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总结概述了历代咏项羽诗的基本情况:传述体咏史诗居多,其次为论体咏史诗,最少是比体咏史诗.咏项羽诗不同一般咪史诗那样以议论为主,它饱含强烈抒情色彩.从道德评价的视角对历代咪项羽诗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儒家仁政爱民的思想和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诗人们对项羽道德评价的重点和标准.项羽给中国的知识分子留下的是一种矛盾复杂的心理和情感,也在诗咏作者心中树立起一座永远不倒的英雄丰碑.  相似文献   

2.
史论体咏史诗是古代咏史诗中的重要类型,与一般咏史诗相比,重在评论、反思历史,宋代创作颇为繁盛。以《春秋》为法弘扬《春秋》大义已成为宋代思想界的主流文化意识与历史文本书写原则。在此情况下,作为史学文本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史论体咏史诗自然深受《春秋》学影响,其褒忠刺奸、贬篡斥伪的书写立场及民族主义倾向与《春秋》学尊王攘夷的主导义向存在密切关系,"直陈"特点与释"义"宗旨根源于《春秋》学诠解方式和阐释目的,反思致疑的精神与切入历史的方式也和《春秋》学学术精神、研治方法相关。  相似文献   

3.
论王安石的咏史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姝 《理论界》2004,(6):236-237
王安石作为政治家,强调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功能,其咏史诗有着独特的面目。尤其一些咏史诗立意翻新,以深邃的历史忧患意识见胜,体现其进步的历史观和政治观。艺术上,王诗以议论深刻精警见长,既拓展了咏史诗的思想空间,又发展了咏史诗的抒情方式,形成“史论诗体”的形式,体现了宋诗“以议论为诗”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段双喜  陈良中 《兰州学刊》2005,(4):270-272,258
杜牧的<赤壁>等咏史诗的翻案语往往以女性为议论的出发点,他咏史诗很多都与女子有关.这是由于杜牧个人生活放荡不羁,大量创作与女性有关的诗,形成了思维定势,给他的咏史诗提供了女性观照视角.文人有以女性为衬托增加诗歌情趣之传统,这也影响了杜牧的咏史诗.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化中,咏史诗创作虽然有着渊薮,但女子很难闯入。中唐的薛涛以《筹边楼》诗初现女性咏史诗的创作因子,继之而起鱼玄机以赞美西施《浣纱庙》诗开了女性咏史诗创作的先例。李清照、朱淑真、张玉娘、黄幼藻、王端淑等,以古人古事古迹为心灵倾吐的感触点,创作出穿越时空的具有独特见识与艺术魅力的咏史诗。少数民族作家萧观音与萧瑟瑟,更为女性"咏史诗"创作增光添色。从宋至清,诸位女性所创作的众多优秀诗篇,不仅对所咏对象有着颠覆传统的历史认知,而且立意蕴涵的哲理与驾驭史事的艺术,彰显出才华横溢的女性于现实与历史冲撞间的别样体味:女性意识觉醒的感悟与自觉文学创作的灵性。这值得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6.
汉代骚体咏史诗题材上以古人、古事、古迹为咏叹对象;创作意图也存在着独特的形态,可以归纳为二种,一是借咏叹屈原等历史人物以抒发不遇之慨,抒写的是个人的情怀,咀嚼的是个人命运的悲剧;二是咏怀古迹与讽谏相结合,借助对历史的咏叹向统治者提供历史鉴戒,叙说亡国失势的政治悲剧,反思政治的得失和历史规律。汉代骚体咏史诗具有独特的对话形态、类比的运思方式、悲怨的审美基调和理性的审美观照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灿若繁星的唐代诗人中,杜牧是晚唐诗坛上的佼佼者。他现存的400来首诗中,有20多首是咏史诗,在争奇斗妍的诗坛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杜牧的咏史诗,大都是针对政治形势的现实,以“今用”为目的。借托史事,有感而发,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杜牧的咏史诗,一般都以社会政治问题为题材,有的直接评论政治事件,总结经验教训;有的借古讽今深寓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这类诗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的罪恶与腐朽,对人民的遭遇和痛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它还提出了较为进步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主  相似文献   

8.
温庭筠咏史诗在诗歌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位,他咏史诗中所蕴含的讽喻精神,表露出诗人对时政的热切关注。他多采用七律和乐府体味史,以吊古之作为主的七律,“清逸闲婉,殊无尘俗之态”。其乐府体咏史诗,寄寓鉴戒讽刺之意,所以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以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创作了占他全部诗篇七分之一强的咏史诗,它们扩展了传统咏史诗的涵量,丰富了咏史诗的题材,探索了咏史诗新的手法,思想性与艺术性臻于和谐统一,在咏史诗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李商隐的咏史诗不仅咏古况今,充分反映了他进步的历史观,而且借古讽今,含蓄地表达了他的现实主义倾向,同时还借题寄慨,委婉地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对时政的深沉感慨,扩大了咏史诗的表现容量。咏史诗以历史故事或传说为题材,与诗人的历史观有密切的联系。李商隐的咏史诗之所以写得好,是因为他用…  相似文献   

10.
咏史诗,在我国源远流长,由来已久;寻根溯源,实滥觞于《诗经》。从先秦开始,历经两汉、魏、晋、六朝,到唐代,咏史诗才完全成熟。在晚唐,咏史诗有长足进展,出现了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