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当下学界热议的问题之一,普世价值具有十分丰富的意蕴。与价值自身内涵及特点的复杂性直接关联,普世价值也至少具有元价值、人本价值和责任价值三个层面。它们分别构成人们对价值哲学创建,对和谐世界诉求,对全球问题共担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文化多样性与普世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江 《河北学刊》2007,27(1):56-59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文化多样性一直被否认,各文化共同体都力图把自己的价值说成是普世价值。但一个多世纪以来,用文化多样性否定普世价值存在的思潮兴盛起来。当今世界已处于全球化的时代,全球文化整合成为新的命题,为此必须钩稽和建构普世的核心价值。历史上诸多寻求普世价值的方法都无法从必然性角度说明价值的普世性,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和“需要”概念出发,从价值产生的客观社会需要中才能钩稽出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3.
何光沪 《文史哲》2011,(6):7-10
这是以儒学与基督教间文明对话为内容的第二次笔谈。霍普金斯先生指出,从儒家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中可以提炼出三种值得学习的类型,即和平、富足、和谐。何光沪先生指出,"普世价值"是全人类共同的理念,最基本或最低层次的普世价值是"和平、公平、诚信、友善",中间层次即精神层次的普世价值是"自由、平等、人权、正义",最高层次即宇宙层次的普世价值是"天下一家、众生平等、万物一体、敬天爱人"。崔英辰先生认为,"从近代向脱近代"这一时代转换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多元主义等都渗透着对宗教的认识,这需要从根本上反思西方基督教神学排他性的真理观,并探索新的宗教观。黄玉顺先生倡导"生活儒学"和"中国正义论"。中国正义论的理论结构是:仁爱→利益→良知→正义→理性→制度→和谐,核心内容是通过对"义"的诠释,提出两条正义原则:(1)正当性原则(公正性准则、公平性准则);(2)适宜性原则(时宜性准则、地宜性准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人类共同价值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人类共同价值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是人类优秀文明价值即人类共同价值的继承者、吸纳者和创新者。同时指出了人类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说是不同的。普世价值说存在着非历史、非实践的缺陷和价值霸权的弊端,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价值观是对立的,不利于中国正确处理和把握中西方文明的关系,不利于中国文化向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增加了不同国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改变了人生活的空间和距离,人类的活动范围渐渐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扩大到了世界的范围.当然,随着这种突破到来的还有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之间的冲突,从而产生了矛盾和纷争.其中近年来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逐渐升温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本文的研究基于全球化背景,从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出发,对属于整个人类的普世价值体系的构建路径作分析和探讨,以期对普世价值的研究尽笔者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当代普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和与之相关的“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问题与关于“普世价值”的批判和争论问题,是近几年国内两个与价值研究有关的具有时代敏感性的话题。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普世价值”问题研究人手,着重就价值思维的方法和学风建设方面谈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明确提出“公平正义”既是中国也是当代世界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7.
价值概念的主体哲学辨析是价值观念实践效能发挥的前提.在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视野中审视价值领域的相关概念:共同价值基于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诉求的中国价值倡议,普世价值是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自我美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现阶段人民共同诉求的民族性价值凝结.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我们宏观把握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者关系的哲学基点.充分确认人类共同价值,吸收和批判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应然的价值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对人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提出,在我们党的正式文献里是第一次,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也是第一次,是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和重大政治判断,为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和社会主义运动树立了标杆和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逻辑的统一。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具有中国风格、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理论主张,是中国话语走向世界的“理论符号”,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建构理论中国、学术中国的自信与自觉。  相似文献   

9.
林建华 《东岳论丛》2019,40(9):5-16
马克思主义创立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在19世纪;它诞生在欧洲,却传遍全世界。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信仰体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也需要解决服水土的问题,才能扎根、发芽、开花、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一个标志,它继往开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相辅相成,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壮举,它积淀的经验弥足珍贵且历久弥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指向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10.
