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万学斌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2):112-116
从“人身危险性”的概念、问世根源、理论依据及其所主张的内容、如何衡量“人身危险性”以及现行刑事立法对衡量“人身危险性”的规定等六个方面作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2.
人身危险性是犯罪人再犯可能性与初犯可能性的统一。在司法审判中,人身危险性因素却未引起足够重视,其评判亦缺乏明确和有效的方法。从检察机关的公诉职能来看,有必要负起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的举证责任,从而有助于人民法院作出更加准确的量刑,更好地实现刑罚的惩罚和改造功能。 相似文献
3.
吴忆萍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9,(4):120-125
刑罚视野中的人身危险性理论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课题,从人身危险性对定罪量刑的影响看,在定罪领域把人身危险性作为定罪的根据不仅缺乏法律依据,而且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也是危险的。在刑罚裁量时,应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根据不同情况考虑人身危险性因素,充分发挥人身危险性在量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荔云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48-50
人身危险性是指违法者或犯罪人将来的犯罪可能性,是保安处分的理论基础和保安处分制度设计的基础。人身危险性的评判可遵循两个标准:违法行为标准和人格标准。在实践中应当将行为标准和人格标准结合起来考察。 相似文献
5.
针对人身危险性的评价,是保安处分在刑法中能否得到适用并发挥其作用的关键问题。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人身危险性的评价标准,进而论证将保安处分引入我国现行刑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定罪量刑日益重视人身危险性,是刑法发展既重视"行为",也重视"行为人"的必然结果。然而究竟什么是人身危险性,人身危险性与主观恶性之间的关系,人身危险性对定罪量刑的实然、应然影响及其法律根据,目前在理论上并不清晰,在实践中标准也不尽一致。人身危险性可从不同方面体现出来,例如初犯可能性与再犯可能性、主观的再犯可能性与客观的再犯可能性、违法的人身危险性与犯罪的人身危险性。在"后劳教"时代,是否需要将原属于劳动教养法规所规定的一些危害行为规定进入刑法,人身危险性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重要因素。刑事责任的追究应当避免过分关注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从而忽略其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7.
詹红星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6):60-65
人身危险性是指行为人一种犯罪的可能性,包括行为人的初犯可能性和再犯可能性。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评价的对象是行为人的行为。因此,人身危险性是和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相独立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包含抑或并立——人身危险性与主观恶性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伟卫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0(5):111-115,121
人身危险性作为行为人的属性,其与作为社会危害性基本内容的主观恶性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术语。两者无论是在基本内涵和评价因素上,还是在功能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人身危险性与主观恶性是并立的关系,而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在定罪量刑时,决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在对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进行评价时,应该把主观恶性剔除,以避免重复评价。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52-56
未成年人犯罪在总体趋势上呈现由冲动犯罪型向蓄意犯罪型转变。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未成年人犯罪中的理解和适用存在偏差,宽严相济在一定程度上演变为片面从宽。认识上的片面从宽导致对未成年人的人身危险性无法进行准确评估。因此,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未成年人司法中适用应以人身危险性评估为核心。在相较成年人从宽的基本框架之内,未成年人的刑罚适用应以从轻为基点,并在此基础上适用人身危险性的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0.
程应需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3):56-59
人身危险性是量刑的重要根据之一.对具体犯罪人适用轻重不同的刑罚时,必须在考虑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这不仅是实现特殊预防的刑罚目的的需要,而且是实现量刑公正的需要,人身危险性是量刑公正的调节器.人身危险性进入司法领域造成的同罪异罚必将严重冲击传统的司法公正观念. 相似文献
11.
田小穹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5):37-42
对犯罪者“人身危险性”的评价,属于刑罚裁量中对犯罪者个人情况评价的核心内容,国家应围绕以上因素设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专家评价制度。在对犯罪者刑罚的裁量中,法官在主要根据犯罪者的行为责任决定刑罚的基础上必须考虑专家提供的对犯罪者“人身危险性”的评价结论并结合犯罪者的其他个人情况决定其刑罚。其中,对犯罪者“人身危险性”的评价应规定为法定情节以体现我国刑法的刑罚个别化原则和预防犯罪为主的刑罚目的,实现刑法立法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贺又宁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5):75-79
人称代词在语法分类中是一类实词,其词汇意义非常简单,就是指代人称,不同的人称代词,指代不同的人称。然而人称代词的语用意义却较为丰富,在语境中能够产生不同的语用变异。本文选择“你”与“您”这一对同一“人称”领域的代词进行对比,解析其不同语境中的语用意义及其变异。 相似文献
13.
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的个性风格包含两个方面——语言个性和体态个性,这二者相互融合,形成别具一格的主持人个性风格。主持人的个性风格在当代综艺娱乐电视节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决定着综艺娱乐电视节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死刑缓期执行与死刑立即执行是死刑执行的两种方式,两者的适用条件至今学界观点异彩纷呈,但学界的诸
多观点均不能达致完满。在现行的刑法框架内寻求死缓适用条件的路径应坚持先后不同的位阶顺序:“罪行极其严
重”是死刑适用的一般条件;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程度是区隔死刑立即执行与死刑缓期执行的分界线。“罪行极其
严重”应从客观危害上框定死刑适用的一般条件,遵循行为刑法原理;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程度应从主观情节上予
以考量,遵循行为人刑法原理。通过对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程度的评估,并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或颁布指导
性案例等予以把控死缓适用的实质标准。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判别分析的个人信用评分模型研究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上,个人信用评分是个人信贷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制订出一套规范的个人信用评分指标体系和方法。文章利用真实的个人消费信贷数据,选择合适的字段作为指标变量并进行赋值,对假设条件的检验分析后,建立了个人信用评分的多元线性判别模型并进行了检验。实证研究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健性,且具有一定的判别预测能力,但仅用训练集计算的分类正确率还不能真正地反映模型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服饰研究的文化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燕敏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9(3):87-89
现代服饰文化受到了人文观念的浸润、审美功能的厘定、民族传统的渲染、艺术样式的传承、科技因 素的渗透,呈现出繁盛的文化图景,其理论空间的拓展旨在探求服饰文化发展的共性和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7.
宋贻珍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5):49-54
认为著作人身权是身份权的观点,只看到现象而忽视了著作人身权本质;认为著作人身权是财产权的观点,是对人格权的本质属性存在误解,没有看到社会人格权能够转让的属性。著作人身权是特殊的人格权,取缔或者合并到民法中的人格权中都是不可取的,而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对著作人身权的内容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