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解:翻译过程中的重要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一个过程,包括几个阶段。口译过程包括倾听、观察(发言人的手势、表情及会场上的反应、气氛等)、记录、理解、表达等。笔译包括阅读原文、查阅辞典和资料、理解、表述、修改、校对等。但不管是口译还是笔译,两个主要阶段是理解和表述。一个称职的译员,必须具有中外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2.
从俄文法律文本的特点看俄文法律文本的翻译原则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俄语法律文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俄文法律文本翻译的原则,译文必须在法律内涵上和原文保持一致,并且符合法律语言的特征和目标文本的语言习惯,对复杂长句的翻译技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车艳秋 《理论界》2009,(2):152-153
口译工作的特点和难点常常不被业外人士理解.口译不是符号转换而是意念信息的释义.翻译因不同语言之间的不完全对等和文化差异而复杂.口译人员应具备较高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如双语能力、双文化能力、较高的智力水平、推理能力和记忆能力等.此外,口译人员要有成熟的性格和抗压能力.  相似文献   

4.
船政人是近代中国最早掌握西方语言的群体,文书兼翻译梁鸣谦率先在船政推行"技术用语和机器设备规范",开启西文科技文献译名统一与规范化的先河。船政毕业生严复制订的《译书局章程》,强化了规范化翻译。严复编著的英文语法书籍《英文汉诂》,开启以西语语法研究古汉语的语法规律的先河;船政学堂文案马建忠根据西文文法,撰写出版的《马氏文通》,奠定汉语语法学基础。船政为近代中国翻译的先驱开创了口译、笔译两方面体系,确立了中国翻译的基本架构:科技文献、西洋法律及口译追求忠实于原文,以"直译"、"音译",以"信"为准绳,文学艺术作品翻译追求文理、文采及意境等,以"意译","达""雅"为准绳。"信、达、雅"三条翻译准则,至今仍为学术界和翻译界所推崇。船政孕育了近代中国较有影响的闽派翻译。  相似文献   

5.
法律翻译,是从意义和风格上对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和法律文本等源语进行信息对等转换的过程,其跨越语言学、法学与翻译学三大领域。与商务英语翻译、新闻英语翻译等相似,法律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西法律文化差异则是影响法律翻译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法律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根植于文化土壤,了解中西方不同法律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精髓,才能更好地进行法律翻译,达到源语与目的语的有机统一。文章尝试归纳出法律翻译中的三大主要法律文化差异及其影响,并进而探讨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由于历史原因 ,目前国内日语界一直认为口译是笔译的附庸变体 ,因此对口译的研究较笔译要滞后得多。要改变这种状况 ,必须从观念上改变这一看法 ,确立口译的独立地位 ,完善口译的理论 ,提高对口译课的认识和对口译教学法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徐怡 《南方论刊》2011,(9):55-56,68
把一种语言或符号所表达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或符号转述出来的行为或过程,就是翻译。英语翻译的种类很多,但宏观上可以分为口译与笔译两种类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对翻译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所以,根据不同的要求来确定翻译的标准也就成了翻译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了。本文采用类比的手法,对在不同范围内的英语翻译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它们各自的不同特点来让英语学习者们掌握翻译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的法律辞书编纂与近代西方法学词语的引进及发展互为促进,二者呈现出双向互动的关系.考证“宪法”一词的翻译史与概念史,有助于揭示近代法律词语的生成与演化规律.清末民初的法律辞书作为近代法律语言的记录者,可真实客观地反映西方法律词语传入中国时的最初汉语形态,是研究近代法律词语形成、翻译与传播的理想脚本.  相似文献   

9.
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力决定了规约性语言分支的法律语言具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从法律哲学的角度,探讨规定性法律文本翻译的复杂性和可行性,即归化与异化的辩证统一关系;法律文本类型的多样性;法律翻译的复杂性;法律移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可使我国规定性法律文本的翻译更准确、严谨。  相似文献   

10.
法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可从几个主要方面深入展开:一是法律翻译者的主体地位研究。法律翻译者在翻译中呈现出从隐形到显形,从受操纵者到操纵者的转向。二是法律译入语对汉语的影响。法律译入语呈现出克里奥耳化趋势。三是法律专有名词的翻译。法律翻译中的人名、地名及官职的翻译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需要规范。四是法律术语的翻译。翻译中的陷阱和伪友现象需要避免。五是法律翻译史的梳理。法律翻译的价值在于促进了中国法制近代化历程,并推动了法律语言和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