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你来学什么     
北大经济学教授厉以宁,每次在给新生上第一堂课时都会问一个问题:你到北大来是要学什么?很多人说是来学知识的,他说不对;也有人说是来学方法的,他也说不对。没有学生能答对,他就说:你是来开阔视野的。教育首先给学生提供的是一个文明的视野,让他看到世界有多大,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让他看到古往今来人类走过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让他打开视野,认识这个世界这个时代,这才是首要的目标,然后才是教授知识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汪择 《人才瞭望》2003,(5):45-45
行动是承诺的语言,它比辞令更有力。我们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些人说了要做某件事,可又没有做。销售部经理答应打电话给你,可又没打;服务部经理允诺来检查你汽车变速箱的故障,却又不见人影;雇员关系专家答应给你一份标准雇用合同,但却没有给。有的管理人员总是对你说,这是其他人的过错,生产经理会告诉你:“我不懂调度,你最好还是去看一下计划。”而优秀经理注重行动,他会允诺替你作出计划。如果优秀经理说要给你寄一份雇用合同,他会采取行动派个人来。当优秀经理决定帮助你时,他会承诺采取行动。如果你有麻烦找他帮忙,他会接受你的要求。他…  相似文献   

3.
“慎独”作为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最早出现于《礼记·中庸》篇,讲的是在没人监督你的时候.自己的所做所为才能最为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情况。刘少奇同志曾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对“慎独”做了更通俗的解释,他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情况下,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不去做坏事.这就叫‘慎独’。”  相似文献   

4.
弱点胜出     
有一个男孩10岁时因车祸失去了左臂。12岁时,这个男孩开始跟日本柔道大师学习柔道。这个男孩把动作做得非常好,但他不知为什么,三个月的短训,老师只教他一个动作。男孩对老师说:"老师,为什么不能教我更多的动作呢?""这种快速移动双腿你一定要学好,这是你唯一需要做好的动  相似文献   

5.
玻璃天窗     
对我来说,头顶上的确有一扇玻璃天窗,而且是厚厚的天窗。这扇天窗是客观存在的,是语言的和文化的。这扇天窗也是我们自己筑起来的,是情结的和心灵的。我曾听过前美国农业部副部长任筑山博士的演讲。他的演讲主题是"有没有玻璃天窗,从我个人的经历谈起。"有没有玻璃天窗呢?他说玻璃天窗是一个人为设定的东西,认为它有,它就存在;认为没有就不存在。但几十年来,这个问题却始终萦绕着他。我曾经与一位相当成功的中国人交谈。我们坐在一  相似文献   

6.
推销,既是一个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一个人由平庸走向卓越,由平凡走向辉煌,由追求走向成功的通衢与门户。福克斯之所以能够在商业领域和政治领域都取得巨大的成功,就得益于他卓越的推销才华。现任墨西哥总统的毕森特·福克斯,原先不过是可口可乐公司一名普通的推销员。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福克斯毫不掩饰地表示,自己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主要得益于自己卓越的推销才华。福克斯说:从推销商品到推销自己,再到推销一个国家,这中间没有多少根本的区别。要做一个出色的总统,首先要做一个出色的推销员,先…  相似文献   

7.
夏志琼 《人才瞭望》2005,(10):98-98
在管理界,“不拉马的士兵”这一案例流传久远: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伊始,到下属部队参观炮团演习,他发现有一个班的11个人把大炮安装好,每个人各就各位,但其中有一个人站在旁边一动不动,直到整个演练结束,这个人也没有做任何事。军官感到奇怪“这个人没做任何动作,也没什么事情,他是干什么的?”大家一愣,说:“原来在作训教材里就是讲这样编队的,一个炮班11个人,其中一个人站在这个地方。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军官回去后,  相似文献   

