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世纪70年代至一战爆发前夕,阿根廷通过大力发展初级产品出口而获得了经济的迅速增长和社会的长足进步。然而,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阿根廷逐步蜕变成一个政局动荡、社会分裂、经济停滞的"衰败国家"。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度依赖初级产品出口部门的发展,而忽视了对国内工业部门的扶持。事实上,从19世纪70年代起,阿根廷国内围绕是否通过关税保护政策,扶持工业部门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几次激烈的辩论。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辩论的不断深入,阿根廷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在大萧条后逐步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后,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现实的社会制度出现在世界上,并从一国成功发展到多国胜利,在曲折和坎坷中不断前进。自我国1989年春夏之交出现政治动乱和东欧局势发生变化以来,社会主义的发展再次遇到曲折,国际共运遇到了暂时的困难。在此情况下,有人提出:“东欧  相似文献   

3.
综观20世纪的政治发展,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后发展国家的政府在实施政治治理的过程中,合法性不断降低,危机状态不断恶化,甚至导致重大的政治动荡甚至根本性的政治转型。而在这一问题中,一个主要的方面又体现为,在以合法性为轴心的政治治理中,后发展国家经常面临着秩序与民主之间矛盾冲突所带来的转型性治理困境。一、现代化往往意味着政治治理处于逆境当中的社会状态 我们所讨论的主要是处于现代化进程这一背景下产生的社会转型问题,包括了发展中国家向现代政治的过渡、发展,俄罗斯和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也大致…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特别是从1945年二战结束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代人的和平发展、经济繁荣、政局相对稳定局面,其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超过了本世纪20年代的短暂的相对稳定时期,为现代史上任何阶段所不及。本文将简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着重分析推动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改革、调整措施,并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某些发展理论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5.
化学和物理学是推动20世纪科技与经济发展的主导科学,两者协同创造并提升了工业及其信息科技,支撑了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政治、社会与文化的变革.今天,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正在融合成为生物技术时代的技术和经济力量,它将极大推动21世纪经济的发展.有史以来,人类可能第一次面临这样巨大的技术和经济方面的机遇、挑战和风险,随之而来的将是人的思维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一、论述东西方社会主义的一本力作20世纪人类社会发生了两次史无前例的重大灾难,这就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了消弭资本主义给人民造成的两次战祸和困苦,历史上出现过两次社会主义大浪潮:一次是由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带头掀起的至1923年衰落的欧洲革命的浪潮,结果只有苏联一国坚持了社会主义;另一次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社会主义由苏联一国扩展到东欧和东亚13个国家。以往我们只承认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在东方所取得的这两次革命性的伟大胜利。实际上与此同时,世界社会主义在西方还有过两次改良性的逐步进展,这就…  相似文献   

