年相比。日本1995年的经济增长率仅增长了0.2%,通货膨胀率也有所下降。尽管如此,日本仍没有...  相似文献   

11.
一、悲观论调的失误在预测1987年度日本经济的过程中,悲观论调占了绝对压倒的优势.《钻石》周刊1986年11月22日号对12位经济学家的咨询表明,预测增长率为1.2%-1.8%的有3人,2.0%-2.5%的有4人.平均为2.7%.  相似文献   

12.
日本《经济学家》杂志1982年6月8日号刊登大泉光一的文章,题为《石油需求减少冲击着墨西哥经济》,分析墨西哥经济面临的问题。大泉光一说,墨西哥在伊朗动乱前后的世界性石油紧缺时期,曾靠努力增加石油出口使本国经济一度繁荣,但好景不长,目前由于石油价格低落而影响外汇收入,墨西哥的经济又陷于萧条。  相似文献   

13.
日本经济形势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日本经济形势分析由于日本经济在1996年度实现了3.6%的较高增长速度,因而日本政府对1997年经济发展预测曾有些过于乐观,1997年初政府制订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指标名义增长率为3.1%,实际增长率为1.9%。结果,1997年日本经...  相似文献   

14.
最近,日本的一个有代表性的经济预测机构——日本经济研究中心提出一份题为《多极化时代的世界地图》的长期预测报告,对1990~2010年世界经济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展望。本文拟对该报告的主要论点进行归纳和评介。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6,(8):28-30
在后危机时代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发达国家或将接棒新兴市场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联合国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显示,全球经济在2016—2017年将继续保持向好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两年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率将突破3%的关口,由于先进技术和高端管理的差距,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对外贸易、国内经济增长依然依靠于发达国家技术及管理输出。本文基于发达国家的视角,探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和新的增长方式,以及当前经济复苏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96年是世界经济平稳发展的一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199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达3.8%,略高于去年的3.5%。发达国家总体经济增长率较去年略有提升,达2.3%,日本为3.8%,美国为2.4%,欧盟为1.6%。西方七国的通货膨胀率为2.2%,是30年来的最低水平。发展中国家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由去年的5.9%进一步上升  相似文献   

17.
战后四十年来,日本经济曾出现过将近二十年的高速增长,儿从七十年代初西方主要国家陷入“滞胀”以后,它仍保持了高于其他国家的增长率。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不可否认,国家对经济的的干预,加强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从宏观上对总需求进行管理,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试图对五十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的货币政策以及它对纤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摆脱了1980—1982年达次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萧条之后,日本经济的回升已持续两年之久,1984年的实际增长率达到了5.7%,创造了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的最高纪录。从目前已掌握的材料来看,1985年的日本经济仍处于回升的过程中。1、工矿业生产情况与去年同期相比,1月份增长了8.6%,4月份增长了7.1%,7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日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人口转折点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冲击。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的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标志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导致经济潜在增长率降低; 2009年,日本的总人口达到峰值,强化了总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由于形势误判和政策滥用,日本既未能实际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造成潜在增长率一降再降,也未能有效改善可持续的需求因素,使实际增长率经常性低于增长潜力。这致使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表现出低通货膨胀率、低长期利率、低经济增长率等典型特征。其他发达国家陷入经济长期停滞状况时也常常被称为"日本化"。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困扰,如何避免人口转变冲击经济增长,日本经验可以成为有益的镜鉴。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长时期持续实现了高速增长,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战后复兴时期(1946—1955年),增长率9.2%;(2)高速增长时期(1955—1970年),增长率11.0%;(3)调整时期(1970—1986年),增长率4.2%;(4)新发展时期(1986—1990年),增长率5.3%。这期间也曾有过种种曲折,但实践证明悲观论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