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祖国 《殷都学刊》2011,(3):118-121
《周氏冥通记》是研究六朝道教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2010年1月齐鲁书社出版的日本麦谷邦夫、吉川忠夫编,刘雄峰译《周氏冥通记》研究(译注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对《周氏冥通记》作出了精确细致的点校与注解,是目前《周氏冥通记》最好的注本。然因该书颇具六朝口语的特色,在某些语词注释方面尚有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此选取数例略加考辨,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西门大夫庙记》碑原立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公社北丰乐镇东的西门大夫庙内。西门大夫庙约始建于汉代,据记载,北齐、宋、明等朝又先后几次加以修葺。庙宇今已不存,但基址仍明显可见。现有宋、明、清三代撰刻的石碑。《西门大夫庙记》碑,一九六三年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碑文的拓本曾于一九七四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碑刻画象石拓片展览赴日本展出,因此驰名于中外。碑文为研究北宋中期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状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现已在原庙址上建楼妥为保护此碑。  相似文献   

3.
试论《白古通记》的成书年代侯冲《白古通记》又称《白古记》、《白古通》。因白、同音异写,故又称《古通》、《古通记》。原书清代即已佚,王叔武先生辑有佚文。从佚文来看,它是一本杂糅云南古代历史和传说故事的著作。现存《白古通》系云南地方史志,或演绎之或采录汉...  相似文献   

4.
《冥报记》是初唐志怪小说集比较独特的一种,其主旨为"因果报应".冥判故事描写冥间法官如何依法判案的事,从表面看荒诞不经,但仔细推敲,又感到它与初唐社会生活相通,反映出初唐统治者"依律慎刑"的法律意识,似乎与《武德律》《贞观律》《唐律疏议》丝丝入扣.  相似文献   

5.
学术与友谊─—记我与竹治贞夫教授汤炳正竹治贞夫先生,是当代日本的《楚辞》名家。著述甚富,多独到之见。他的巨著《楚辞研究》,早已为中国学术界所赞誉。多少年来,我深以不得相见为憾!新知与离筵1991年端阳节,湖南省以举办国际“屈原学术讨论会”见邀。在开幕...  相似文献   

6.
萧贯生卒年,《宋史》卷四四二本传失载。《全宋诗》小传定其卒在景祐四年(1037),所据乃孔武仲《萧贯之挂冠亭记》(《清江三孔集》卷一四)。《挂冠亭记》云:"贯之之没,今五十年。天下之人皆知其可用之材,而未必知其高尚之志,非有子,其能追迹而显扬之欤?于是又知潜夫之贤也已。元祐元年七月二十七日,鲁国孔武仲记。"《挂  相似文献   

7.
《九云记》发现的20多年来,在韩国和中国陆续有几位学者进行研究,最后的焦点集中在《九云记》的国籍问题上。国内学者刘世德教授主要从外部材料出发,结合内证,根据《九云记》和《九云楼》的关系,推测《九云记》就是《九云楼》。《九云楼》是根据《九云梦》改写的中国小说,《九云记》也是中国小说。法国学者陈庆浩教授单纯从"文本"出发,抛开外部资料,列举了不符合中国语言习惯的几种现象,得出《九云记》是朝鲜小说的结论。我在认真研究内证的基础上,再结合外部材料,得出的结论是:《九云记》可能是中国小说,但它在传抄过程中,又留下了朝鲜人少量改写的痕迹。  相似文献   

8.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竞建内止》记齐国君臣对话,内容与《尚书·高宗肜日》有关。慎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有关他的记载很少,《慎子曰恭俭》是研究慎子思想的重要资料。《季庚子问于孔子》与《弟子问》记孔子的谈话,主要观点与《论语》相同,是研究儒家学说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9.
师子比丘是禅宗西土传承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弄清这一环节,也就难以说明二十八祖说成立的历史依据,无从揭示中国禅宗的印度渊源。然而由于资料匮乏,传闻冥迷,欲求其实,实是大难,但遍计诸说,略述其迹而已。 据现有材料,最早提到师子比丘的应是由智严带来梵本、宝云翻译的《付法藏经》6卷,译于元嘉末年,然是经已经不存,但存北魏昙曜于和平三年(462)杂集宝云译本残篇及诸书所成的《付法藏传》。稍后是梁僧 《出三藏记集》中所集之《萨婆多记》与觉贤一系所传的《长安城内齐公寺萨婆多部佛大股陀罗师宗相承略传》,僧信…  相似文献   

10.
江藩的《宋学渊源记》是研究清代理学思想史的重要资料,但是学界对其撰写情况不尽了解,评价不高。《宋学渊源记》系在彭绍升《二林居集》之《儒行述》的基础上增删修改而成。这一发现显示《宋学渊源记》具有丰富的思想史意义,同时说明清代学术有复杂关系和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1.
最近读到一九七九年二十所院校编印的《中国当代作家小传》,其中的老舍传记中记,老舍于“一九四○年,赴西北战地慰问抗战将士。”,同时又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一九八○年第三辑上发表的波兰学者日比格涅夫·斯乌普什基写的《老舍传记  相似文献   

