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业超  宋德星 《南亚研究》2023,(1):70-96+157-158
21世纪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不仅拓宽了各国经济领域的外延,同样也给国家安全提出了挑战。网络安全问题的频发使各国不断思考网络治理之路,制定网络安全战略,达成网络合作关系。为应对挑战,美印不断强化网络安全合作,以期促进技术能力、加强互鉴水平和提升战略互信。美印两国发展水平不同,但在20余年的网络安全合作过程中能够较好弥合分歧,照顾彼此关切,达成系列合作成果。但美印对彼此的较高期待与实际行动的落差、两国网络发展水平及战略基点的差异,造成合作矛盾增生。总体看,两国网络安全合作将会维持现有合作高度,其战略成效的深化将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会"印度连线"的成立是美国国会对印度从漠视到重视的认知转变的标志.该组织在美国国会对印决策中基本上扮演了"挺印"的角色.本文分析了"印度连线"的成立动因及其对印度的支持行为,同时指出由于受到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印度连线"在支持印度时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美日行政协定》是构成战后美日同盟关系及决定走向的重要文本,无论是协定内容中的每一项规定,还是协定草拟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反映出美国决策机构关于“美军驻日条件”的认知及美日同盟关系的定位。尽管处于“美军驻日条件”界定主导地位的美国军方,始终将日本看作是一个被征服的国家,没有作为一个对等盟国来看待,体现出战胜国对战败国应享有的绝对优越驻留条件。但是,在日本着力实施亲美的协调主义外交的强大攻势下,迫于来自美国国务院的压力,基于远东冷战局势的变化,从美日“良好政治关系”维护视角考量,美国军方不得不从坚决反对日方关于“美军驻日条件”的修改意见,转而做出让步。迄今,该协定维系着美日同盟关系,但“美军驻日条件”始终使日本处于“非正常国家”地位,制约了日本作为主权国家所应享有的对驻日美军的控制性权利。  相似文献   

4.
5.
6.
印美《民用核能合作协议》与印美关系的未来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美《民用核能合作协议》的签署,意味着美国对印核政策已发生重大改变。美国在事实上承认了印度的核武国家地位。该协议消除了困扰印美关系甚久的核障碍,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当可以此为契机获得全面发展。不过,印美两国一时之间还很难成为真正的伙伴或盟友。  相似文献   

7.
王蕾 《南亚研究》2023,(1):46-69+156
近二十年来,面对美国推行的“自由规范”及部分国际规范,印度持续扮演“不忠诚的支持者”角色,拒斥对规范的充分履行,但同时口头表达对于规范的支持。美国则主动认可印度支持规范的意愿,这种认可不以印度调整自身行为、充分履行规范为前提。本文旨在解释霸权国为何公开认可“不忠诚的支持者”对于规范的承诺。当美国迫切需要使双边合作关系满足国内或国际舆论的规范期待,或是需要通过展示自己推行的规范对于他国的吸引力,应对来自意识形态或地缘政治上的竞争对手的挑战时,对于印度支持规范的意愿的公开认可是用于满足其需求的策略。美国的这一选择使印度得以通过口头表达对规范的支持获取政治收益,同时鼓励了印度对于美国的压力措施保持反抗的姿态。  相似文献   

8.
印度,谁都知道她拥有古老的文明,拥有十亿多人口。随着其经济的长足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个与中国毗邻的国家。然而,到过印度的和没到过印度的,都觉得这是一个神秘的国度。没到过印度的,觉得她神秘,是因为对她的了解太少。而到过印度的,甚至是多次到过印度的,则更觉得她深不可测。原因何在?印度的神秘,在于其传承了数千年的文明,在于其文明的宗教性和多元性特征。其文明的深厚,浩如瀚海,任何的跋涉几乎都是管窥蠡测,任何的试探几乎都是隔搔浅尝。至于其宗教性和多元性特征,更似大雾弥天,莫辨涯际。也正因为这些特征,使印度社会令人…  相似文献   

