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德森在总结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时指出,“哲学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中又重新占据统治地位,是1920年以后马克思主义文化发生普遍变化的迹象之一。”[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重心不再像马克思那样从哲学转向政治学和经济学,而是相反,“取而代之的是哲学的讨论本身的复兴。”[2]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性的强调最具有开拓性和代表性,正因如此,柯尔施的思想日益得到国内学界的重视。那么,柯尔施为什么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柯尔施所谓的哲学是指什么?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一种哲学?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对… 相似文献
2.
当代文论变革发展的趋向是寻求“回到文学理论本身”,力求“学科化”,这反映出回归“科学性”的不懈努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如科学主义领先导致对科学性的片面理解和对人文性的遮蔽,造成科学性与人文性失衡乃至分裂,由此带来文学理论功能的弱化及其对文学实践的不利影响等.因此,有必要从理论观念和研究方法上作出必要的调整,即在人学视野中寻求事实与价值、科学与人文的相互融通,从而适应当代文论变革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自从笛卡尔把自然界划分为两个独立的领域──思维与物质以来,本体论与认识论分道扬镳的二元论便在哲学中占统治地位,一直到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的诞生才为结束这二元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本文试图以科学的前沿成果具体阐述本体论与认识论在现代意义上的新的综合。 一、本体论的互补原理 按照量子力学与语言学对“互补”这一概念的理解,哲学中可将“互补”定义为:存在一个集合A。A中的元素a1;具有性质P,但ai与aj有相互区别的殊型特征。当用ai说明事物b的P性质时,aj绝对不能与其共现。ai与aj是互补的(i,j=i,2,……,n)。 1.… 相似文献
4.
杨建文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2,(1)
西方发展经济学正面临着空前的理论危机,虚无主义和悲观思潮逐渐抬头。新古典主义在同结构主义的长期对峙中开始占有上风,发展研究出现了五个新趋向。如果不从根本上对发展经济学进行一番变革,那么它的潜在生命力就不可能充分显示出来。变革应该包括改变研究立场、扩大研究范围、突出研究重点、改进研究方法。中国是个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地认识到发展问题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在这历史性的理论变革过程中,中国经济学家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当代文化生活中的先锋艺术只是一种封闭的游戏。它的反传统是意义的丧失,内容的瓦解,它以自身无意义的形象游戏满足当代人关于自我的形象虚构。先锋艺术在创作上则表现为逃避崇高,欲望代替激情,形象代替存在,制作代替创作。王朔式的“侃”之所以走向媚俗,不仅为了迎合市场,而且是其创作力沦丧之必然。镜前先锋的明星们服从市场运动的绝对原则,其包装、隐私、轶事和他们的“艺术形象”如出一辙。追星现象一方面表现了伪审美精神的胜利,另一方面则造成大众迷信。先锋是当代文化的现实,而不是当代文化的未来。超越先锋,从形象回归存在,深入现实,超越现实,才是文化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尼赫鲁不仅是印度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而且也是具有多方面文化修养和知识兴趣的人。尽管他不是专业哲学家,也没有系统的哲学专著,然而他对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经常在各种文章、讲演和著述中讨论哲学及与哲学相关的问题。他探讨过印度教六派正统哲学的发展和历史作用、佛教哲学的起源和兴衰、奥义书和吠檀多的深奥哲理及影响、古希腊哲学与印度传统哲学的联系、西方现代的实证哲学和实用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各种宗教哲学、人生哲学以及真理与实践的关系等等问题。他是以一个政治家或国务活动家的态度来关心和看待哲学的。他思考和研究哲学问题,并不是为了哲学而哲学,而是力求透过社会的各种表面现象,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前进的方向和决定性因素,以及找到完善人性、提高人们道德修养的方法和手段等等。因此,他把他的哲学观点看作自己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南、制定各种政策的理论基础和必须遵循和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略论当代西方史学的观念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略论当代西方史学的观念变革陈启能一国外有些学者把西方新史学的兴起称作“哥白尼式的革命”①,这是用以表示新史学与在19世纪乃至20世纪初西方史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史学相比,是一种根本性质的转变。关于这种转变,国内已有不少文章论及,为了概括地说明新史学... 相似文献
8.
