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班固撰《汉书》,为司马迁立了专传《司马迁传》,评司马迁《史记》为“实录”,这为“实录”论立了丰碑。此论包含事、文、义三方面的准则要求:一是“事核”、“事理”,即要求记事真实,善序事理;二是“文直”,“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即传人记事,要求文质相称;三是“不虚美,不隐恶”,即要求传人记事必须达义,美恶如实,不虚不隐,公示于世。班固之“实录”论,承上启下,不只是评司马迁《史记》,还有确立中国史学本体理论的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惠莲与西门庆偷情是《金瓶梅词话》的重要内容,他们之间的故事引发了很多矛盾冲突,结果是宋惠莲的丈夫来旺被陷害,宋惠莲羞愤自杀。其自杀的主要原因,一是她的个性使然,二是西门庆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导致宋惠莲自杀的元凶是西门庆,潘金莲则是最大的帮凶。  相似文献   

3.
论王亥之死     
商先公王亥在易水流域活动 ,却遭有易氏杀害。被杀原因说是他与有易女子通淫。上古男女大防原不甚严 ,但商祖玄鸟氏与有易氏存在婚姻关系 ,有易氏与王亥是血亲 ,王亥屈做“风流鬼” ,实际上是犯了乱伦罪。  相似文献   

4.
秦可卿是《红楼梦》作者在书中着意塑造的艺术形象之一。她的死写得含糊其辞,若隐若现,简直象一个深奥莫测的谜语。虽然广大红学研究者下过万千功夫,猜过来猜过去,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谜底至今尚未被人揭开。但是,不管作者样隐曲,其目的总是想让读者解开“其中味”的,只不过是作者的技艺高超,隐喻过晦,致使人们一时难以识破罢了。秦可卿一案在全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对此事若不能剖析清楚,势必影响到对通篇的理解。所以欲对《红楼梦》作出深入地研究,获得忠实可靠地结论,必须设法冲破作者置下的  相似文献   

5.
论唐宪宗之死岳纯之唐澜关于唐宪宗之死,唐代以来流行三种说法,一是为方士丹药所误说,一是为宦官所弑说,一是为唐穆宗李恒所弑说。为方士丹药所误之说,不过是杀害唐宪宗的人为掩人耳目而放出的烟幕,不足凭信,这已成为现代史家的共识,无待多言。为宦官所弑一说,有...  相似文献   

6.
论于谦之死     
论于谦之死周祚绍于谦死得很悲壮。作为临危受命的救国功臣而惨遭杀害,是很悲哀的。但他面对迫害而视死如归,又是很壮烈的。于谦“死之日,阴四合,天下冤之”。有个叫儿的指挥,本是曹吉祥部下,“以酒酹谦死所,恸哭。吉祥怒,之。明日复酹奠如故。都督同知陈逵感谦忠...  相似文献   

7.
解放以来,晚唐诗人皮日休一直受到研究者不应有的、太多的推崇和辩护,推许为“我国文学史上唯一参加过农民大起义的革命诗人”、“伟大作家”、“封建统治阶级的叛逆者”,等等。影响所及,在他“究竟是怎样死的”这个问题上,被搅和得成了四十余年来中国文学史上最混乱不堪的问题之一,它是那样扑朔迷离,悠远神秘,一直到今天尚未解决。概括起来,关于皮日休之死学术界有四种说法:一、“流寓宿州”说,认为皮日休晚年流寓安徽宿州,死葬宿州顺河  相似文献   

8.
论安娜之死     
安娜是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宁娜》中的重要形象 ,这部小说最后以安娜卧轨自杀而结束。长期以来 ,关于安娜之死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 ,即安娜之所以选择死亡是因为她在同当时的贵族集团的斗争中遭到了失败。但本文作者从安娜本身的性格特点入手来分析她的死因 ,进而得出结论 :一手把安娜推向死亡深渊的不是别人 ,正是她自己  相似文献   

9.
东汉前期谶纬神学盛极一时,儒学也因此经历着庸俗化和神学化的变形,与此相对,自刘向以来不断发展的人文主义传统也显示出其特有的生命力.班固生当其时,同时受到两种时风的影响,其文学思想明显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表现出浓厚的正统色彩;另一方面又继承了刘向以来的人文主义传统,并像扬雄、桓谭等前辈一样,表现出重情、重文的特殊审美情趣.同时,作为一代史学大家,班固以史学的求真意识对文学发展历史的自觉探求,也是其文学思想中值得特别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马尔库斯·安敦尼(约公元前82——30年)是罗马共和国晚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著名的恺撒党人。恺撒(约公元前100─44年)被刺身亡后,安敦尼成为恺撒派的主要领导人,后来,他在与恺撒的养子屋大维(公元前63-公元14年)争夺独裁统治权的斗争中战败,自尽身亡。关于安敦尼失  相似文献   

