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轼熟悉佛教经典,多与僧侣禅师交好,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佛学修养达到较高境界.苏轼对<楞严经>尤为推重,并以之作为一生随时奉读的释典.苏诗融摄<楞严经>义理、譬喻、事相而成者较多,其中既有寄寓深沉、了无痕迹的佳作,也有掉弄佛教义理、生套佛语的篇什,但不管怎样,由于<楞严经>的加入,使苏诗呈现出异样的风貌.  相似文献   

2.
任职凤翔府签判时期,是苏轼诗歌创作历程中的重要驿站。这一时期,他对各体诗歌皆有尝试,尤以五七言古诗和七律成就较高,叙事、记游、题咏、抒怀是其诗歌表现的主要内容。从艺术成就看,比喻乃至博喻手法的运用、构思上的翻旧出新、以文为诗等,都显得比较圆润成熟,恣肆纵横、舒卷自如的艺术风格也基本形成。凤翔诗作的创作实践表明此一时期苏轼诗歌创作已较为成熟,确立了苏诗的基调。这一局面的出现,与他的心态和眼界的开放阔大,以及创作经验的日臻丰富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东坡易传》与苏轼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所建构的思想体系,以《东坡易传》为基干,会通诸家,以儒为本,重视生命的价值,提倡人性的自由,追求旷达的人生境界,表现出一种自然主义的倾向。同时,融通三教,崇情抑性,重利致用,推自然之理,明人事之功,这是苏轼哲学思想的基点。  相似文献   

4.
苏轼的“诗画同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泰 《阴山学刊》2003,16(4):42-43
陶文鹏先生的《苏轼诗词艺术论》对苏轼研究做了新的突破。在诗与画的关系上,得出苏轼“诗画同异论”,承认相互差别,符合艺术辩证法,与我们体味的苏轼“诗画并重论”基本一致;在关于苏轼自然山水专题上,作者有机地构筑了一个完整的系列,依据深层内在的逻辑,升华了苏轼独有的“自然诗观”的全方位构架,开辟了苏轼艺术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5.
论蒲松龄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淳艳 《船山学刊》2004,(1):108-111
本文认为 ,除了小说中所反映的思想而外 ,在蒲松龄的著述中存在着若干理论形态的哲学思想 ,其哲学思想是以王学为核心 ,而参之以程朱理学 ,呈现独特的状态 ,同时天人感应、因果报应等思想在蒲松龄的思想中也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苏轼诗集》和《全宋诗&#183;苏轼诗集》中的苏轼佚诗《秋日寄友人》进行考辨,认为此首诗歌不是苏轼的佚诗,应是北宋初期张泳所作。另外.考察发现吴宗海先生所辑佚的《苏轼佚诗三首》都已收入《苏轼诗集》,仅是诗题不同而已,属于重复辑佚。  相似文献   

7.
浅析《论持久战》中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一部把军事与哲学融为一体的不朽的著作,其中不仅闪烁着认识论、辩证和意识观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光辉,而且闪烁着战争观、政治观和群众观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结合丰富的实践活动,对其哲学思想不断的进行探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苏轼诗集>和<全宋诗·苏轼诗集>中的苏轼佚诗<秋日寄友人>进行考辨,认为此首诗歌不是苏轼的佚诗,应是北宋初期张(言永)所作.另外,考察发现吴宗海先生所辑佚的<苏轼佚诗三首>都已收入<苏轼诗集>,仅是诗题不同而已,属于重复辑佚.  相似文献   

9.
论赛珍珠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贻荫 《船山学刊》2004,(4):98-101
赛珍珠(1892~1973),美国女作家。因描写中国生活的小说著名,1938年获诺贝尔奖金。她的父母都是中国的长老会的传教士,她在中国度过青年时代,在上海接受早期教育;在美国读完大学之后,又在南京任大学教授。她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较深的理解。本文拟通过其小说《梁夫人的三位千金》,探讨赛珍珠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苏轼"人生如梦"观,形成于任徐州太守时期,定型于"乌台诗案"后贬谪黄州时期.苏轼的"人生如梦"既不仅是一般文人在政治坎坷时期的自我排遣,也不仅停留在陶渊明式关于生命短促的慨叹上,而是在大乘佛经尤其是<圆觉经>的影响之下,在参究佛家"如幻三昧"中的梦觉不二含义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儒佛整合式的生命体验.这一生命体验渐老渐熟.这表现在他以如梦观整合、升华了他的人生思想,并始终保持一种亦儒亦佛,非儒非佛而又圆融统一,超然离执而又积极用世的态度去看待人生.  相似文献   

