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经济主权是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法律观念,对于国际经济法的重塑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构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也是签订双边投资条约的重要指导原则。本文试对经济主权的实质、内容和特征进行探讨,并从中外双边投资条约的内容入手,对我国坚持经济主权原则之体现和弊漏作出深入分析,提出经济主权之实现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西方列强对西沙群岛的侵略与晚清政府的主权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渊 《学术论坛》2005,(2):166-170
晚清时期,西沙群岛的丰富自然资源、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以及军事上的战略枢纽地位,引起了西方列强的觊觎,此时西沙群岛的主权问题已经较为明显地凸现出来。晚清政府围绕西沙群岛主权问题与西方列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西沙群岛的开发建设,以维护我国的海洋国土主权。  相似文献   

3.
主权原则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主要用以调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但随着跨国公司实力的壮大,跨国公司为了实现自己的全球战略,通过各种方式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国家的政治活动中,不断侵蚀着国家主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主权.跨国公司与国家政治主权的关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国际社会试图通过国际法来调整跨国公司与国家政治主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主权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对国家主权首要地位的认识、对维护国家主权内容和方法的认识以及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主要措施等等。中国必须以邓小平的主权理论为核心,将国家主权的维护作为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出有中国特色的主权战略。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6,(7):191-197
国家主权包含国家信息主权,国家信息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必然延伸。网络空间被视为一个"新疆域",但是网络空间中的信息规制并不应当是"法外之地"。网络主权原则是我国维护国家主权利益、参与网络国际治理与合作所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网络事件造成的不安全因素严重侵害了国家信息主权安全和政权运行,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的传播给传统国家主权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每个国家在其信息领域的主权利益都应当受到保护,信息领域内不应当有双重标准。国家应当排除外来信息干涉,独立自主地行使本国信息主权。  相似文献   

6.
张晓璇 《理论界》2010,(5):54-56
南海争端是中国与其他南海周边国家关系中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这场争端中涉及国家主权、历史争议、法律交锋及愈发敏感复杂的现状,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特别是近几年南海周边各国纷纷有所动作,使得我国在南海的主权受到严重威胁,也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本文主要针对中菲南海争端,阐明了我国享有南海海洋主权的法律根据,并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南海争端,维护我国海洋主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新中国建立后的最初十年中,中国人民经历了诸多战事,身处冷战时期的热战前线。中国共产党试图打破旧的国际秩序,在领导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对现代国际法中有利于己的观念加以利用,尤其是其中的主权原则,与新中国建国后大大小小几十种运动相结合,为中国人民树立了外部敌人,一方面领导人民以各种方式投身到战争中去,塑造出相同或相似的国家认同,另一方面改造人们的思想,创建和谐社会,巩固党的统治。这建国十年史,是新中国与世界接轨的十年,新中国一步步努力与现代国际社会秩序相协调,同时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政权乃至主权相联系的十年,普通民众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国家中的位置,国民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中国人因新中国的强大而感到无比骄傲。  相似文献   

8.
国际私法条约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适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问题.国际私法条约在我国的适用遵循着直接适用和优先适用的原则,并且这些原则予以适用的前提条件是:在某一具体涉外案件中,双方当事人所属国均是该条约的缔约国.但是这并不排除条约非缔约国的双方当事人根据意思自治原则选择适用统一实体私法条约.  相似文献   

9.
人才主权时代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向人才主权时代转换的趋势,出现了人才流动频繁性、择业自主性、工作创造性、分配协商性和竞争激烈性的特征。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要适应这种变化,就要树立起产权化、资本化、知识化、民主化、法制化等基本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社会已经成为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国家在行使经济主权时不仅应从本国政府利益出发,更应该基于一种国际主义视角,构建一种“负责任的主权”观念.应当在行使国家具体权力时,充分考虑本国民众、他国民众、他国政府、以及国际社会公共利益的各种诉求.透过构建与运用各种国际经济机制,进行“善意的国际合作”,最终达到促进国际社会福利的普遍提高以及防止本国利益群体通过寻租行为而扭曲国家政策选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历史性所有权原则与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历史性所有权原则是国际法中解决国家间领土冲突时所遵循的一项关键原则 ,最先占领、有效管辖是构成历史性所有权原则的基本要素 ,历史性水域是历史性所有权原则在海洋领土争端中的具体实践。中国之所以对南沙群岛拥有排他的、无可置疑的主权 ,其原因就在于 :中国是首先发现、首先开发并首先对这些岛屿行使了长期有效管理的国家 ,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是中国的历史性水域。  相似文献   

