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现代风格学的"创作个性"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论述了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乃是与作家先天和后天修成的个性密切相关的,同时从文学作品的体裁、时代背景、语言等客观因素分类探讨作品风格论,并且认为作品的语言因素将是今后研究作品风格形成论的新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视觉传达设计元素和语言是有国界之分的,但又是全球共享的。通过对"中国风"的设计风格与日本设计风格的设计方法、结构、材料的运用和对设计元素、设计语言的比较分析,展望"中国风"设计如何在国际化的市场中,体现当代中国设计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文学语言与新闻语言是站在同一"屋檐下"的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相比之下,文学偏于"彩色",新闻重在"黑白"。二者虽有区别,但不乏渗透,尤其新闻语言适当吸纳文学语言的"营养",会更有魅力。  相似文献   

4.
语言风格,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总结和分类,它可以归结为语言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个人风格和表现风格。这些不同的风格都有其形成的原因。 (一) 时代风格语言的时代风格是指某一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形成的语言风格。不同时代的人们,在社会生活、思想情操、语言修养方面都有差异,这反映到语言风格上,就使不同时代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语言的时代风格是时代精神在语言中的客观体现。不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新闻发言人跟媒体和公众沟通的重要载体,发言人的风格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表现。风格要素存在于语言要素之中,是客观存在的。风格要素是人在运用语言过程中,“内在”与“外显”的结合,是交际主体在语言要素上的一种选择。风格要素是与形成语言风格有关的各种因素,包括语音、词汇、句式、语法、修辞手段以及口头语言中体现的体态语等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往往综合到一起影响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完美典范。这部作品主要采用内心独白的叙述手法,表现主人公桑迪亚哥独特的思维风格。桑迪亚哥的渔夫身份和"硬汉"性格制约了他的内心独白在词汇、句法及修辞等语言层面上的选择。桑迪亚哥的内心独白经常使用动态动词、句法重复以及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这些语言层面上的特征体现了桑迪亚哥英勇无畏、百折不挠的思维风格,表达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语义双关”在古代诗文中的修辞效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义双关"是双关的一种,运用这种修辞手法除了能够使情感的表达更为委婉含蓄之外,在我国古代诗文中还有其他修辞效用:增加诗的含义,创造混融朦胧的诗歌意境;创造隐约含蓄、发人深省的说理语言风格;创造委婉隐约、有礼有节的外交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8.
教学语言风格是教学语言美的高层次的追求,教学语言风格的形成是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标志,研究这一课题,揭示其规律,对提升教学语言品位,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宏观角度探讨并具体论述了教学语言风格的形成原因、基本类型和培养途径三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现代文学的发展以形成民族共同语为鹄的,而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又以便于建立民族国家为最终的旨归。"国家"与"语言"的这种隐性关系,决定了现代文学史的"文学"与"语言"的关系,不是"文学"的发展带出"语言"问题的讨论,也不是"语言"论争和运动配合着"文学"的发展,作为文学史发展的零部件而随其运转。恰恰相反,语言是"辕",文学是"轮",驾辕的"语言"决定着"文学"之轮的方向和快慢,而国家意识形态则是挥鞭人,统率着驾辕的马。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现代汉语风格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学术界关于语言风格学基本原理问题所取得的共识、存在的分岐和发展的趋向等都提出了倾向性的意见;概括说明了本学科的性质和任务;重点论述了什么是语言风格,语言风格的形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以及风格理论的价值和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11.
喜剧小品创作和表演的目的是增加语言的幽默效果,进而引发观众开怀大笑。“笑”的本质是对常态的偏离,而喜剧小品恰恰抓住了这一规律,极大限度地造成语言表达的偏离,进而达到喜剧‘效果。语言偏离在《不差钱》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偏离包括语音偏离、词汇偏离、语法偏离、语义偏离、方言偏离、语篇衔接偏离、语城偏离、语用偏离、语体偏离、逻辑偏离以及外来语偏离等等。  相似文献   

12.
现在对于“风骨”的理解,不论是从内容上解释为“反映社会”,还是从艺术解释为“刚健”,都是对“风骨”的误读。刘勰“风骨”的本意,有两大基本要素,一是“述情”,二是精炼。建安风骨经历了曹操的“汉末实录”式的风骨、建安时代曹丕“便娟移人”的文人化风骨,以及曹植后期诗作代表的“沉著清老”式风骨的三个历程。  相似文献   

13.
跨体式写作语言是写作主体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修辞效果,在特定的写作体裁中,临时嵌入与其风格色彩不相容的表达手法而形成的一种言语现象。它比一般的写作语言包含了更多的信息量,也是在写作体裁审美功能的建构中最具修辞价值的手段之一。文章对跨体式写作语言从复合性的语义形象、拟象性的语形结构、象征性的风格色彩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一个民族的语言形式、组织规律和语用特征都是该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反映。研究一种语言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蕴涵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寄予文化之中的民族精神和哲学思想。在外语教学中,我们从语言的认知属性出发,将民族文化精神纳入教学研究领域,比较中西民族文化精神的共性特征和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提高语言交际水平。  相似文献   

15.
谚语之成为语言中的盐和花朵,与其讲究修辞的锤炼、注重语言形式分不开,本文拟以此为观察点,研究谚语的结构美、口语化和音乐感等诸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
废名是京派前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独创性地将周作人的散文创作理论应用到了小说写作领域,将散文化写作与乡村题材、诗化语言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散文化诗体小说文体,对京派小说创作风格的形成及促进中国现代小说创作文体的成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废名的代表作《桥》为例,从非情节化的散文诗式结构、归隐与禅心的静寂意境、简洁幽深的诗化语言三个方面对废名诗体小说的文体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东北方言相对于正规、得体、精确的书面语及官方语而言是一种富于狂欢色彩的语体。东北民间笑谑艺术最流行的形式"二人转"即是以东北方言为载体的。"二人转"作为艺术更突出的是它的娱乐品格而非它对生活的反观性,所以很容易被大众文化所吸收。相比于那些提出了更高价值尺度、与人们日常生活经验迥然不同而引起震撼的艺术品,"二人转"的确是世俗的、"酒神式的"艺术,其中"宣泄"要远比"净化"的强度高。作为一种"尚未与日常思维分化的艺术形式","二人转"与生活的反思距离太有限,并始终面临着低俗化和异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高常营 《东方论坛》2004,(1):102-106
在西方哲学史上,语言问题一直被哲学家们所重视,他们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对语言进行分析、研究和评判.传统哲学把语言理解为一种形式和符号系统的工具,而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则认为语言并不仅仅是人的工具,而是人的自下而上和生活经验的形式,即存在方式,离开了语言,人的理解活动是不可能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是现实生活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东北方言詈语特征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方言詈语的特征表现在结构形式、语体、语用三方面:结构组成形式中含有“动物语素”、“外来语素”、“儿”音尾;富于狂欢色彩的口语语体;独特的语用特征表现为象声性、会意性和表意整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