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美关系解冻前,美国通过延期讨论和联合国"重要问题"处理办法,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的代表权,"中国代表权"问题由此产生.出于联华抗苏战略考虑,尼克松上台后亟需缓和美中关系.1969和1970年,他有意释放出一些对华和解信号,但因国内外牵制,美国在"中国代表权"问题上仍沿用"重要问题"案,然而改行类似"一中一台"策略的讨论却在加紧进行.1971年,美国正式决定采取"双重代表权"案,即中国加入联合国并进入安理会,同时保留台湾当局的联大席位.其间,美台有过激烈交涉.随着第26届联大否决"重要问题"案,通过"阿尔巴尼亚"案,台湾当局被逐出联合国,美国苦心经营的"双重代表权"案根本就未能表决,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前,是美国对中国西藏政策实施的初期阶段.此间,美国把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逐步扩大到中国的西藏地区.美国对中国西藏门户开放政策的具体内容是:反对列强瓜分西藏,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统辖;与此同时,美国又"模糊承认"英国提出的中国对西藏的"宗主权"理论.美国对中国西藏地位这种"双重承认"的政策,使美国既没有得罪英国,又讨好了中国,从而使美国在中国西藏进一步扩大了影响.20世纪初期美国的西藏政策,反映了美国这一政策的实用主义原则和为其国家利益服务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1899年和1900年美国通过两次"门户开放"照会,以特殊的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跻身于濒临列强瓜分的远东大陆.这项政策的特殊性表现为战略上超前、连贯,战术上现实、灵活,并且在国际道义上享有虚誉.它使美国能够根据自身实力和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步推行全球扩张战略.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门户开放政策的实施清晰地映现了从东北到中国全境、从中国到亚洲太平洋地区,从亚太地区到欧洲直至实现美国倡导下的全球"门户开放"的扩张轨迹.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在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表现出美国这一民族对中国文化的看法,折射出中国文化在美国的介绍、传播、影响和诠释.同时也体现了美国自觉意识的觉醒.他们利用东方中国的他者形象来企图达到言说他者和言说自我的目的,但是由于相当程度上的想象和偏见的存在,使得这一时期的美国文学中呈现了大量并不公正的中国"幻象".  相似文献   

5.
"中国威胁论"是理解冷战后美国对华外交战略调整的文化线索.冷战后,"中国威胁论"持续充斥美国朝野以及各类传媒,涉及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中国威胁论"引发美国在战略上对中国的重新定位,并导致美国对华外交战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的“走向可持续城市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在苏州大学召开。一批国际学术大师,如美国阿柯森地基金会主席、世界首座生态城市建筑设计师索拉里,美国著名后现代生态经济学家小约翰.柯布,加拿大著名生态学家、“生态足迹”理论提出者威廉.瑞斯,美国“社会责任运动”倡导者大卫.斯沃沦等,苏州市、无锡市政府官员以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农村城镇化研究中心的学者都在大会上作了精辟发言。本刊选择了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几篇作为笔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2005年1月1日起,世界纺织品贸易实行一体化,中国结束了长达35年的纺织品服装配额体制.与此同时,美国、欧盟等开始对中国的纺织品设限.为应对各国的贸易限制,中国的纺织服装业除依靠政府解决摩擦之外,还应采取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和投资预警机制,加快行业协会建设,扩大对外投资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日本学者小畑薰良于1922年在美国英译并出版了《李白诗集》,影响巨大.闻一多与他就中国古代诗歌翻译的讨论分别提出了"灵芝"译论和"海变"译论.两人的译论显示了中日学者不同的翻译观,即面向中国的翻译观与面向世界的翻译观.这两种翻译观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翻译价值认知不同,对中国古代诗歌向外传播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刘若愚,1948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西语系,1952年获得英国布里斯多大学获硕士学位,此后则长期在美国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这种从中国到西方的人生经历,为他成为学贯中西的汉学家提供了有利条件.他一生致力于中西比较文学研究,著有<中国诗学>、<中国文学理论>等8部著作和50多篇学术论文.在文学理论方面,刘若愚以西方文论体系为参照,对中国古代文论给予结构性整合,形成了一套中西合璧式的比较诗学体系.刘若愚为中国文论走出单纯的汉语语境,与西方文论对接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他所采取的"以西释中"方法,也存在着诸多弊病,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中国文论的特性.因此,本文探讨刘若愚"以西释中"方法的得失,对于中国文论"走出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68年"黄金危机"是美国战后经济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是美国60年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的集中爆发.它对美国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世界货币体系、世界经济秩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此之后,战后美国经济由巅峰转入70年代的滞胀和衰退.  相似文献   