8.
女性常 发出的一项 抱怨是,她们 很难让单位 里的人看到 她们努力做 出的改变,而 单位里地位 较低的员工 尤其如此。 你可以 环顾四周,观 察现在你周围有哪些人受到注意、哪些人获得晋升,他们是不是都有某种特质?或许你需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与资深的主管交往。或许你可以投稿到企业的内部刊物,让高层主管注意到你的存在十分重要。 你是否曾经努力增进自己的专业技能呢?如果你的电脑或其他技能需要加强,晚上你就应该去补习上课。大部分的管理职位都需要具备编写预算或其他财务方面的知识。投入时间去学习你的主管所使用的电脑软件…  相似文献   

9.
摔碎的瓦罐     
《后汉书》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后汉时,太原有一个叫孟敏的人。一天,他扛着瓦罐来到市场,一不小心,瓦罐掉在地上,被摔得粉碎,但他头也不回,继续向前走,旁观者无不奇怪。有位叫郭林宗的人看到了,跑上前去问孟敏:“你的瓦罐掉了,为什么不回头看看?”孟敏说:“从肩上掉下去肯定会摔得粉碎,我看它又有何用?我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郭林宗认为:这是个能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就劝他为学,果然十年后孟敏一鸣惊人,成为知名学士。  相似文献   

10.
《国际人才交流》2004,(10):44-46
他,也许并不是一个神奇的人,却写出了一本神奇的书,一本打开互联网世界的书。10年前,这本书成为了中国人进入互联网的通行证;10年后,中国已经拥有了一亿网民。有人称他为中国互联网的教父;有人说他是世界上最出色的未来学家;但也有人说,他的预言漏洞百出无法自圆其说。9年过去了,再没有新作面世。他真的被人们遗忘了吗?他到底在忙些什么?热爱幻想又遭人非议的尼葛洛庞帝再次走近我们,纵论他的数字化生活。水均益:在中国您的知名度仅次于比尔·盖茨,很多人特别是对因特网感兴趣的人,都是从您和您的书开始才了解网络这个概念的。尼葛洛庞帝:我…  相似文献   

11.
用人所“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8年.美国青年奥斯本失业了。25岁的奥斯本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受过专门教育,但他时刻梦想着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新闻记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鼓足勇气去一家小报社应聘。 “在办报方面,你有什么经验和特长?”主编问。奥斯本如实介绍了自己的情况,最后补充说“不过,我写了篇文章。”主编接过他的文章看了后,摇着头说:“年轻人,你这篇文章写得不怎么样,甚至还有不少语法、逻辑、修辞方面的毛病——可是你这篇文章也有独到的地方,是的,有独到的见解,这一点就很可贵!这个独到的东西是创造。凭这一点,我愿意试用你三个月。”主编握着奥斯本的手吩咐道:“好好干吧!”主编  相似文献   

12.
我曾听说这样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在某地山区一偏僻农村,每当夜幕降临后,人们经常看到一盲人在走路时挑着一盏灯笼。俗话说:盲人点灯白费蜡。于是,有人便认为这个盲人不是傻瓜就是心理有毛病,要不他会长此以往地这样去做呢。一天,有一僧人不解地问盲人:”既然你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那你为何夜间走路时还挑一盏灯笼呢?”他说:”现在是黑夜吗?我听说黑夜如果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都是盲人,所以我就点  相似文献   

13.
完人     
人生有些痛苦是要受的,有些代价是要付的,有些过失是要犯的。总经理对人事主任说:“调一个优秀可靠的职员来,我有重要的工作交给他做。”人事主任拿了一件卷宗对总经理说:“这是他的资料,他在公司工作20年,没有犯过错。”总经理说:“我不要20年没有犯过错的人。我要一个人,犯过二十次错误,但是每次都立即改  相似文献   