“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表征,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内涵与历史使命,需要在空间的横向比较与时间的纵向梳理中对其进行理论定位。从横向维度上看,“中国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土壤,是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相区分的切中中国社会现实、面向中国问题的中国自主知识理论体系;从纵向维度上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可以追溯到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跃迁,尤其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进行深刻反思的理论成果。“中国马克思主义”能够从哲学理念的高度推动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而肩负着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马捷莎 《河北学刊》2004,24(3):74-78
在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上,目前国内外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截然对立的"对立论";一种是将马克思主义完全纳入人道主义体系的"归结论"。其实,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之间既不是对立的关系,也不是归结的关系,而是一种交集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继承、补充和修正的同时,它与马克思主义存在本质性的分歧.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张对资本主义展开生态批判,经典马克思主义则对资本主义展开政治经济学批判,两者在批判对象、批判视角、批判性质及其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上既有共性也有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这仍然有待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不是对立的,而且作为思想文化的儒学,一直以来就与马克思主义处于不断融合会通中。对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重新阐释,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再审视。中国马克思主义正是经由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得以真正确立。对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把握,应站在中国的立场上,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儒学的现代转型,超越以往单一的意识形态视角,以"思想自我"的意识理解两者的会通,把握其"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在人性自觉的意义上贯通两者,实现同质同构、异质互补、双向建构的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14.
许梅 《社会科学家》2007,4(5):14-17
从辩证法和哲学本身的特点入手,指出辩证法最初是作为哲学特有方法而提出的。作为哲学方法的辩证法是要对我们所知的一切进行彻底的、完备的、不容置疑的说明,而这种说明最终是要通过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哲学基本问题——才能得以实现;并通过对黑格尔用他的辩证法来实现哲学说明的分析,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他的批判,揭示出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关系,也是通过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原则来解决哲学基本问题而体现的,进一步重申了建立现实的人的实践的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郑国玉 《兰州学刊》2012,(10):17-20
从发展历程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有不少共同点与相似之处,其中最突出的两个方面是:都是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本民族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都与前苏联有脱不开的关系,都受到了前苏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的理论,是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的理论法宝。面对马克思主义所受到的各种挑战,通过对意识形态加以科学的界定,从而把握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功能与价值的实现机制。应明确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才能保证人民万众一心地沿着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轴心时代"的文化突破说起,强调了文化、历史的差异和多样一直就是对哲学意识中所追求的整体性、普遍性所发起的挑战;再回到黑格尔的"伟大合题",讨论如何认识我们的时代及普世伦理的问题,在道德的理论性资源相对匮乏的基础上讨论了重建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资本积累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与科技进步联系最为全面的概念之一。资本积累与科技进步的互相影响,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到资本积聚与集中,再到资本主义社会产业后备军的形成,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规律,都含有着科技进步的影响;同时,资本积累又反过来不断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把握科技进步与资本积累的关系,值得去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像个体的"言语"不同于社会的"语言",商品对个体的"使用价值"不同于作为社会关系的"价值"一样,价值哲学中的"价值"是社会关系价值,它不同于物对人的"价值事实"。人的普遍需要是个体层次的物对人的关系的"普遍事实",而不是社会关系层次的"普世价值"。以普遍人性与普遍理性为基础的"绝对普世价值"是不存在的,而作为评判社会关系行为的共同准则的"相对普世价值"是否存在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应当在人类历史实践发展中考察其存在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只有在和平与发展作为全球化主题的当代,才产生了对"相对普世价值"的社会需要和生成条件。以自由、法治、民主三层构成的近代西方社会价值标准,适合于个人本位的、具有法治与基督教传统的早期资本主义移民社会,已经不适应于金融资本与垄断资本网络支配的当代社会,更非全球"普世价值"。各国传统价值将在当代实践中发生巨大变革,进而融入正在生成的当代"相对普世价值"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