9.
刘亚科 《学术交流》2012,(8):168-171
刘义庆的志怪小说《幽明录》共265则,其中鬼故事有73则,最具特色的内容有人鬼姻缘、鬼助人、鬼报恩和鬼报仇。透过它离奇古怪、荒诞滑稽的外衣,仔细体会就会发现,这些鬼故事具有人格化、人情化的特点,是现实社会的缩影。作者借助鬼怪的形象,为我们呈现出魏晋时期的思想观念、家庭观念和对自身力量的肯定等,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如兵荒马乱和统治阶级重压下底层百姓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0.
陈然  王义桅 《南亚研究》2022,(4):68-87+156-157
《美国印太战略》报告提出要构建开放、互联、繁荣、健强和安全的印太,其中数字合作成为新版印太战略报告的亮点,印度作为印太战略的支点国家和重要抓手成为美国优先合作的对象。由于美国与印度存在显著的数字鸿沟,美印两国在数据本地化、数字发展自主权和网络安全及治理等议题上存在诸多分歧,美国团结印度提升自身印太地区数字发展影响力的尝试也没有得到印度的积极响应。美印数字合作的本质仍是相互利用,加之两国政治和经济关系存在不确定性,美印数字合作的未来可能矛盾重重。鉴于此,中国应认识到美印在合作目标和利益上的分歧,抓住美印数字合作的矛盾,扩大中印数字合作的战略空间,在数字人才培养、数字投资和发展中国家数字发展等议题上与印度积极开展对话与合作,推动两国乃至整个地区数字合作朝着更加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更好推动构建网络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疏远与接近:冷战期间印美关系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兆礼 《南亚研究》2006,20(1):32-36
冷战期间若即若离的印美关系的形成,既掣肘于两极格局与不结盟的结构性矛盾、两国各自战略定位差异、“均势”政策与“和平共处”原则对立以及尼赫鲁的社会主义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差异等疏远因素,同时也得益于双方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由于彼此需求而产生的接近因素。正确分析疏远因素与接近因素在印美关系中的作用,有助于理解冷战中两国关系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任飞 《南亚研究》2005,(2):26-29
布什连任以来,美国不断加强与印度的关系,印度却在能源问题上频频触怒美国。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分析,印美在反恐、防扩散等以美国利益为主导的若干领域内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从而使印美关系因战略利益互动而不断升温。但是,由于在战略关注重点上存在分歧,印度不会为迎合美国而损害自己的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13.
《史记》大量运用的比喻修辞,其结构呈现多样化。比喻修辞的运用,或分析形势,推动事件的发展;或说明道理,阐述自己的主张;或刻划描写,突出人物形象、烘托气氛,使事件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描绘更生动传神,同时表达了作者的褒贬爱憎。  相似文献   

14.
笔录类证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的法定证据种类之一,是侦查机关在侦查行为过程中制作的、旨在获取证据物或认定案件事实的笔录类材料。作为特定侦查行为的固定方式,笔录类证据有着规范侦查行为的价值;作为证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录类证据有着证明案件事实的价值。其既可以充当实质证据,也可以充当实物证据的补助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笔录类证据的适用存在类型泛化和质证虚化两大问题。在类型上,笔录类证据应当走向法定化,即明确笔录类证据包括勘验笔录、检查笔录、辨认笔录、侦查实验笔录、搜查笔录、扣押笔录和证据提取笔录,不包括讯问、询问笔录和情况说明。在质证程序上,笔录类证据应当走向言词化,即构建必要笔录制作人、见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和相应配套措施,以还原案件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15.
高萍 《唐都学刊》2003,19(3):22-24
《史记》人物传记以外形彼此一致的显形结构 ,和暗含着以人物极盛为临界点 ,由此盛极而衰 ,分全篇为两截的隐形结构 ,互为表里 ,完成了司马迁“原始察终 ,见盛观衰”的著述目的。传记内部各叙事单元以时间为顺序联结 ,首尾圆合 ,强反差情调交叉使用 ,转换交错 ,增强了叙事的张力 ,使结构参差变化 ,波澜曲折。  相似文献   

16.
刘宁 《唐都学刊》2009,25(4):29-33
<史记>的叙事风格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从组织形式、具体内容到主要方法,<史记>叙事凸显着立体叙事的特点;二、<史记>叙事中显示出巨大的文化内涵及文化整合的精神,体现了宏大叙事的特点;三、<史记>的叙事视角是集合了中立性全知、选择性全知以及戏剧性外视角的某些特性而又富有中国历史叙事特色的一种视角类型;四、司马迁敏锐地发现了历史中存在的对立思想、对立人物、对立情节,将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了叙事中的反讽意味;五、<史记>人物传记中存在"声音"的复调、"文体"的复调.  相似文献   

17.
高萍 《唐都学刊》2002,18(1):39-41
从叙事学的角度阐释《史记》人物传记的叙事视角模式看 ,《史记》在总体上采用全知视角 ,局部采用限知视角丰富叙事层面 ;而以“太史公曰”形式出现的第一人称限知视角 ,不仅开创了“叙中夹评”的传统 ,而且开创了“多元视角”的叙事观念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备受关注。农民工维权的道路异常艰辛,劳资冲突的形式复杂多样,双方博弈的结果令人堪忧。在寻求解决冲突的路径方面,工会组织纳入研究者的视野。在工会作为农民工维权载体的可行性论证中,工会的内涵揭示其保护工人权益的本质,彰显其壮大工人维权的力量。深入剖析现代西方工会职能,在批判中借鉴,在发展中重构我国工会运行机制,相信我国工会组织在制度创新中一定会成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缓解劳资关系紧张的不可替代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王阵军  慈悦 《学术交流》2001,4(5):53-55
一个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在其生产方式所允许的范围内,对其生产关系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调整,从而暂时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但是,只要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性质不变,追求最大利润的生产目的不变,其基本矛盾就不会被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