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口城市化的理论阐释与政策选择:农民工市民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农民工与市民的群体性特征差异角度出发,阐释农民工市民化的概念与内涵,指出农民工市民化作为中国人口城市化政策必然选择的主要原因:一是在工业化、城市化中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农民工有个体自由选择的权力,二是政府有公平、公正地向全体人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责.并从有效破解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户籍制度及其衍生福利政策、城市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制度、农民工群体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三大现实障碍角度出发,提出户籍制度及社会政策协同创新政策体系:包括住房保障政策的二步实施路径、推进城市教育公平、实施降低农民工市民化个人成本的土地流转制度创新政策;建立统一、公平、规范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体系;建立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长效机制和有效构建引导性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出现了两栖和三栖的新格局。国家制度是强迫性的制约因素,自身因素是自我调适的主动性因素,农村既存的利益是现实利益性因素。这种生活状态的积极作用主要是为半城市化状态的新生代农民工找到了一条城市化的过渡形态;消极影响是给城市和农村管理带来困难,给流入地增加了社会风险,且不利于农村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一些学者提出的让农民卖地进城的方案应该从长计议。当务之急是给予农民平等的公民权,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两栖与三栖生活作准备。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转型进程包含了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三个基本构成要件 ,但城市化进程比市场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涵括了更多的社会发展内容。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是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 ,城市化进程的主导成分是农民进城 ,城市化进程的基本内涵是农民的市民化过程。由于中国城乡长期在二元结构状态下分割发展 ,围绕着城市化进程有许多重大认识问题需要澄清。  相似文献   

4.
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之困境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进程不可逆转,众多青年农民梦想着能改变身分成为市民匆匆来到城市.但城乡分割政策的制约、法制不健全和保障不到位及青年农民工自身的不足使其在城市中生存困难不断,发展阻力重重,权益保障匮乏,导致融入城市的强烈愿望很难实现.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愿望的实现是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加快消除城乡壁垒,切实保障青年农民工权益,增强青年农民工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多重分割及对人口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中国人口流动的特征、主要驱动因素及受阻的制度性因素入手,分析了在中国经济转型与社会变迁过程之中,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多重分割.即城乡分割、区域分割、社会人群分割构成了中国社会人口流动的桎梏。然后建议在社会再分配层面上,打破城乡分割、区域分割和社会人群分割,加快建立基本保障全国统筹的、广覆盖、低水平、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促进人口流动,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平衡.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社会人群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化过程产生的新生代农民工(The New Generation of Peasant-Workers)群体,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社会中一个新社会阶层,长期的"半城市化"生存状态使他们的陷入进退两难的婚姻困境。"阶层内婚姻圈"作为他们的婚姻特色,折射出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阶层所遭遇的婚姻隔离、阶层隔离和城乡隔离。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三大资本是决定农民工社会参与能力的关键性生产要素。从三大资本出发,中国农民工城市化有大中城市直接城市化、就地就近城镇化和回流转移实现城镇化三种不同的道路选择。其中,通过促进农民工回流型转移,是不发达区域重新参与人口红利分配,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回流在家乡附近的城镇实现城市化是当前政策跟进的主要路径。这就是中国农民工城市化的主要区域和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社会政策的变迁与建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社会政策在不断调整中经历了从严格控制到促进融入的整体变迁,逐步趋向合理与完善。根据农民工社会政策的战略目标可以把这个变迁过程划分为流动控制模式阶段、生存保护模式阶段和发展促进模式阶段等三个阶段。政府基于由社会精英来谋划和诠释的某种城市发展理性秩序,并借助高度"计划性"的权威强制力加以实施,是流动控制模式阶段农民工社会政策的建构逻辑;农民工生存现状极大地挑战着人类生存的伦理道德底线,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理念,政府在内外双重压力承担起对农民工生存保护的社会责任,是生存保护模式阶段农民工社会政策的建构逻辑;在建设全面小康型社会的背景下,农民工的价值诉求从基本生存层面向发展层面转变。要实现农民工城市化,社会政策需要确立社会整合策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政策模式,这应是发展促进模式阶段农民工社会政策的建构逻辑。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中的非农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大体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城乡分割、上山下乡;1980年代的“小城镇、大世界”和1990年代中期以来的城市化浪潮。整个城市化进程呈现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特征。这种城市化模式既对非农就业有推动作用,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探寻城市化和非农就业的良性互动的思路为:确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观,把吸纳农民就业并转化为市民作为第一目标,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减少或淡化行政色彩;切实保护农民工的权益,建立农民工就业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0.
社会排斥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民工在城市社会遭受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保障、教育和空间等多个方面的社会排斥.这种排斥通过制度机制、群体机制、市场机制、农民工适应能力等得以运作,它主要是一种制度性排斥.在社会排斥的境况下,农民工内部的不同群体在融入现状与前景上是有差异的,大量农民工将在城市长期维持一种边缘化状态,并形成边缘化的再生产,这可能带来一系列消极社会影响.为此,必须采取彻底改革城乡二元分割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