11.
解放战争后期,美国为了应付国民党垮台后的局面,决定从中国内战中"脱身",逐渐远离国民党;而国民党蒋介石为挽救失败的命运,同美国进行了反"脱身"的斗争.  相似文献   

12.
美国基于美元霸权的金融"核战略"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逐渐成为世界本位货币.凭借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得以在长时间内依靠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来谋私,而让全世界来为其分担这些政策实施的成本.为了维持并加强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采取了一系列被我们定义为金融"核战略"的货币和金融政策.在该战略的实施下,美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成功地打击了一些对其构成威胁的潜在竞争对手.近年来,美国已逐渐将矛头瞄准了经济日益强大的中国.为了应对美国的金融战略,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回归固定汇率;调整税率平价;慎重对待金融自由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韵文学会、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韵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山城重庆隆重举行.来自美国、韩国、新加坡、中国内地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专家、学者50余人,会聚一堂,通过大会报告、专家讲评、听众提问、分组讨论等方式,就中国韵文学的众多研究课题,认真研讨,互相切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次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43篇(中国内地学者32篇,海外学者11篇),其中颇多高水平、高质量的力作.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家安全语言计划"自2006年实施以来,美国各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子项目以推动该计划顺利进行.由美国国家情报局支持的"星谈"项目就是其中之一."星谈"项目的使命是给K-16的学生和教师提供有创造性的、参与性的关键语言暑期体验,并最终提高学习、使用及教授"关键语言"的美国人数量.项目的操作流程清晰,其中的文件内容、原则与特征明显.此外,"星谈-TELL联盟"还为教师培训和发展量身定制了达标模块.综观"星谈"项目发展的十年,可以看出汉语项目一直占据了大部分的数量.但是在美国学习汉语的学生的绝对数量还是偏低,汉语在美国的传播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5.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的军事干涉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即从1950年6月25日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决定将军事千预的目标确定为使朝鲜半岛恢复到6月25日以前的状态,后在军事胜利的影响下于9月底决定用武力统一朝鲜,再到中国人民志愿军连续发起三次战役后,美国政府内部经过反复讨论、权衡,终于下决心推行"战争局部化"的政策,并最终决定与中朝军队进行停战谈判.通过分析,揭示了从中国参战到1951年6月美国提出举行停战谈判这一时期的美国战争决策过程和影响美国决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就海外中国学的范式而言,二战后费正清所倡导建立的美国中国学并非是唯一表征.从长时段来看,在传统汉学的发生期以及后来的演进中,已经呈现出中国学的某些特点.从地域上来说,20世纪初期的苏俄以及日本,已更为集中地出现了美国中国学的范式特征.突破对"美国中国学"的中心主义思维,将海外中国学与传统汉学的发展置于历史长时段、世界多国度与多元文化的坐标系下,方可更为有效地考察两种范式各自的特点、嬗变的动因与未来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7.
国民政府初期的货币危机与"废两改元"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3年,随着西方国家相继放弃金本位和美国在国际上的大量购银,长期处于"两""元"并存局面的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货币危机.为了应对危机、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国民政府实施"废两改元"政策,虽然步履维艰,但"废两改元"最终完成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确立了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促进了工商业的极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53年初入主白宫的艾森豪威尔及其国务卿杜勒斯称,美国的核威胁迫使中国对朝鲜停战谈判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即美国的核威胁吓退了中国.这种说法是神话还是历史?有关朝鲜战争的档案以及当时中国和朝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表明,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和中朝两国就作出了加快朝鲜停战谈判和尽早结束战争的决定,这与美国的核威胁无关.此外,对于在朝鲜战场使用核武器的可行性,当时美国政府的内部存在着许多争议,并未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美国媒体、智库、学界的考察发现,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意图、潜在效果、可行性的认识经历了从观察、观望到研究、应对的方向转变;美国许多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顶层设计,美国应该对"一带一路"持包容的态度,建设性地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去,同时又对中国可能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抱有高度警惕;基于此,提出中国应加强与美国的对话与交流,建立中美"一带一路"合作示范项目,拓宽两国的合作渠道,推动两国合作模式的创新,打造中美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大革命"爆发伊始就引起美国学界和决策当局的关注.根据对中国局势的分析,美方对"文革"采取"静观待变,尽量不表态"的策略.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主流仍是视中国为危险的敌人,继续其"紧逼遏制"战略.中美长期相互敌视以及美方在对华分析和认识上的局限乃至错误是致使中美关系在"文革"初期未能有突破性进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