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中国地区差距的历史考察与演变新趋势:1952~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了中国地区差距的演变情况,并从区域和产业两个角度对地区差距形成进行了结构分解。研究显示:1952年以来中国地区差距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2003年后地区差距呈现较为显著的缩小趋势;从地区差距形成的区域构成来看,地带间差距在1990年后成为中国地区差距的主要贡献者,尽管2003年后贡献率呈下降趋势,但是目前贡献率仍在60%以上;从地区差距形成的产业构成来看,第二产业长期是地区差距形成的主要贡献者,但其贡献率在改革开放后持续下降,2007年后第三产业已上升为地区差距形成的主要贡献者。同时,本文也基于中国地区差距演变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非凡成就,但地区差距显著.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探索地区经济差距变化的新趋势.利用泰勒指数与基尼系数对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演变的历史轨迹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形成结构进行了分解.研究发现:(1)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总体上以1990年为时间拐点,呈现"U"型变化,但是2003年后又呈现缩小趋势.(2)东中西部地带之间的差距在20世纪90年代后已经成为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形成的主要贡献者.(3)第二产业的地区差距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地区差距形成主要因素.贡献率维持在50%以上,但其贡献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而第三产业的地区差距正演变成为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形成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与政府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区域发展政策中,不同的政策都会影响要素在区际间流动的方向,也会形成经济分散与集聚的力量.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无一不强调集聚与分散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历史发展和地区实践看,区域发展政策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分散与集聚的力量,进而带来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巨大的影响.要缩小区域差距,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政府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政策手段进行干预以缓解仅仅由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以经济增长收敛假说为基础,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和实际状况,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是否存在收敛性问题进行了检验并得出结论: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日趋扩大,各个域间经济增长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收敛性,反而呈现出三大地带间的差异收敛性弱化趋势.针对这种现象,从要素的流动性的角度考虑用要素极化式聚集引起的梯度转移粘性对我国地带间经济差异收敛弱化的原因予以进一步的解释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广义梯度理论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地区差距扩大化态势、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制度的逻辑演绎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动态过程耦合互动 ,引致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阶段区域开发理论及其战略模式创新的需求。梯度理论与实践的困境、梯度理论与众多区域经济发展理论间的逻辑关联共同引致了创新梯度理论的偏好。广义梯度理论梯度扩展为自然要素、经济、社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制度等多维层面 ,揭示了梯度分布间的耦合关系和多元交叉互动机理 ,整合了众多的区域发展理论 ,实现了对梯度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全面回顾自1990年代中期发端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有三个"典型化事实",即阶段性绝对收敛、俱乐部收敛和条件收敛,影响因素包括人力资本、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结构变量、劳动力流动、发展战略、宏观经济波动等.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的发展,标志着中国地区增长和地区差距研究进入成熟阶段.未来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的可能方向是二元经济与经济收敛、要素流动性与经济收敛、经济收敛的政治经济学以及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收敛绩效等.  相似文献   

7.
储祥好 《学术界》2006,(5):195-199
本文建立在经济增长收敛假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和实际状况,对我国区域发展收敛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存在着阶段性的绝对收敛,还有显著的“俱乐部收敛”,而且存在着条件收敛。通过分析三种收敛间的关系,得出了有助于促进实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中央区域发展政策泛化,我国区域发展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日益扩大。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西部开发提供了历史机遇。但需要中央政府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西部地区发展,实现更多的兴边富民政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过程中合理与不合理因素、经济与非经济因素并存造成中国地区差距原因的复杂性。目前国内学者对地区差距问题所持态度大体为三类:(1)主张控制与缩小差距,以西部人士居多,亦有少数东部学者;(2)认为缩小差距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将损害国民经济增长效率,以东部人士居多;(3)主张在全国经济一体化中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使差距自然得以缩小,具有中立的性质,亦以东部学者为代表。对待地区差距问题不同的理论主张将对区域政策的制订产生不同的导向作用。一、现行增长理论对经济现实缺乏合理解释新古典主义选择无规…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出于发展本地区经济目的所形成的地方政府竞争,影响着地区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是影响当前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最主要因素。地区经济差距的产生和消除必须从这一逻辑认识出发,通过调整地区发展的初始状态,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利用区域竞合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地区差距收敛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结构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琤 《社会科学》2006,(9):45-53
中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区域资本形成机制的差异导致同样的投入率在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率不同;从金融结构差异来看,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呈现出典型的“金融二元结构”;从投融资方式的区域差异来看,西部地区的融资结构失衡是西部长期发展滞后的关键;金融制度安排的“东部偏向”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2.
唐福泉 《齐鲁学刊》2007,(4):158-160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自由贸易协定已经成为重要的贸易自由化方式和区域经济合作形式,但是重叠性的自由贸易协定却有很多弊端,会导致整体福利的降低。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虽然发展十分迅速,但在实践和政策上都存在着不足。为了避免无序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应尽快制订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总体战略,并对不同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具体政策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消除区域发展差异,实现共同发展的双圈联动构想,即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通过产业转移与引进,与域外经济圈、国外经济圈建立起联动机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国内经济全面发展.还提出了与双圈联动构想配套的促进区域发展的需求政策和供给政策.  相似文献   

14.
地区差距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作者对地区差距的现状、成因及负面效应进行了分析,阐明了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是国家对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我省经济发展既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黑龙江省应抓住这一历史良机,深化国企改革,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大技改更新力度,推动科技进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制定优惠激励政策,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我省的自然资源条件,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使我省成为国家的重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大开放,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和技术合作关系,与西部地区联手拓展我省对外开放空间。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手段对区域政策进行了干预。随着时间的推移,宏观调控对区域经济的演进不断地细化、改善,相应的成效也在各个区域经济中体现。新时期改革开放下,国家的宏观调控对区域政策的安排都有着新的思路与格局,这需要从历史演进中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17.
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是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过程中也需要坚持促进区域协调的原则,即以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为基本方向,针对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并通过相应的财政政策、公共投资与投资管理政策、土地政策和人口管理政策推动东北各地实现符合自身情况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并依据各个时期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社会条件,制定了相应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在此,结合6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道路的探索历程,总结出中国共产党探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道路的三条基本经验,以求实现当前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有关区域经济政策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如何引导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冲动 ,对一些地区经济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分析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经济问题时 ,因人口增长速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空间状况、区域经济环境、区域政策目标等方面的差异 ,不能把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所采取过的某些政策作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区域经济政策。根据比较流行的区域经济分析理论 ,可以从基础设施、工业化政策、人力资本投资、城镇体系与增长极、农业发展措施、激励措施、分权化与地方财政等方面 ,分析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以及调控手段。区域经济政策目标就是要改进当地福利水平 ,消除要素流动障碍 ,塑造区域发展的长期动力。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以企业、家庭、区域政府(公共机构)为主体。在经济转轨和统筹区域发展的双重约束下探讨区域政府的制度供给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同类型区域政府由于利益导向差异导致区域制度供给差别,进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