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和谐社会有着深厚的人学底蕴。它是对传统的“物本”发展观的反思,以人为本是其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和谐社会的人学底蕴对党执政理念的创新、对社会发展模式的创新有着重要意义。它使我们党更具亲和力、号召力,巩固了我们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发展哲学中探讨发展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明确的是人在发展哲学中的定位问题。在人与发展的关系探讨中,人不仅仅是发展所关照的对象,人首先是发展之源,人对于发展观念来说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因为人对自我的体认以价值观的形式导引着发展之形成,深刻影响着发展之变迁。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了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这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学思想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文学艺术因其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美好人性的塑造以及对人的自由发展的促进,本然地承担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使命。作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思想更是文学艺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思想以其对人的生存状况关怀,对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关注,深化了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的真理性的认识,是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人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了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这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学思想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文学艺术因其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美好人性的塑造以及对人的自由发展的促进,本然地承担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使命.作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思想更是文学艺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思想以其对人的生存状况关怀,对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关注,深化了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的真理性的认识,是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人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论政治文明建设的人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明的设计不仅在于促进政治制度与体系的完善,更在于提升人的价值、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学的视野来考量政治文明建设,更能凸显政治文明建设的方向与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学视野下的当代教育与教育的人学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存在人学缺失的现象。这显然与时代潮流相违背。要纠正这一偏差,必须从人学视野审视教育,同时提倡教育的人学取向。人学视野下的教育旨在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的人学取向则最终应该落脚在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上。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内涵着政治领域的和谐,也必然要求完善的政治体系的保障和支持.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对政治体系的诉求突出表现在,以科学的执政理念为指导,以稳定的政治环境为依托,以和谐的政治关系为内容,以健全的政治制度为保障,以先进的政治文化为支撑.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准确地理解"以人为本"中的"人"与"本",全面准确地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我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和他们的根本利益为本。我们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置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中心地位和全过程,作为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执政理念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界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依据在于: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目标与过程的统一.科学界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既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问题,又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内涵着政治领域的和谐,也必然要求完善的政治体系的保障和支持。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对政治体系的诉求突出表现在,以科学的执政理念为指导,以稳定的政治环境为依托,以和谐的政治关系为内容,以健全的政治制度为保障.以先进的政治文化为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执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必然构成一种相互统一的价值关系、一个相互联系的价值体系、一项相互支撑的价值工程。中国共产党执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契合首先体现在价值主体、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等主导价值层面;也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发展等多维价值层面;还体现在合规律性、合人民性和合法治性等基础价值层面。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以市场取向的改革为动力,以实现社会公正和国家长治久安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我们党坚持依法执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形成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社会机制,有利于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从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郑玉书 《理论界》2006,(4):19-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是对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新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为背景,从十七大人学思想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出发,联系高等学校工作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人际关系学、教育管理学等知识,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研究人学视域下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探索新时期人的发展及其实现方法,为解决人的发展状态问题提供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的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构建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制度构建。制度构建既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现实需要的必然选择。而社会公正、以人为本、法治和权利本位等和谐社会应有的价值理念则是制度构建的内在支撑。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制度构建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矫海霞 《学术论坛》2005,2(4):120-123
制度的约束功能与激励功能为社会的有序和谐运行提供保障。和谐社会的建设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制度构建,制度构建既是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和谐社会得以实现的必需保障。和谐社会应有的价值理念则是制度构建的深层次支撑。  相似文献   

18.
人学研究的新视角与"以人为本"人学观的新开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术界的人学研究伴随着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已经成长为哲学研究的一门显学和当代哲学的主题形态.在今天,我国人学研究已经形成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新视角和核心理念,以"以人为本"为人学观的全新的人学研究.这些研究在取得巨大进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境,并为人学的进一步发展指出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发展取向是人所特有的主体性生命存在与发展方式的展现.个体发展取向的建构有其必然、必要的人学基础:主体性发展是个体发展取向建构的前提;自觉能动性发挥是个体发展取向建构的基础;超越性彰显是个体发展取向调节与优化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总结执政经验和对国际教训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课题面前,作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民主党派理当与时俱进,有所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这一伟大“光荣与梦想”而作出各自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