12.
郭宪是东汉著名方术之士,耿介刚直。所撰《洞冥记》,今所见汉人小说之一。思想内容多言神仙道术及远方怪异之事,其中围绕汉武帝笃信神仙不老之术展开一系列描写。艺术手段与神道主题互为神形。传奇、志怪、意象的手法为后世小说成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冥报记》是初唐志怪小说集比较独特的一种,其主旨为“因果报应”。冥判故事描写冥间法官如何依法判案的事,从表面看荒诞不经,但仔细推敲,又感到它与初唐社会生活相通,反映出初唐统治者“依律慎刑”的法律意识,似乎与《武德律》《贞观律》《唐律疏议》丝丝入扣。一据两《唐书》载,《冥报记》作者唐临(公元600~659),字本德,京兆长安人。义宁三年(618)正月,李建成总兵东征,引唐临为直典坊;建成立为太子,唐临授左卫率府曹参军;建成死后,唐临出为万泉丞;迁侍御史,转黄们侍郎。高宗即位,为检校吏部侍郎,迁大理…  相似文献   

14.
侯冲 《学术探索》2001,(5):85-88
文章根据大理地区碑刻铭文及云南古代地方史料全面考察了<白古通记>一书的称名,认为<白古通玄峰年运志>是该书本名;<白史>、<郡志>、<旧志>也是<白古通记>的称名之一.弄清<白古通记>的称名,有助于全面搜集相关资料,从总体上把握<白古通记>,深化<白古通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周德清生卒年与《中原音韵》初刻时间及版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史》无周德清传,县志语焉不详。1978年秋,笔者去周氏故乡。承江西省高安县革委会宣传组同志的热情帮助,于锦江北岸鳌香岭下,找到了古暇堂村(今杨圩公社周家大队老屋村),并跋山涉水,发现了幸免于火的《暇堂周氏宗谱》。  相似文献   

16.
张亚南 《兰州学刊》2010,(5):202-204
干宝以史学家的身份写《搜神记》,使得小说与历史互相掺杂,增强了《搜神记》的真实性,同时《搜神记》一书也真实地保存了当时民间的一些古代礼仪习俗的资料,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作品的社会背景与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7.
《春秋经》与三《传》(《左传》、《公羊》、《谷梁》)对日月食的记载,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科学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在春秋至战国的二百四十二年里,据鲁《未修春秋》所记,鲁国可以看到六十一次日月食。但《春秋经》却记了三十七次。《经》与三《传》及三《传》相互之间在日月食记载上,有许多地方迥然相异。现仅就涉猎之所及做一简要考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姓氏之书远自周代已有世本,继之者有汉代王符《潜夫论》志氏姓篇,应劭《风俗通》姓氏篇,六朝何承天《姓苑》,贾执《姓氏英贤传》,唐代林宝《元和姓纂》,宋代邵思之《姓解》,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郑樵《通志氏族略》,王应麟《姓氏急就篇》,明代陈士元《姓觿》,凌迪知《万姓统谱》,清代张澍《姓氏寻源》,黄本骥《姓氏解纷》和《续通志·氏族略》等著述,此外散见于古籍中有关姓氏之资料尤多。前人从简单的著  相似文献   

19.
九十年华花甲红——研《红》60年回思简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乃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口述其研究《红楼梦》60年的历程、心得和体会,表明所谓红学四大分科的建立不是出于有意识的安排,更不是哗众取宠的巧立名目,而是学术研究本质的自然显现,是因势就势、顺理成章的结果。四大分科是彼此紧密相关的,总的目的都是为了揭示曹雪芹为何及如何创作《红楼梦》。重要内容包括胡适、顾随等先辈在周氏红学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周氏红学研究的轨迹和重要关节点,以及最近刚被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的《曹雪芹新传》的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20.
郜元宝 《学术月刊》2012,(5):117-125
周作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周氏在北京沦陷时期思想演变与心理内容的复杂性关注不够,零碎片面的事实考辨取代了心理活动的整合,以致将这个时期的周作人当作道德僵尸进行居高临下冷面无情的解剖。周作人研究遭遇瓶颈,并非周氏吞吐曲折的文风或泛滥无归的"杂学"所致,而是来自研究者心境的不自由。《北京苦住庵记》显示了木山英雄理解的"阅读周作人的自由心境",乃是将周的悲剧放在真实的历史舞台考量,明白怎样的历史合力将他推向道德深渊,因此不必让他独自承担所有罪责。"失败主义式的抵抗"原是木山英雄描述附逆之前周作人的心态,但也可以扩张为刻画周作人"作家之相"的画龙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