14.
先研究一下这个课题:一个人拥有一篮子鸡蛋,几年后他能不能拥有一个养鸡场?应当说,是有这种可能,可你不小心碰翻了人家的 一篮子鸡蛋,人家非要你赔一个养鸡场,你肯定不愿意,肯定说这不讲理,因为可能只是可能,一篮子鸡蛋绝对不可能同养鸡场划等号。 对绝大数人来说,面对一篮子鸡蛋,只是研究如何吃掉它,甚至连研究也不用,很不在意地吃掉了它,根本不存在养鸡场的问题,但有人不是这样,总喜欢把一篮子鸡蛋同养鸡场联系起来,毫不惭愧地在现实之间划上了等号。  相似文献   

15.
对未来研究极富权威的"罗马俱乐部"总裁奥雷列奥·佩西在他的报告《未来100年》中说:"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提示未来,有一点必须首肯──未来是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社会。"──题记在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未来社会里,读书自学无疑是提高社会个体和群体素质的成功路径。(一)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在中国,衡量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向来是看他有没有读书乃至读了多少书。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书便成了文化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对妻子,纵已说过千言万语,又何止一个“相知”二字了得。在他与死神对峙的这些年月里,是妻子对他的爱、对他所选择的作为一个癌症病人独有的生存方式的充分理解和支持,使他直到今天仍活得像一个大写的“人”。无论在怎样困难的情况下,妻子总是告诉他“做你想做的事,你能行!”因此,他从没有被癌症打败的感觉,相反,他是胜利者。正是在6年与癌症对抗的过程中,他的事业发展,家庭生活改善,他们现在居住的一套舒适的商品房,就是1997年他向银行签了 10年的按揭贷款买下的,这是一种何等的自信!“妻子给我的是真实的爱情,不…  相似文献   

17.
有条鳄鱼对他卧室里的糊墙纸越看越喜欢,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它. 有一次他自言自语地说:“看看这一排排整洁的花朵和叶子,它们就像一个个士兵那样排列得整整齐齐.” “亲爱的,你在床上呆的时问太长了,快到花园里来吧,这儿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鳄鱼的妻子说. “好吧!如果你一定要我这么做,那么就请你稍微等一会儿.”  相似文献   

18.
再走半步     
你听说过“高尔丁死结”吗?据说当初制造这个死结的人设定:谁解开了这个结,便让他做亚洲王。成千上万的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智能双全的亚历山大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解开这个结,可是他用了许多办法却没有奏效;突然他心头一亮“我不能总走别人的老路。我得自己想个办法把这个结弄开。”于是,他挥起手中的宝剑,将结分为两半。这时,一个纸团滚了出来,上面写着:“无论多么难做的事,只要你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办法,都可以做成。祝贺你,伟大的亚洲上王。”后来人们才知道,这是一个“无头结”,除了用利刃割开,再…  相似文献   

19.
郎潜白发     
有一次,汉武帝乘着车子到郎署去,看见一个头发、胡子都白了的老人,穿的衣服也不像个样子。汉武帝就问他:“你什么时候到这里当郎这个小官的?现在怎么这样老了呢?”老人回答说:“我姓颜名泅,文帝时就到这里做郎的小官了。”汉武帝说:“怎么到这等年纪还没得到提拔重用呢?”颜泅说:“文帝喜爱学文的人,而我偏偏是学武的;景帝得用年纪大的,而我当时还年轻;你呢,信任年轻力壮的,可我年纪已经大了,所以三代都没有得到重用,现在台了仍在郎署里。”汉武帝听了他的话,很感慨,于是就提升他任会稽都〔点评]这则故事使人很容易想…  相似文献   

20.
翟精 《人才瞭望》2008,(7):105-105
有一个公司的重要部门的经理要离职了,董事长决定找一位德才兼备的人来接替这个位置,但连续来应征的几个人都没有通过董事长的“考试”。这天,一个30多岁的美博士前来应征,董事长却通知他凌晨3点去他家考试。这位年轻的博士于是在约定时间去按董事长家的门铃,却未见有人来应门,一直到8点钟,董事长才让他进门。考的题目是董事长口述,问他“你会写字吗?”年轻人说“会。”董事长拿出一张白纸说:“请你写一个白板的白字。”他写完了,却等不到下一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