作为消费文化的当代审美文化姚文放从文化的运作体制来着,当代审美文化与以往相比有一个180度的大转弯,那就是从生产本位走向了消费本位,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从生产型文化走向了消费型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历来文化就是作为商品而生产的,文化产品的买卖就... 相似文献
9.
当代科幻电影中作为传说的后现代主义[美]M.兰迪、S.肖斯塔克 彭耘译远非在大众文化的“隔离区”中日见枯萎,科学幻想如今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学术性期刊,成为连篇累牍研究的内容。更近期的批评激发人们重新思考艺术表现在所谓“后现代”语境中的特性。科幻电影在这... 相似文献
10.
当代审美文化正变成一道方便、省心、可口的文化快餐,这与现代社会进程中外部生活和内部生活的高速度、快节奏密切相关。当代审美文化作为快餐文化的特征在于打破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续性,仅仅对于从中截取出来的“现在”表示孤立的当下关怀。这种当下关怀的平面化、外在化倾向导致了形象的支离破碎。文化消费中权宜性、临时性心态的蔓延导致了“用完即扔”习惯的养成。指出这一现状并不构成我们返回到过去的理由,也许当代审美文化快餐化的现状正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它的归宿应是包含其自身在内的合题。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哲学观变革的逻辑路向——一种文本学的考察与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的世纪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转换 ,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正在使我们的传统生存方式、传统价值体系、传统文化体系、传统的经济运作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哲学作为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自觉体现 ,它的观念、主题、形态、范式、维度、视野也在发生深刻的转变。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变革 ,对于人们更好地把握时代的变幻所带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改变 ,重建人的内在世界、重建终极关怀之维度 ,为现代化的“游牧民族”寻找新的精神家园 ,对于新世纪哲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笔谈 )”是继《求是学刊》开设的“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 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10组笔谈 )之后的又一哲学重点专栏。哲学观的问题是哲学中的根本问题 ,它关涉到哲学基本理论 ,即哲学的定位、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的研究范式、哲学的形态和功能等。因此 ,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当代哲学观变革笔谈”为题 ,邀请贺来、邹诗鹏、李文阁、聂锦芳、张立波、马天俊、陈树林等博士开始这一专题的讨论。我们希望《求是学刊》新老作者踊跃为此栏目设计、组织、撰写具有创见性的笔谈专题和文章 相似文献
12.
哲学与哲学观焦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世纪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转换 ,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正在使我们的传统生存方式、传统价值体系、传统文化体系、传统的经济运作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哲学作为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自觉体现 ,它的观念、主题、形态、范式、维度、视野也在发生深刻的转变。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变革 ,对于人们更好地把握时代的变幻所带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改变 ,重建人的内在世界、重建终极关怀之维度 ,为现代化的“游牧民族”寻找新的精神家园 ,对于新世纪哲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笔谈 )”是继《求是学刊》开设的“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 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10组笔谈 )之后的又一哲学重点专栏。哲学观的问题是哲学中的根本问题 ,它关涉到哲学基本理论 ,即哲学的定位、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的研究范式、哲学的形态和功能等。因此 ,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当代哲学观变革笔谈”为题 ,邀请贺来、邹诗鹏、李文阁、聂锦芳、张立波、马天俊、陈树林等博士开始这一专题的讨论。我们希望《求是学刊》新老作者踊跃为此栏目设计、组织、撰写具有创见性的笔谈专题和文章 相似文献
13.