7.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商务往来的主要交易模式,日益成为信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它所构筑的虚拟空间不单是对传统商务活动的一次根本性革新,更是对传统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内容的极大拓展。在当代,政府能力发展不外两个途径:一是中心内容的调整和更新;二是行为方式的升级和优化。自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诞生以来,互联网以难以想像的速度席卷全球。据美国国际数据公司1998年公布的《全球因特网使用者和网上商业预测》报告,到2002年,网民的人数将达3.2亿。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词人,她的一生横跨“靖康之变”,经历了表面繁荣、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她的幸福与忧患,跟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动荡的时代,国破家亡的深愁惨痛,给她酿就了一颗深沉而又炽热的爱国之心。 李清照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从小在风景如画的环境中长大,朝看云山,暮听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民族地区的政治发展是围绕着构建现代民族国家、民主国家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关系格局的形成而展开的.民族地区政治发展主要表现在政治结构的重构与完善、政治运行从失序到有序、政治文化的调适与世俗、政治参与从被动到主动及广泛、政治秩序从动荡到稳定等内容,并呈现出多种认同危机相交织、精英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以民族区域自治为主要载体的独特的政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最近50多年来,拉丁美洲地区各国经历了经济增长、贫富分化、分配不公、贫困加剧、经济低迷、社会冲突、政治动荡的发展变迁历程。拉美地区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这些矛盾、问题和困境,被称为“拉美现象”。在过去的50年间,拉美地区经济上经历了前30年的经济增长和后20年的经济衰退时期,政治上经历了由军事独裁走向民主政治的变迁过程。但不论经济、政治情况如何变化,分配不公、贫富分化、贫困加剧、社会动荡的局面一直未得到改变或好转。拉美地区长期贫富分化、社会冲突的原因很多,但社会财富长期过于集中,城市就业矛盾突出,社会保障政策不公和国家社会控制能力弱化是其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1.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成功为东亚货币合作提供了典范 ,但与欧盟相比 ,东亚国家目前仍不具备组建最优货币区的条件 ,东亚货币合作目前仍处于初级的准备阶段 ,东亚各国必须加强政治协商与经济合作 ,缩小经济发展的差异 ,使货币合作的条件早日成熟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内忧外患,动荡不安,地处北疆的内蒙古社会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形势。日俄势力的渗透和挑唆,加深了内蒙古地区的危机;社会的动荡不安,加深了内蒙古的落后局面;汉族移民大规模迁入内蒙古地区,使内蒙古由蒙古族游牧社会逐渐向蒙汉杂居、农牧并存的多元化社会转变。在清朝推行"新政"的形势下,为振兴蒙古族、救亡图存,内蒙古地区也开展了图强新政,开启了内蒙古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3.
威权政体及其转型:理论模型和研究途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孙代尧 《文史哲》2003,3(5):144-150
关于威权政体及其转型的研究 ,是 2 0世纪下半叶政治社会学研究的主流。林兹建构的威权政体的“理念型”和奥唐奈的官僚—威权主义发生模式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但“政治高压、经济成长”模型并不能被拉美和东亚大多数威权国家发展的经验事实所印证。在威权体制下要达成经济现代化 ,某些结构性前提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否则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均不可能。政治转型的主要研究途径——结构分析法和策略互动论各有优点与缺失 ,将政治转型的结构因素与政治过程中政治行动者的策略互动联结起来分析 ,可能更有助于解释威权政治转型的原因、过程与结果。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工商业活动空前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命运共同体,也使得商业伦理的意义带上全球的性质。分别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东亚和2008年的美国乃至西方世界的金融危机突显了商业信用对于经济秩序的重要性,人为制造的金融泡沫有可能摧毁经济的根基,破坏经济发展的成果,任何人、任何国家都可能受其伤害。同样,实物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安全,以及商业广告和交易中的诚信永远是商业伦理首要的因素。中国在市场经济改革、接受全球化的过程中,一直存在并且致力于克服商业伦理上的诸多问题。强化国际和国内商业诚信,确立普遍贸易准则,实现社会公正,是今天经济全球化中各国政府和民众都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是研究九世纪东亚交流史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这一史料的深入探析,从新罗人在九世纪东亚海上通交中的作用和以日本遣唐使为中心的唐日邦交礼制体系两个层面来诠释九世纪的东亚海上通交,以期对这一时期的东亚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一个较为微观、具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许恩姬 《理论界》2014,(8):143-146
美国经历了9·11恐怖事件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而走向相对衰退的道路。相形之下,中国急剧成为亚洲地区的经济、军事大国,通过在东亚地区推行地区主义,深化南中国海领有权等措施来扩大影响力。这种局势导致了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从中长期来看,这很可能构成中美关系的矛盾因素,而中美关系的变化导致东北亚安全不稳定。解决途径是美国自己对亚太再均衡政策尽快予以重新平衡。该方向应该是与中国进行合作或妥协,而对日本右翼群体划出分明的界限。这种措施同时为积极推行旨在和平解决核问题等韩半岛相关事宜,而不可或缺的,也是美国和亚洲能够共同繁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国家首先出现的生态政治运动促使了西方国家的政治转型,即逐渐走向生态政治模式.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改革,致力于维持现存政治形态下的经济突破,虽带来经济的超常规增长,亦不知不觉陷入总想避免又无力回头的"先污染、后治理"状况.频发的生态危机与低效治理模式的"错配"引发的"合法性"危机促使了生态政治化的产生和发展.作为政治形态的系统转型,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又往往使这一进程面临诸多变数.要准确把握中国生态政治化的演化进程,就必须结合具体的生态危机案例,动态演绎其中的互动利益博弈;即选取博弈主体,定位其角色,描述其博弈策略和技术.最后,在相关结论基础上,对中国生态政治化进程进行总体性描述.  相似文献   

18.
近1 000年以来,俄国作为一个欧洲国家在发展,并且这种发展的欧洲趋势一半是自发的,一半是国家和社会有意识努力的结果。接受基督教后,社会进化的共同因素———宗教、地理环境和共同的人类学祖先是俄罗斯人和欧洲其他民族所共有的。在当代,俄国的民族传统和价值观与西方的差异不是表现在质上,而是表现在量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俄国与西方在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方面的相似。但是,与西欧国家相比,俄国经历的这些过程要晚,因为俄国处在另一个时间段上,西方和俄国之间存在着时间滞差。国家产生后,俄国飞速发展,因此,俄国和西方之间的差距在缩小。在俄国国家建立的初期,这种滞差大约是300年;1 000年后,也就是20世纪初,这种滞差是50—100年,当然,这取决于和哪个国家相比;而现在,这种滞差是一两代人。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奥什民族冲突影响很深。政治因素是导致此次民族冲突的根源。奥什市长在其著作中说:"乌兹别克分裂势力计谋成立奥什共和国。"目前南部局势仍然不稳,南北对立严峻,"伊扎布特"女性成员数量激增。吉新政府需要加强主体民族内部团结、处理好民族关系、严厉打击和有效控制宗教极端主义。美俄操控吉尔吉斯斯坦局势在非传统安全、能源安全方面对中国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经济冲击对称性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基础条件。我们运用三变量结构式VAR方法,对东亚、欧元区和美洲南锥体三个区域内部实际供给、实际需求与货币冲击对称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地区的实际经济冲击对称性总体上低于欧元区但高于南锥体国家,在东亚某些次区域集团中,实际经济冲击对称性已经达到或超过欧元区的水平;同时,东亚地区经济冲击规模高于欧元区而与美洲相近,但其冲击调整速度则明显快于其他区域。考虑到目前各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进程,东亚地区有足够的条件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制度化的区域经济合作与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