12.
谢翀 《理论界》2009,(9):199-200
伴随着越来越深刻的经济全球化,国家经济主权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尤其表现在财政和货币政策领域.无论是国际层面的合作还是区域性质的一体化,都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国家货币主权,但同时也在宏观方面带来了一定程度良好的经济效果.本文试从法律角度和经济学角度分析并权衡这种利弊,厘清当今国际货币合作为国家主权带来的综合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美国将双边投资条约和自由贸易协定中的投资规则逐步协调一致,并在NAFTA第11章投资争端仲裁实践的基础上,对投资规则进行了一定修正,防止投资争端仲裁机制造成对国家主权的过度侵蚀。近年来,中国对外签订的双边投资条约中几乎都包含了投资争端仲裁条款,在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美式投资条约争端仲裁条款的新发展很值得我们研究,并应在时机成熟时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4.
张磊 《兰州学刊》2008,(11):124-127
主权财富基金因为其特殊的国家背景而备受注目。依据2004年通过的《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不同组织架构下的主权财富基金可能在国家豁免问题上的待遇各不相同。因此,管辖豁免的问题也应该成为中国新成立的国家财富基金考虑其组织架构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中国文物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劫掠.列强除了通过战争将大批珍宝掠夺而去外,不少西方学者还以探险、游历为名,深入中国内陆地区,进行非法挖掘和收购,并将其携带出境.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中国政局动乱,无力对文物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外,还在于国人文物主权意识的缺失.民国之前,国内的文物主权意识无从谈起,但随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和科学考古学在中国的建立,文物主权意识在中国逐渐兴起.通过对近代历史上几个典型事件的分析,从中可窥探我国文物主权意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政府并最终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对文物归属权做出了明确规定,结束了我国文物长期流失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发现"与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现”在领土取得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各国也有相关的实践。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南沙群岛的国家 ,国际法学家关于“发现”的论述 ,不容否认成为我国解决南沙群岛争端的重要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迄今已经对所参加的82项多边条约提具了保留。中国提具保留的时机、原因、决定机关、程序和类型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特点。但是中国的条约保留制度也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关于条约保留在国内法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在作出保留时一般都没有说明理由;迄今尚未全面回顾审查已经提具的保留;保留实践的方式比较单一。完善我国的保留制度势在必行,具体包括:积极探索和解决与条约保留相关的重要理论问题;加强本国如何提具保留的对策研究;加强应对他国提具保留的对策研究;加强关于正待联合国大会审议通过的《条约保留实践指南》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桃 《中州学刊》2006,(3):183-185
在整个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西方国家一直都在利用太平天国所引发的危机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而清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也根据局势的变化,对西方国家从战略方针、宗教政策、外交体制等方面作了大规模的调整和让步。  相似文献   

19.
欧盟作为欧洲一体化的标志,正从不同的方面渗透到各个主权国家传统意义上的不可侵犯、不可分割的空间,对主权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但这并没有改变主权的地位,只是对主权概念予以重新考虑。  相似文献   

20.
王勇 《南京社会科学》2012,(2):98-102,116
我国国内法上关于条约名称的表述多种多样,其中,国际条约、协定、条约都是常用的称谓.但是我国国内法上条约名称的运用存在诸多问题,如条约名称的运用比较混乱,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则;有些法律法规中“条约”的具体含义不清楚;我国国内法上“条约”名称的运用既不能与国际法上的“条约”名称相对应,也不能与我国缔约实践中的“条约”名称相对应等等.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条约名称与条约内涵发生了冲突,存在着对立和矛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应该以条约名称与条约内涵的和谐一致为出发点,规范国内法上条约名称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