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学报教育与创造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报教育的实质是科研意识教育 ,是创新知识与创造力教育。高校学报不但是高校创造力的展示和交流 ,而且以其所具有的知识新颖、成果独到、使用价值高、信息含量大等特点 ,以极大的学术性、争鸣性和灵活性为创造力培养提供了学习、探索新知识的平等机会和便利条件 ,成为高校创新教育的一种新形式  相似文献   

2.
创造力教育的培养已经作为提高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本问通过对创造力教育与高校体育教育关系的探讨,提出了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创造力教育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3.
民族创造力匮乏缘由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寻创造力匮乏缘由,反思民族文化、传统教育对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之必须。文章认为:创造力衰退与华人种族无相关;传统文化、教育及其开放度与创造力直接相关;多元文化融合、开放教育、教育科学化是创造力培养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4.
儿童科学文艺教育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具有积极重要的影响,是促进儿童创造力产生、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儿童科学文艺教育与创造力发展的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利用儿童科学文艺教育可以开拓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分析传统创造理论入手, 对创造力的本质和结构进行了探讨, 并着重阐述了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对进一步深化创造理论研究和指导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发展呼唤创造型人才。审美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旨归的教育 ,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通过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 ,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组织创造力的理论框架、内在维度和解释以及测量工具为基础,通过逐步回归方式分别建立了组织绩效与组织创造力内在维度的模型.研究表明:环境创造力和结果创造力是影响组织绩效的主要维度.组织创造力向组织绩效转化的过程中,组织环境支持更为重要,且具有实质性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8.
创造力研究与创造性人才培养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对创造力研究的深入 ,创造力的普遍性和可开发性得到公认。学者们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创造力的本质和内部机制 ,人格因素得到重视。通过对创造性人格特征及其组成深入研究 ,学者们将创造性人格作为判断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标准。面对知识经济时代 ,高等教育要改变传统观念 ,通过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和创业教育等途径 ,实施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阐释了教育创造力的基本内涵 ,分析了新任教师教育创造力的现状及其成因 ,提出了提高师范类专业学生教育创造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创造力既是社会经济进步的主要动力 ,也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 ,研究如何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 ,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重要话题。创新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在眉睫。反思传统教育的弊端 ,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当是 :思维教育 ,培养创新智能 ;情感教育 ,塑造创新人格 ;审美教育 ,营设创新境界 ;实践教育 ,锻炼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深刻理解素质教育内涵,抓住素质教育的灵魂,建设高质量的队伍,构建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体系,并且要紧密结合高校工作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3.
"精神青春期"和"精神更年期"概念,是两个标志着人的精神生命发展的具有关节点意义的重要概念,特别是"精神青春期"概念,它与人的创造力直接相关;"精神青春期"的阙如,意味着人的理性精神文明的创造力的匮乏。面对当下中国年轻人普遍缺乏创造性这一现实,彻底反思和改革我们的中小学(包括幼儿)教育和大学教育,把"精神青春期教育"纳入我们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中,十分必要,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21世纪高师教育出发,在论证分析了高师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个性品质、身心素质等条件的基础上,认为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应着眼于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并提出了促进高师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创新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心理品质、创新能力和创新知识结构的教育。创新意识培养,包括激活创新需要、引发创新动机、培养创新兴趣、树立创新理想和信念。创新心理品质培养,包括独立性心理品质、敢为性心理品质、坚韧性心理品质、自控性心理品质、合作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包括创新基本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创新综合能力的培养。创新知识结构培养在创新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创新能力决定于知识的质量,即创新知识结构。创新知识结构模式有胶团模式、知识层次模式、鼎型模式、"王"牌模式等,学生创新素质教育与培养,对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崛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应用型转型过程中,小教专业应以培养出符合社会期待的拥有较强专业核心能力的高素养毕业生作为成果导向,这个成果应该具备创新能力的、卓越的、多元文化素养的小学教师。和其它专业比较,小教师范生的核心素养还应该具备高尚的教育情怀,系统的教育教学思维等综合性能力,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要先确定培养目标,然后强化学生的教育情怀,全面提升学生综合性能力,注重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与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设计并落实课改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7.
工程本科创新教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中 ,创新教育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针对我国高校教育现状 ,分析了当前高等工科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结合培养目标 ,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指出支撑创造活动获得成功应有的创造性人格。在教学管理上 ,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西部开发是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特别对人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学习和继续发展能力、文化修养等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素质教育要树立现代素质教育观,齐抓共管,分类实施,长远规划,保证质量。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不仅要把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道德规范传递给下一代,还要特别重视自我修养能力、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未来的竞争是创新思想的竞争,未来人才应具有创造精神.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组织学生的创造行为,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创造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应从培养创造意识、激发创造热情、磨砺创造意志、优化创造品格、开展创造活动等五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实质是对人的素质的塑造行为。江泽民“创新力教育观”是建立在对人类本质及其延续的规律性的揭示的基础上。它包括创新力教育与教育整体创新力的提高的有机结合。人类的本质在于他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创新力教育观”体现了这种人类的本质要求,并构建了实现这种要求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