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56年爆发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论者多从阶级根源、思想根源等方面去探讨。笔者以为,天京事变之发生,固然有其阶级的、思想的根源,而且这种阶级思想根源是导致天京事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但太平天国早期核心领导层内部权力分布均势的破坏,也是诱发天京事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天京事变是在外部军事压力相对减轻的情况下,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的、  相似文献   

2.
一八五六年爆发的关系到太平天国革命盛衰的天京事件是什么性质?韦昌辉在这一事件中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是太平天国史研究中长期争论尚末解决的问题。文化大革命之前,许多史学家都曾把这一事件看作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内部分裂”。但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尤其在“四人帮”影射史学流毒泛滥成灾的年代里,天京事件的“内讧”性质被否定了,变成韦昌辉为篡夺革命领导权而蓄意发动的一场“反革命暴乱”。韦昌辉成了“混入革命领导集团的阶级异已分子”、“篡权复辟的野心家”、“反革命两面派”、“屠杀革命战士的刽子手”等等,成为破坏太平天国革命的十恶不赦的历史罪人。把天京事件说成是韦昌辉所发动,并把这次事件看成是韦昌辉“反革命暴乱”的人,主要有两个论点:其一,天京事件是困韦昌辉妄图变太平天国农民政权为地主阶级专政的反革命复辟活动而引起;其二,韦昌辉挥舞屠刀,滥杀无辜,使二万太平军战士惨遭杀害,是韦昌辉的疯狂阶级报复。笔者认为,天京事件的性质不是韦昌辉发动的“反革命暴乱”,而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一些太平天国史著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即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由盛而衰,关键在于天京内讧;而天京内讧则是由杨秀清“逼封万岁”所引起的,所以“逼封万岁”是导致太平天国败亡的重大历史事件,而杨秀清则是太平天国的罪人。  相似文献   

4.
一八五一年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是我国历史上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一次伟大的农民革命.它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派,猛烈地扫荡了反动腐朽的孔孟之道,撼动了清朝反动统治的根基,为推动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我国农民革命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然而,不幸的是,这场伟大的革命运动终于失败了.太平天国革命之所以失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隐藏在革命队伍内部的阶级敌人的疯狂而阴险的破坏.一八五六年九月在太平天国首都南京发生的"天京事变"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反革命事件.今天  相似文献   

5.
明末农民大起义,就其规模之大和影响之深来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革命运动之一;在亚洲和全世界范围来说,也是一次罕见的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同时,由于它发生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所以它有着鲜明的特点和重大的历史作用。对于这样一次伟大的农民战争,祸国殃民的“四人邦”为了达到其篡党夺权的反革命  相似文献   

6.
<正>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这次革命从一八五一年一月金田起义到一八六四年七月天京陷落,先后经历了十四年时间,对我国世代民族民主革命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在革命过程中,太平天国制订并在一些地区实施了许多反映农民小生产者愿望的制度和政策。在商业上,先是提出并在天下实行了取消商业的政策,遇到困难以  相似文献   

7.
一八五六年九月初,太平天国的天京发生了东王杨秀清被杀的严重事件。对事件的真相,近年来研究者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派以郭毅生同志为代表,坚执杨秀清之死,非洪秀全“有以死之”,洪、杨是始终“君臣契合”的。另一派则沿袭旧说,可推周自生同志的《对“天京事变”几个有关问题的探讨》来概其余,认为韦昌辉杀杨秀清,系奉洪秀全之召,并非主动行为。两说相悖,一如水火。对此,笔者作了些探索,谈点看法,以就正于大家。  相似文献   

8.
发生在一八五六年的洪杨韦石事件,是太平天国内部矛盾激化的产物。这一大规模的流血事件,使太平天国开始从军事上的优势转向劣势,从革命的极盛期转向革命的衰落期。如果说太平天国是一场农民革命,而农民革命是注定要失败的话,那么,天京事变的发生,更加速了这个失败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农民运动在明治革命中失败 明治革命以前的日本农民斗争的全部历史,是农民大众反对德川封建剥削体制的斗争史。数以万计的农民成了这一斗争的牺牲品。如前所述,民主主义的农民革命斗争运动。在德川末期更加激烈和尖锐。历史证明,复兴天皇权力的武士——倒幕运动的领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利用过农民斗争。为了争取农民的支持,明治革命的志士们提出了一些民主口号,例如在农民中广泛宣传的“四民平等”、“舆论公开”、“四海之内皆兄弟”等等蛊惑人心的口号。但是,在打倒德川家族,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政府组织之后,以武士和大资产阶级同盟为基础的新政府,并没有对农民实行这些改革,而是继承德川的衣钵,用压榨农民的方法,扶植并发展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八五六年九月前夕,太平天国雄师所向莫不披靡。他们攻取江西八府四十余州后,又击退威胁天京三年之久的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是时,太平天国农民军威镇天京而割据东南,上控吴楚而下临瓯越。然而好景不长,在这鼎盛的黄金时期,他们内部却于是年九月二日爆发了一场惨重的天京事变。尔后,农民战争形势急转直下。农民政权不仅“大纲紊乱”、“政事不一”,而且接连丧师失地。因此,他们迅即从积极的战略进攻转变  相似文献   

