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离不开语境,语境是翻译选词的重要依据。韩国语词汇,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固有词、汉字词和外来词三类。某些情况下,一个汉语词汇在韩国语中可同时与上述三类词汇相对应。如何选择恰当的词汇进行翻译,主要依赖语境。本文主要论述情境语境对汉韩翻译过程中选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越来越多地“零翻译”词语的出现,本文通过简述各国对外来语的态度,以及分析“零翻译”现象给汉语带来的的文化冲击,提出具体的“零翻译”策略,以使零翻译词语以更合理有效地方式融入汉语。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翻译时,常常把英语文章翻译为生硬刻板、词不达意的译文。究其原因是:学生态度不严谨,英语理解和汉语表达能力低,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缺乏,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们过于依赖英汉字典。其解决方法为:让学生们知道,在翻译教学中,不能陷于被动状态,要能驾驭词汇;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去寻找恰当的汉语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4.
受社会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影响,英汉语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最为人所知的是: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所以在翻译在这一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的架构过程中,便会有一些难以跨越的鸿沟.翻译古诗词绝非一蹴而就,为了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著名美国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理论,即“功能对等”.自“功能对等”理论提出至今,不少学界人士对此作了大量研究分析和论证,以及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然而在古体诗词翻译领域还是鲜有涉足.现笔者试从这一理论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其在唐诗英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不同语言中的词汇自然也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也产生了各自词汇的文化内涵。作为跨越不同语言的桥梁,翻译就不可避免地受到词汇的文化内涵不同这种情况的影响。本文从词汇的文化内涵的偶合现象、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性两个方面,对词汇的文化内涵及其对翻译的影响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汉日词汇是相互影响的.日语词汇很多都是来自于汉语,而且汉语对日语的语音、语法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同时,中文近年来也引入了大量的日语词汇,汉语的结构也受其影响.而日语外来词对汉语的最大影响是词素话和语法化.  相似文献   

7.
由于历史文化原因,汉语和日语中存在大量的汉字同形词,也由此造成对日汉语教学中日本学生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本文希望通过探究其形成原因来思考其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少文化负载词,主要包括英语文化中特有而汉语文化中空缺的词和英汉语中都有但文化内涵不同的词两大类,它们的正确翻译取决于译者对文化背景知识的准确了解和把握。本文理论联系实际,对商务英语中文化负载词翻译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9.
由于不同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上的差异,每一种语言都会有它所特有的一些词汇,这类词汇即文化负载词汇。文化因素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文化负载词汇在翻译手段上的变通性和灵活性。在汉英翻译实践中,文化负载词汇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译性。本文拟就所接触和收集的一些个例的分析和比较,对汉英翻译中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受文化制约。俄汉语中的习语生动地表现各自文化的面貌、习惯和特征。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俄汉语中的习语大多数在表现文化特征时,只是相对对应甚至根本不对应。有时习语在表面形象和意义上或多或少出现相似之处。正是这些表面上的相似,常常为翻译习语设下了陷阱,使译者出现跨文化交际错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汉维语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味觉词“酸、甜、辣”进行比较,展示味觉词在汉维语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引申义。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在高校“线上+线下”汉语角情境创设体系下,根据“四段十步”汉语学习沉浸式教学模式,结合注音翻译APP、AR和VR技术等数字化形式,实施沉浸式教学实践,采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数据内容为沉浸式教学过程实录和教学效果检验数据。数据来源为在线下AR和VR体验站、线上第二课堂汉语角开展的面向汉语达到初中高级各阶段的来华留学生的沉浸式教学,以各难度层级的剧本为语言材料。数据分析方法是对参与者教学体验进行访谈记录和信息处理,对其测试题答案进行整理汇总和原因分析。教学结果为,第一,参与者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对剧情节点及教学结局的强烈探究欲,在语言组织时容易进入自然的习得状态,有利于词汇储备量的扩充;第二,能够锻炼教学参与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听写速记能力、推理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关于韩语“??”和汉语“给”的对比不是很多,但是二者的使用频率都很高,并且两者存在很多异同点,因此具有对比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本文将以对比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以语义对比分析中的理据性、词汇场、义项及搭配为对比范围,探索反映在韩国语“??”和汉语“给”在用法上的异同,以期为母语是汉语的韩语学习者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4.
从语言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日本语言发展深受汉语文化的影响,在很多汉语词汇和汉语修辞方面存在很多的相似处。但是,如果以对比的视角下去审视中日语言文化,会发现两者还是存在很多的不同。文章积极从这个角度出发,探析中日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V 到”结构中的“到”是实词语法化为虚词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有较为明显的语音弱化和语义的演变,可以更为清晰地展现汉语语法化的特殊性。分析“V 到”结构中“到”的语法化问题可以为以后对汉语的其它词汇语法化的分析做铺垫,并对第二语言教学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长时间以来,新疆汉语文学所表现的“异质性”,决定了新疆汉语文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如今,伴随着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也给新疆汉语文学带来了新的文学机遇,笔者认为现阶段新疆汉语文学应该在保证自身文学优势的同时,积极打破固有的创作模式.这种双重文学模式不但能丰富文学资源,也有助于打破现阶段文学主体精神沉沦的不良状况.本文针对新疆汉语文学文化资源和主题精神试做分析,以期对当代汉语文学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寓言说明了在一个缺乏制度和文化的团体内,每个个体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导致了零产出的极端情况,最终既损害了集体,也损害了包括其自身在内的每一个个体。  相似文献   

18.
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今年8月2日至7日在上海举办。包括中国在内的7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00名翻译界精英云集上海.共同探讨翻译文化、翻译产业、翻译人才培养等课题。这是国际翻译家联盟自1953年成立以来首次在中国也是在亚洲地区举办的国际翻译界盛会,有人将其称为“翻译奥运会”。  相似文献   

19.
华裔美国文化是华裔美国人的文学素养和文学作品逐渐营造出来的一种文化形式,其是中国人移民史发展的历史产物。华裔美国文学是一种以中国文化为原型、以美国思维价值体系为审美视角而构造出来的文学形式,其文化也充分蕴含着此种特点。文章结合华裔美国文学的特点浅析了华裔美国文化的翻译技巧,希望能总结一套科学的翻译技巧为翻译工作者对华裔美国文化的翻译提供一定的指导或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今我国翻译人才尤其是高端翻译人才匮乏,在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多数高校强调双语知识板块,百科知识,及专题知识等,而在译员的职业素养培养这一环节略显薄弱。另一方面,编辑职业素养在诸多方面与翻译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趋同或相似。本文借鉴“杂”“专”结合,“去伪存真”,“为人作嫁”等编辑职业素养,试寻找其对于翻译人才培养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