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晓蓉 《科学咨询》2008,(20):29-29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人的主体性是在对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为性、自主性、能动性.教育活动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主体是教师.主体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构建主体教育模式,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一、学生主体作用的涵义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依赖于对主体性的科学认识和判断.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马克思说:"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很多专家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来概括主体性,其中自主性侧重于主体权利,表现为主体对活动诸因素的占有和支配,能动性侧重于主体能力,表现为主体活动的自觉选择和参与,创造性是人的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的集中反映,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  相似文献   

3.
贾历明 《科学咨询》2008,(16):92-92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理想,学生就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交往方式,在与课程内容之间的能动而现实地发挥和建构自身主体性的实践活动。从教的方面看,主体性教学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实质上是在教学中解放学生,使他们在一定的自为性活动中获得主体性的发展。主体性教学对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交往方式,在与课程内容之间的能动而现实地发挥和建构自身主体性的实践活动。从教的方面看,主体性教学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实质上是在教学中解放学生,使他们在一定的自为性活动中获得主体性的发展。主体性教学对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理想,学生就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体、主体性等概念,在中国的人文科学领域,特别是哲学领域,逐渐流行起来。教育理论界也随后提出了主体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是一种围绕如何看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目标而阐发的教育理论。主体教育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8.
田康林 《科学咨询》2008,(22):50-5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体、主体性等概念,在中国的人文科学领域,特别是哲学领域,逐渐流行起来.教育理论界也随后提出了主体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是一种围绕如何看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目标而阐发的教育理论.主体教育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实践中,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主体意识和旧教学方式、途径等原因,学生的主体性依旧难以发挥和提升.基于此,本文将尝试从中学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现状入手,分析主体性发挥不力的种种成因,并结合本人的教育教学经验探寻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班级管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管理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地、主动地、生动地发展,其核心问题就是主体性的发展。主体性是人在对象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既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那么,班级管理中如何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呢?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对此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李瑶 《管理科学文摘》2009,(30):172-173
目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本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更好的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2.
我镇主体性教育实验把构建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其实验研究的重点。全镇中学语文教师和教研人员,在主体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重塑新型师生关系,构建了“主动参与、积极交往”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要求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交往,合作学习,通过教师的启发、激励、调控,从中受到严格的基本训练,进一步增强主体意识,发展主体能力,塑造主体人格。现将我们的作法归纳如下:一、构建主体性教育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首先,要从思想上改变“我教你…  相似文献   

13.
任平 《科学咨询》2009,(10):57-58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应把学生放在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的位置上,也就是说要使教育卓有成效,就必须允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主动发展".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教育明确指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其根本特性.笔者认为,在主体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树立“主人、主体、主角”的人格本位的学生观,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参与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相似文献   

15.
教与学     
教与学是一种统一认识活动,它们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学是在教之下学;教是为学而教。教是一种能动引导活动,学是学生自觉地与积极地掌握知识的过程,没有学生的积极性是不可能掌握知识的,因此教与学中,教是主导,学是主体。一切知识起源于认识主体的实践活动,认识的形式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主体对客体的实践活动,因此,在知识的授受中,唯有学生积极地作为主体活动,教才有真正意义。忽略学的主体性,必然是以教为中心,形成“注入”式教学模式,使学生主体性受压抑,导致学生厌学等不良状况。学的主体地位必须在教的主导下才能确定,学生从…  相似文献   

16.
由于各种原因,作为教学改革主体的教员、学员在教学改革活动中陷于被动、应付、被迫等状态,影响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文章分析了教学改革中师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发挥师生主体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学科教学中,主体性是指学生在自我意识的指导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动性.教育教学过程的不断发展,社会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我们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在教学中时刻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才能使教学适应社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地由外部注入的.这种积极的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借鉴这种理论和主体性教育理论来分析英语教学,我们认识到,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学习的主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的.教师是学生与教材的中介者,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培养中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树立主体教育观,正确处理主体和主导作用的关系,是主体性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王蕾 《管理科学文摘》2009,(16):156-156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自由天地,它是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