M·舍勒的哲学人类学认为,独具“精神”是人区别于其他一切存在物的内在本质,而作为完整的人又是生命和精神的统一体。舍勒致力于从总体人的角度揭示人存在的意义及其在宇宙中的地位,不仅为人的研究提供了人类学本体论的基础,而且他又将关于人的具体研究与形而上的沉思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人类学的转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于当代中国塑造现代理性主体,进一步明确人自身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的世纪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转换 ,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正在使我们的传统生存方式、传统价值体系、传统文化体系、传统的经济运作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哲学作为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自觉体现 ,它的观念、主题、形态、范式、维度、视野也在发生深刻的转变。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变革 ,对于人们更好地把握时代的变幻所带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改变 ,重建人的内在世界、重建终极关怀之维度 ,为现代化的“游牧民族”寻找新的精神家园 ,对于新世纪哲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笔谈 )”是继《求是学刊》开设的“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 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10组笔谈 )之后的又一哲学重点专栏。哲学观的问题是哲学中的根本问题 ,它关涉到哲学基本理论 ,即哲学的定位、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的研究范式、哲学的形态和功能等。因此 ,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当代哲学观变革笔谈”为题 ,邀请贺来、邹诗鹏、李文阁、聂锦芳、张立波、马天俊、陈树林等博士开始这一专题的讨论。我们希望《求是学刊》新老作者踊跃为此栏目设计、组织、撰写具有创见性的笔谈专题和文章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的自我批判与马克思哲学视野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代各种社会思潮和各种学术观点的交汇和碰撞中 ,大概没有哪个问题像现代性这样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现代性毫无疑问已经成为贯穿我们时代文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众多领域的焦点性话题。在实践层面上 ,由于发达国家的现代文化危机和后发展或欠发达国家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文化冲突 ,关于现代性的价值判断已经成为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关于现代性的研究 ,需要理论的、实践的、历史的、现实的、比较的和综合的等多维视角 ,而其中 ,认真梳理和挖掘已有的关于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性的理论资源和学术资源 ,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实际上 ,我们已经发现 ,在目前关于现代性问题的各种反思和讨论中 ,人们普遍借用和发挥 2 0世纪许多著名批判性思想家的观点 ,例如 ,胡塞尔、韦伯、齐美尔、卢卡奇、葛兰西、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利奥塔、福柯、德里达、波德里亚、吉登斯、鲍曼等人关于欧洲科学危机、启蒙理性、工具理性、技术理性、意识形态、大众文化、现代国家等问题的文化批判。我们在本栏目中曾经尝试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进行挖掘。然而 ,相比之下 ,人们迄今为止对于马克思学说与现代性问题的关系阐发得并不充分。实际上无论是在马克思早期 相似文献
16.
作为语词复制的"模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旨在从文本翻译角度考察"模仿"问题.对这种语词复制过程的描述表明,由于不同语词构成物之间的不可还原性,译本对原本的翻译总会成为"差异的播撒"过程.这一观察对理解"哲学概念"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经典认识论一向认为哲学概念应当是纯粹的和普遍性的,但许多哲学概念的"不可翻译性"恰恰提示着一个重要的解释学结论哲学概念具有强烈的语词特性,它栖身于语词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当代形态究竟是什么?答案在于对哲学前提的反思。经典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走过了一个超越德国古典辩证法反思传统走向对哲学现实前提反思追问重构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作为对现代性历史前提进行反思的社会批判理论的辩证法。马克思逝世之后,他的辩证法思想变成了一份充满着歧义而沉重的遗产。先是第二国际回避辩证法问题,而后来苏联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各自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在此过程中,辩证法经历了从主客体辩证法到人学辩证法,到结构辩证法,再到空间辩证法的多次转变。面对辩证法的多元化发展与实际上分裂的格局,针对后现代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不谋而合的对辩证法总体性逻辑的挑战,辩证法的当代形态重建仍然是一桩"道在途中"的未竟之业。其根本出路仍然在于回到历史与当代世界现实本身这个批判性前提上来。 相似文献
18.
新的世纪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转换 ,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正在使我们的传统生存方式、传统价值体系、传统文化体系、传统的经济运作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哲学作为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自觉体现 ,它的观念、主题、形态、范式、维度、视野也在发生深刻的转变。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变革 ,对于人们更好地把握时代的变幻所带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改变 ,重建人的内在世界、重建终极关怀之维度 ,为现代化的“游牧民族”寻找新的精神家园 ,对于新世纪哲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笔谈 )”是继《求是学刊》开设的“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 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10组笔谈 )之后的又一哲学重点专栏。哲学观的问题是哲学中的根本问题 ,它关涉到哲学基本理论 ,即哲学的定位、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的研究范式、哲学的形态和功能等。因此 ,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当代哲学观变革笔谈”为题 ,邀请贺来、邹诗鹏、李文阁、聂锦芳、张立波、马天俊、陈树林等博士开始这一专题的讨论。我们希望《求是学刊》新老作者踊跃为此栏目设计、组织、撰写具有创见性的笔谈专题和文章 相似文献
19.
20.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three main approaches taken by contemporary Russian psychologists to the problem of moral reference points and finds them all unsuited to life in a multicultural worl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