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月 《劳动者》2005,(6):30-31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胡锦涛同志这样论述了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人人享有充分的民主和权利,社会公平和正义成为人民秉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全社会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诚信守信,百姓安居乐业。建设这样的社会,就是建设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2.
刘宝凤 《劳动者》2005,(4):9-10
和谐。和谐是什么?和谐就是将发生利益冲突双方之间的矛盾以公平的原则。合适的方法加以解决。我们所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在很多方面坚持不懈地努力。其中。坚持并实现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之一。同时。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公平正义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它社会矛盾得到正确的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公平地解决利益冲突是社会发展的必需。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已逐步趋于完善,但究其初衷,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重视农村、农民的社会而言,推行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意义是在于为农村老人创造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所以真正的农村"养老保险"不仅仅涉及到制度与金钱物质补偿,还应该着重于老人真正的内心与真实生活现状的保障与提高.在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提高人民幸福感的社会大背景下,本文立足于真正落实完善"养老保险"、为农村老人生活幸福保驾护航的角度,通过选择部分地区进行的实地调查,揭示部分农村老人生活面临的窘境现象,并提出关于改善这些问题的相关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顾芳 《劳动世界》2011,(10):83-85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民生新闻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在报道中真正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民生新闻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芯 《劳动者》2005,(3):9-9
当下岗成为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产物,当失业与我们的生活不再陌生,我们都不得不面对因历史原因和社会转型的现实而带来的下岗失业洪流对社会生活的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给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即:两性平等和妇女权益的保障。在当前的国情下,两性平等和妇女权益保障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对女性劳动权益的保护上。关注女性就业,维护女性权益既是社会责任,还是社会义务。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客观上要求我们更加注重解决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问题.使全体人民群众都能够分享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从7月1日起《社会保险法》开始施行。《社会保险法》的出台是我国人民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一件大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深入学习贯彻《社会保险法》既是社保人的神圣职责,同时也是对社保人执法能力的检验。在学习、贯彻和实施《社会保险法》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8.
郑朝辉 《劳动者》2006,(2):44-45
“中国的法制情况还比较复杂,和谐社会的路还很长,律师在法制社会中的地位还需要提高。” “法制社会其实不要求每一个法律人的人格层次和职业层次有多高,它只要求我们认真尽到法律规定的我们应尽到的基本责任。” “多一个雷锋社会不一定会进步,但如果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事情认真做好,社全却一定会进步。”  相似文献   

9.
正原劳动保障部办公厅2003年出台的《关于推行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各类企业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依法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劳动保障管理模式,树立企业诚实守信的社会形象,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这些年来,各地积极推行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社会影响力仍然较小,加强企业劳动保障诚信  相似文献   

10.
促进社会和谐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劳动保障部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努力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劳动关系,理顺分配关系,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体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党和政府对劳动保障工作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许家骐 《劳动世界》2014,(1):131-131
绿色休闲体育的广泛发展,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形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还提高了全民族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以及建设体育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更应关注残疾人的社会权利保障情况,使残疾人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本文在吸收先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残疾人保障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残疾人保障服务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为建立和完善残疾人保障服务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思想观念都有了显著的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臻完善也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社会体制创新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然而也依然凸显出一些问题,阻碍了社会保障体系的顺利开展,因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劳动保障部门担负的任务,就是实现人与人和谐相处、平等相处,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救、困有所济、育有所助。湖南省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经济运行的"调节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而我们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6.
张力 《劳动者》2005,(2):20-21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目标,是全面提高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根本保证;扩大就业是化解劳动者流动日益频繁带来的压力,保证社会经济甚至政治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我们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健全的社会保障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和谐社会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时时处处对人民群众满怀深情。服务型政府,就是要为老百姓提供满意的服务。只要我们满怀感情去做工作。就会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就能把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维护好,把人民群众需要化解的矛盾化解好、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9.
王锦胜 《中国劳动》2006,(12):15-16
劳动保障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个就业不充分的社会不能算和谐社会,一个社会保障不健全的社会不能算和谐社会,一个分配严重不公的社会不能算和谐社会,一个劳动关系紧张的社会不能算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劳动保障部门责任重大,必须有所作为。我认为,劳动保障部门应该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社会困难群体的就业、保障和权益维护上。突出困难群体再就业,努力实现城乡就业比较充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扩大再就业政策扶持范围,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  相似文献   

20.
孙亚栋 《劳动世界》2014,(2):136-136
劳动模范是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杰出代表,是社会宝贵的人力资源,走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列,这一群体在促进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以其忘我的劳动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直接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保障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永葆生机与活力。就现阶段而言,模范管理面临着新的形势,如何最大限度的激发劳动模范生产与生活的积极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急于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