11.
关于屈原之死的问题,虽不曾引起广泛而激烈的争鸣,但也有几种不同的意见.詹安泰同志说: “由于阶级性质和历史条件的限制,他(屈原)……处处碰壁,跟着就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乃至于自杀.”郭维森同志说:“屈原的自杀,表现了他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高洁的品格至死不悔的精神,同时也是对楚国黑暗政治的一种抗议”.马茂元同志在《楚辞选》中说:“屈原的自杀,一方面表现绝望的悲哀,但另一方面则希望通过他的死来振奋楚国的人心,最后一次刺激顷襄王的觉悟.”詹说和郭说,都没抓住屈原之死的实质,其结论难以准确地说明屈原之死的原因和意  相似文献   

12.
郑樵说班固<汉书>"尽窃(司马)迁书”,与事实不符.实际上,班固"断汉为史”,创造了新的著史格局,对<史记>五体进行了新的调整和改造,使孔子创始、司马迁奠基的中国传统史学最终确立.<汉书>在<史记>的基础上增写了大量内容,并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具有重要的创新思想.  相似文献   

13.
党超 《南都学坛》2004,24(6):14-20
由于对风俗和民俗概念认识的差异,大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系统的风俗理论,进而讲风俗研究史多从近代五四新文化运动时起,对古人的风俗理论有所忽视。实际上,古人有着丰富的风俗理论。班固第一个对风俗做出阐释,形成了正确的风俗观。其风俗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地理环境影响着风俗形成的初始状态;其二,历史文化传统规定着风俗演变的内在轨迹;其三,王道教化对二者的"中和"使之和谐,决定着风俗转化的理想状态。班固的风俗观奠定了中国古代风俗理论研究的基础。自此以后,尽管对风俗的研究不断发展,但其体制、风貌大都没有脱离这个基本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和辞赋大家,为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史学名著《汉书》,体例条理整齐,语言引人入胜,因而为时人所崇好,以至于得到汉廷的推广,“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后汉书·班固传》),后来注...  相似文献   

15.
论班固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认为,班固的经济思想主要是崇尚"安贫乐道"。其实不然,班固既重视农业,又重视工商业,提出了"食货二本"的新思想,认为"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重视经济对国家盛衰的决定作用。他主张优先发展农业,工商业不能伤害农业,更不能靠不正当手段经商致富。主张国家要发挥对农工商的调控和管理职能,为防止经济领域的不正当活动,要对人民进行"贵谊贱利"等思想教育,以便把人们引到上下有等的农工商协调发展的理想的社会秩序之中。  相似文献   

16.
班固主张,治理国家,应该礼法并用,"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因此他主张以德治为主,以刑罚为辅,礼为治国之本,而刑法也不可缺少。他主张立法要在刑轻律简精神的基础上,务求适宜,尤其要重视执法公正,才能真正发挥刑法治国的辅助作用。这种刑轻律简的思想,成为隋唐宋明立法的基本准则。班固所创新的《刑法志》史学编撰体例,也为后世史家所采用,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第12子朱柏被封为湘王,就藩荆州,后自杀身亡。朱柏选择以自焚这种方式来了结与建文帝的恩怨,可能与他的道教信仰有关。朱柏之死,对明初的政治走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自唐以来,代代诗人、小说家与戏剧家就本于史实传闻,驰骋丰富想象,将历史人物杨贵妃再创造成为文学形象,使之光彩夺目、妇孺皆知。但对在马嵬兵哗情势下,玄宗是主动还是被迫赐死杨贵妃,杨贵妃之死是罪有应得还是有功于时等,历来说法不一。本文就此分别作了全面具体的评述  相似文献   

20.
论班固创作的个性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固是御用文人 ,他的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在前期他以文章才学为明帝、章帝所宠 ,因而忠于汉朝 ;到了后期他为文名所累 ,被外戚所用 ,忠于汉朝的思想感情受到了影响。虽然这样 ,他的作品都追求真实。他的代表作品 ,在前期有《汉书》、《两都》、《典引》这些“述叙汉德”的典型文字。到了后期 ,写出了《封燕然山铭》。政治局面的变化对班固创作的影响最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