11.
胡司运动是十六世紀以前中世紀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人民运动。它是欧洲封建社会发展阶段农民战爭的顶点。其声势之大和影响之深,远非中世早期和中期欧洲历次农民起义所能比拟。胡司运动不仅是捷克人民反抗封建压榨的伟大的农民战爭,而且是反抗德国奴役的民族解放斗爭,同时它还是中世中期胡司宗教改革的继续和发展。它是世界中世紀史中关鍵性的历史事件之一。围繞胡司运动的有关问題,苏联、捷克等国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史学界,近年来已  相似文献   

12.
韦昌辉是太平天国名将,是太平天国前期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但很多年来,他一直被作为反面人物写进太平天国的历史。近年来,有一些研究者对此提出争议。目前,史学界众多论者就其金田起义的首义之功,意见比较一致,多于肯定。但对其它问题,特别是作为太平天国兴亡的分水岭的天京事变中韦昌辉的责任问题,则存在很大的分歧。大多数论者均认定韦昌辉是天京事变的“主要责任者”、“罪魁祸首”,有的甚至说他“在天京事变中的罪  相似文献   

13.
自“中山舰事件”至北伐前夕,蒋介石采用卑鄙的手段,篡夺了国民党的党政军最高统治权,并在嗣后继续扩大权力,排挤、打击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为了抑制蒋介石不断膨胀的权欲,反对蒋的个人独裁和军事专制,统一和加强国民党的领导权,以1926年底“迁都之争”为起点,由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发起了一场恢复党权运动,并于1927年2月19日武汉召开的国民党高级干部会议上成立了由邓演达、吴玉章、徐谦等5人组成的行动委员会,作为恢复党权运动的领导机关。  相似文献   

14.
略论东北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经济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四六年中共中央发布“五四指示”之后,东北地区的广大贫苦农民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其规模之大,形势之猛,是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并且迅速取得重大成果,成为东北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东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发展如此迅速,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本文仅就土地改革前东北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阶级关系及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作一概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李维屏,中共优秀党员,曾任中共蒲城县委书记、渭南县农民协会委员长、陕西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等职。大革命时期,他在谓南积极发动和组织农民运动,使渭南成为当时陕西省农民运动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县城之一。他和有关同志一起领导了“宜化事件”。  相似文献   

16.
刘仓 《中华魂》2010,(8):24-28
1924年至1927年,在中国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革命运动。这场革命运动规模之宏大,动员群众之广泛,社会内涵之丰富,历史影响之深远,超过中国近代以来历次革命运动。人们通常称之为"大革命”。这场大革命的宗旨是“打倒列强,除军阀”,  相似文献   

17.
孙祚民同志在《试论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以下简称试论)一文中,判定太平天国在天京建立的政权已经是“新的封建政权”.其理由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政权的构成形式“基本上是沿袭封建专制主义政权的”;二、从中央政权到地方政权“都是封建地主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占着统治地位的”;三、建都天京以后“始终是保护地主土地所有制,支持地主收租的.”因此,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就“走完了向封建转化的道路”,“农民英雄们在南京建立的天国,已经是新的封建王朝了”.这些论断很值得商榷.笔者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中叶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革命。这次农民革命发动群众之广,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罕见的。这次农民大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王朝封建统治者,深刻地批判了孔孟之道,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在中国农民  相似文献   

19.
诸葛亮、李严权争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备登基后,为搞权力平衡,曾大力扶持李严,在“托孤”时,明确指出“尚书令李严为副”。诸葛亮与李严发生了权力之争。通过此事件的剖析,可从新的侧面认识、了解政治家刘备、诸葛亮。诸葛亮击败李严后,对他采用了流放并基本保持原生活待遇水准,这在三国时期是极难得的。  相似文献   

20.
发生在十九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革命,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农民运动。在这次运动中,洪秀全作为一位伟大农民领袖,不仅发动和领导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而且提出了改革社会,“开创新朝”,建立一个平等“平均的、自给自足的、公有的”人间天国的理想社会的思想主张。这一思想主张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它与太平天国的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充满着矛盾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