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论吕碧城的佛学贡献及其佛教文学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碧城在佛学方面的贡献一是积极倡导戒杀护生、保护动物,二是用英语翻译佛典,促进了中国佛教的国际化以及中国佛学思想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作为一个佛教诗人,她的高明之处或者说特殊之处在于她能够把佛教的理念同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结合起来加以表现。 相似文献
3.
荷马史诗与希腊戏剧中的“公民形象”,富有现代意义。荷马的公民形象主要体现在对英雄价值的推崇上,即希腊城邦公民,必须追求人的自由与生命存在的勇敢。希腊戏剧创作与表演,有着明显的公民教育意图,戏剧诗人必须坚守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希腊悲剧,创造了时代的公民形象,特别是重视情义与德性的公民形象。希腊喜剧,通过批判懒惰的公民形象并歌颂正义的妇女形象,为时代和未来的人民形象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创作中的弄人形象是一种特殊的戏剧角色,这 类形象一方面卑微滑稽,一方面又是忠诚服从的典范。作为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弄人 形象有其特定的社会意义,但在当今民主社会中,弄人形象已经不值得宣扬。 相似文献
5.
6.
沈云霞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9(6):106-108,116
采桑女最早作为诗歌艺术形象出现在《诗经》中,汉代,采桑女呈现为美德兼备的贞烈形象.至齐梁陈,采桑女形象则呈现出外表柔弱艳丽、有闺中思妇缠绵哀怨的情怀以及风流而多情的特点,这和此时期社会背景和创作观念相关.就文学史意义而言,齐梁陈的采桑女丰富了采桑女图谱,对后世采桑女形象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曹禺的悲剧观超越了具体的社会人生问题而直指人的生命本质,其悲悯的是在终极意义上人的渺小及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焦母是一个悲剧人物。她钟爱儿子,发展成“恋子情结”;她同时也是阴狠可怕,有着置仇人于死地的果决;她的结局又是悲惨的,确实让人同情。最让人叹息的是,她愈努力,灾难就愈严重,悲剧也就愈加速降临。人是如此可怜的动物。焦母其实也只是“狭之笼”中挣不脱的一只可怕、可怜、可叹的鸟儿。 相似文献
8.
从广义的技术理解出发,埃吕尔认为,技术已成为现代人的生活环境,作为生活环境的技术不仅直接改变人的生活,而且改变人的思维;技术环境的出现使技术引起的问题成为现代社会最根本的问题.埃吕尔的技术环境论彰显了技术对人的塑造,揭示了技术批判的困境.当然,埃吕尔的技术环境论也存在局限,本文亦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吴梅的戏剧理论融汇了中国古典戏剧美学的优秀思想,提出了真、趣、美统一的戏剧创作原则,并应用于自己的创作实践。他在曲辞创作理论和表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本色论推进了中国近代戏剧文学创作和舞台表演的繁荣,其戏剧批评相比同时代的戏剧理论家更具客观性、整体性和思想性。 相似文献
10.
苏区戏剧运动在我国革命文艺发展史上有其十分突出的地位,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第一次由广大人民群众和革命文艺工作者共同创造的新型文艺运动。对于苏区戏剧运动鲜明的时代特征、艺术特征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但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文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向,当代戏剧也面临“边缘化”的状况,我们在对当代戏剧形态多向度、多层次发展的探索中,通过进一步深入对苏区戏剧运动的研究认为,苏区戏剧运动所体现的时代精神、艺术方针、创作方法、表现形式,与我们今天的探索有许多契合点,有许多经验可资借鉴,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李婷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3):111-114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解放,越来越多体现和平年代军队建设与军人生活的电视剧出现在荧屏上,一大批阳刚、稳重、坚韧、刚毅的军人形象受到观众喜爱。和平年代,军旅剧中的军人形象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人物身份地位普通化、性格塑造丰富化、人物生存状态真实化,这些变化更加彰显了当代军人的真实风采。然而,在军旅剧人物走向大众的同时,也呈现出人物新模式化、人物设置偏颇以及娱乐元素滥用等新问题,阻碍了军旅剧的进一步向前发展。文章结合作品对当代军旅剧中军人形象的变迁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后来的军旅剧创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香港话剧20世纪上半期在中国剧运影响下成长,1960年以后在西方现代戏剧影响下蜕变,1980年代开始走向本土化和主体建构,在中西文化交汇和多元整合中,创造出独特的港派话剧。 相似文献
13.
14.
15.
近代以来从西方到中国单向输入为主的理论旅行,促成了体制化的西式基础学科、西式国学和中式的西学,其中存在着必然的文化误读和文化重写,并由此形成体制内外中国学者特有的西方意象。故此,给中西学术的“文化间性”赋予必要意义,对学术符号本身作后现代式的去魅,可能有助于在不乏主体性和主观性的文化意象中,定位当前中国社会思想的各派理论,进而寻取活性的立场。 相似文献
16.
近代西方童年观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是 2 0世纪人人关注的焦点 ,但儿童这种社会地位的获得却经历了漫长的磨难。在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近代早期以及启蒙时代 ,由于童年观的差异与变化 ,人们对待儿童的态度迥然不同。而文明的进程造就了童年观的进化 ,到 2 0世纪 ,儿童终于以天使的形象回归到上帝的伊甸园中。 相似文献
17.
作为传播戏剧的重要载体之一,抗战时期重庆的戏剧期刊见证了抗战戏剧创作、戏剧理论批评、抗战戏剧运动发展的全过程,在分布时段、编辑、作者、刊物的审美取向和内容上都具有鲜明的演进特点。可以说,抗战时期重庆戏剧期刊是同期全国戏剧发展演变最为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历史见证者,推动了戏剧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桂糊社团的演进及其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戏剧社团的组织形式及特点,不仅反映了抗战时期戏剧体制和机制的发展特色,而且体现了中国戏剧现代化的历史面貌。桂林文化城的戏剧刊物,在传播戏剧理论、总结戏剧艺术实践经验方面,积极地推动过中国抗战戏剧运动。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主题,对意识形态的研究与关注贯穿西方马克思主义始终。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围绕对文化的关注,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并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对文化的关注有不同的侧重,因此,对意识形态的研究视角和价值取向也不尽相同,其意识形态理论经历了一个从早期争夺文化领导权,到法兰克福学派以文化批判为中心建立其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再到阿尔都塞把文化作为意识形态来分析的理论嬗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西方第三产业理论演变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英国经济学家费雪最先提出“第三产业”概念到“克拉克定律”形成 ,西方第三产业的理论初具体系。战后 ,美国经济学家富克斯的《服务经济学》以及日本经济学家饭盛信南的《第三产业》等丰富了当代第三产业理论体系。目前 ,西方第三产业理论在继续发展和深化 ,各种流派观点林立纷呈。中国当前在实施结构调整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扩大就业新战略中 ,应该学习和借鉴西方第三产业的理论和做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