11.
陈勇 《云梦学刊》2012,33(5):149-151
普利策的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存在强烈的矛盾,首先体现在社会责任和商业利益的;中突上.其次表现为超党派与党派偏见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是由普利策老板和报人双重角色的冲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任先大 《云梦学刊》2009,30(3):111-113
袁枚<随园诗话>中的联话在保存楹联的同时,创造性地运用诗学话语系统对楹联进行了理论上的言说,初步建构起联学的话语系统.其楹联理论以创新为基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运用雅切或切及味等审美标准来评价楹联;二是对楹联用典的看法;三是对楹联审美作用的认识.袁枚所做的工作,为联话这种文论体式的正式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邓江祁 《云梦学刊》2006,27(3):56-59
蔡锷督滇期间对振兴云南实业提出过一系列主张,并亲自主持付诸实践,从而繁荣了云南的经济,推进了云南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陶敏 《云梦学刊》2006,27(6):106-108
刘崇远系出河南刘氏,黄巢乱中南迁,仕吴及南唐,历上饶、晋陵二县县令,中主保大中官大理司直。相传其所著《耳目记》一书,乃後唐人所作,非刘崇远作。其著作今存《金华子杂编》,但传本并非原书之残本,而是後人辑本,尚有较多佚文可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诗学与儒家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凌云 《云梦学刊》2009,30(6):85-90
中国现代诗学与儒家文化传统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渊源关系。中国现代诗学关注现实。关爱民众的生存状态;中国现代诗学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诗品与人品的统一、“小我”与“大我”的统一;中国现代诗学还注重诗歌的社会效果,主张诗人培养伟大健全的理想人格。中国现代诗学的上述品格,是在反传统的旗帜下对儒家文化的入世情怀、中庸的文化立场、圆满至善的人生境界等思想的承续。  相似文献   

16.
陈占彪 《云梦学刊》2008,29(6):13-22
在胡适看来,在变态社会中.知识分子干政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求学"与"干政"之间,胡适提倡一种"镇静主义",主张知识青年要像歌德那样.在国事危急时,能够安心做某一与时局绝不相关的学问,他的这种态度.与他那对中国实力的清醒认识,对文化立国的执着信赖和对学生成器的热切期望紧密相关,当然,在纷扰的现实中,胡适的想法都是书生之谈,后来就是他自己也无法保持内心的镇静.  相似文献   

17.
谢军 《云梦学刊》2008,29(1):154-155
校园网的建设已成为高校基础建设的重要部分,对于提高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高校校园网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而加强高校校园网建设与应用,必须做好五方面的工作:统一认识,加强校园网建设方案的规划工作:加强校园网的管理和维护;强化师生校园网知识的培训,提高应用能力;搭建多元化校园网信息平台;拓宽高校之间网络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18.
黄剑 《云梦学刊》2000,(5):64-66
清代是词的复兴时期,而以王夫之、王闿运为代表的湘籍词作家在清词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杜贵墀作为以王闿运为首的湖湘词派的重要成员,其词不仅在创作技巧上,而且在内容上都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9.
卢英宏 《云梦学刊》2014,(6):113-120
王安石与苏洵、苏轼、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同为北宋时期著名文人和士大夫。因为性格和素养有别,苏洵看不起王安石;因为王安石领导熙宁变法,苏轼上奏反对,苏辙是先拥护后反对,而王安石对苏轼兄弟给予挤压排斥。他们之间所产生的恩恩怨怨,体现出北宋士大夫的为君王忧和为天下忧的士大夫精神,也体现不同政见者之间的意气性格,由此可感知历史的厚重与性格的迥异。  相似文献   

20.
宋小克 《云梦学刊》2010,31(1):40-43
屈原有很深的昆仑情结,其神游天地多以昆仑为中心。屈原在运用原有昆仑神话的同时,也改造、构建神话:其一,增加了许多《山海经》中原本没有的地名、物象,诸如县圃、成池、春宫等,丰富昆仑神境;其二,调整神话物象的方位,重新构建昆仑格局;其三,以空间运动超越时间,赋予昆仑以新的生命内涵;其四,颠覆了昆仑的神人关系,人成为神境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