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党新执政理念的意蕴与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对全党提出,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在新的历史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全新执政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根源,并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情为民所系”解决了世界观问题;“权为民所用”解决了权力观问题;“利为民所谋”解决了价值观问题。这种全新的执政理念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2.
论“三个代表”的重大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振亮  樊文娟 《浙江学刊》2002,3(5):216-2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用“三个代表”表述党的性质和建设纲领 ,在党的建设史上是第一次 ;“三个代表”解决了执政党保持先进性的重大课题 ;“三个代表”是对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科学认识的最新概括 ,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三个代表”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甄欣 《探求》2004,1(5):14-16
邓小平的执政党建设理论,蕴涵着丰富和深刻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其中所体现的强烈的执政党意识,是邓小平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基础;所提出的富于特色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不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而且对于党在新形势下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的启迪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樊至光 《探求》2001,(5):17-18,55
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伟大创新;落实“三个代表”的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实现“代表”;其目标是要建设一个经得起各种考验的执政党,并对全党同志提出了更高的党性修养要求。  相似文献   

5.
执政安全是当今世界任何一个执政党都不能也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执政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但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时,强调"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在新时代要让全国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确保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逐步变成活生生的现实,都要以我们党的长期执政作为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王秀涛 《社科纵横》2005,20(4):47-49
文章在分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意义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五种能力”的时代内涵,明确提出实践“三个代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曲春杰 《社科纵横》2005,20(2):15-16
新世纪之初,中国共产党人鲜明提出和强调执政能力建设,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和党的建设的关键,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实践的新里程;深刻研究和阐述执政能力建设思想,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于执政党的执政规律以及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都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执政理论。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报告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俊 《学术交流》2003,42(6):6-11
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阐述了关于“发展”的理论思想 ,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质”的规定 ;“第一要务”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量”的规定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度”的把握。同时 ,在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方针政策和方法论意义上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等理论点上 ,都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令人耳目一新,"三型"执政党建设对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党适应时代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有着各自独立的内涵和要求,但它们又是一个有机整体,建设"三型"执政党要注意把握它与"重视学习、服务和创新的政党"以及与西方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王涛 《创新》2014,(1):60-63,74
中国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期、关键期,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产生了新的社会矛盾,呼唤以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的政府转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重申学习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要意义。"三型政党"建设目标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从自身建设的角度对新时期政府转型压力的有力回应。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必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不断提高领导和执政能力,通过学习型政党建设来引领政府转型,以服务型政党建设来推进政府公共服务,以创新型政党建设来指导政府创新。  相似文献   

13.
尹清亮 《探求》2002,(6):7-9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在领导人民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与时俱进、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同变化了的党的建设实践相结合,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逐步形成了一个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的,特色鲜明的、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思想观点构成的执政党的自身建设的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  相似文献   

14.
章岳云 《探求》2003,2(2):4-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论断。而党的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则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与政治文明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关系,“两个先锋队”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成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党成为“两个先锋队”的根本要求,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辩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向全党发出了建设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号召,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因此,充分认识建设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性,对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对于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苏戎安 《探求》2008,(5):4-7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的新高度体现在: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第一要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深化的新高度体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新高度首先体现在三大思想解放与思维创新,其次突出体现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提出关于当代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律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7.
江雪莲 《探求》2002,(1):12-15
“七一”讲话作为建党80周年的重要文献 ,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坚持理论创新而形成的科学体系。“七一”讲话在理论上的新发展、新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 ,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 ;第二 ,提出了“三个代表”的科学理论体系 ,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为“科技创新和科技体制创新”的思想 ,创造性地提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学说 ;第三 ,对党建学说做了新的发展 ,提出发展党的群众基础、判断先进性和吸收党员的标准 ;第四 ,首次在党的文献中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在我国当代社会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8.
黄和航 《探求》2003,(4):15-17
执政安全是指执政党执政不存在危险或受到内外执政风险影响下能保持执政地位。在新世纪,影响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除了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基本因素以外,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是来自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挑战。而“三个代表”从中国共产党自身现代化建设和排除影响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安全的隐患出发,为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理论诠释开辟了新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依法执政理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 《创新》2009,3(2):78-80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的依法执政理念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广泛。邓小平同志关于加强法制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等各方面论述,为依法执政理论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并构筑了依法执政理论的总体框架,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论断,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