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到来,本领恐慌应当是我们现代人必须面对和注意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要注意知识的积累,注意发挥团队精神,注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领导者。巧借部属之长,是解决本领恐慌的重要方法之一。这里关键在一个“巧”字,主要方法有以下三种。一要借在漫不经心的交谈中。这种方法如同“青蛙理论”,就是要让部属在不知不觉的闲谈中,将自己对某一问题或某一事情处理的看法说出来,让领导者从中受到启发,变部属的智慧为领导者的智慧,最终为领导者决策起作用。采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有两点:一是领导者要善于…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犯了错误,做出了不光彩的事情,也就成了所谓有“污点”的人。有“污点”的人,若能得到他人的关爱和帮助,就有利于其正视问题、改正错误,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有“亮点”的人;否则,就会因受到歧视和冷落,而可能“破罐子破摔”,以致“污点”愈来愈多,甚至走向堕落。因此,领导者对有“污点”的部属一定要善而待之,多给关心、爱护和帮助。这不仅是对领导者品格和道德的要求,也是其实施科学领导的必然选择。那么,领导者应当怎样善待有“污点”的部属呢?要尊重不要歧视。一个人很难说一生不犯一点儿错误、不出一点儿问题。从客观上讲,部属身上出…  相似文献   

3.
刘笠萍 《领导科学》2004,(20):26-27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任何一个领导者,要想做好工作,成就一番事业,都离不开得力部属的支持。然而,有的部属对领导的支持有时也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部属职务的晋升。当这个条件实现的可能性不太大时,这些部属就有了一种躁动的心理,对领导的支持就有了一种  相似文献   

4.
王岩 《领导科学》2001,(2):22-23
培养部属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也是领导者与部属相互关注、相互施加影响的一种互动行为.领导者重视对部属的培养工作,固然是检验一个领导者是否称职和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作为部属,能否创造条件,主动争取领导对自己进行培养,则是自己是否有上进心和工作热情的表现.那么,应该怎样争取领导的培养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些不负责任的乱告状现象比较普遍。一些本来没有问题的领导干部,也可能一不留神便被个别心术不正的部属泼得满身“污水”。领导者被部属泼了“污水”,尽管在人格和尊严上受到了伤害,但却不能头脑发昏、感情用事,否则就会在部属面前“输理”,从而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不利,同时还会使领导与部属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使问题越来越复杂。那么,领导者应怎样去对待和处理这类问题呢?克制情绪,保持常态。被部属泼了“污水”,对领导者来说无疑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领导者很容易在情绪上产生较大的波动,一旦头脑不冷…  相似文献   

6.
在实际工作中,领导者多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极少数部属或来办事的人,强行要求解决个人某个方面的问题,因政策规定等多种原因,领导无法满足其要求,于是,其人便在领导者的办公场所无理取闹,甚至谩骂、侮辱领导者。遇到这样的事情,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可以说是一件非常尴尬而又十分气恼的事情,既不能与其争辩,又不能与其对骂,只能一个人独自生闷气。这样的矛盾是典型的个人私利与领导者工作职务的矛盾。在看待和处理这样的问题上,领导者必须做到:不气恼、不上心、不伤身。不气恼。在那些极少数素质差的部属和办事者的面前,领导者一时的气恼不仅不…  相似文献   

7.
张兴国 《领导科学》2002,(22):22-23
政令畅通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前提.然而,我们在领导工作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部属顶牛或反其道而行之的逆反现象.那么应如何防止部属产生逆反行为,让部属心悦诚服地接受领导呢?解决的途径有很多,其中领导者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领导者如何待人,是衡量其人品、官德的一面镜子,也是其能否缩短与下属的心理距离、赢得下属信赖支持的重要因素。对新任领导而言,不光是其自身的职务、地位和责任的变化需要其在为人处世方面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而且其下属、工作对象乃至朋友、亲属也会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为人,是领导者上任之初应考虑的首要问题。那么,新任领导在为人方式上应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呢?职务升高了,更需诚恳待人有的新任领导由于受错误观念的影响,认为当上了领导之后,要稳固自己的地位,增强自己的威信,就要善于耍手腕,因此,常常容易步…  相似文献   

9.
戴仁泉 《领导科学》2006,(22):20-21
领导活动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笔者认为,领导者在领导活动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两分法”,妥善处理好六对关系。一、正确与明确。有人将领导者的职能定位为“做正确的事”,执行者就是“把事情做正确”,这也表明,领导者要在大方向上把握准。如果说判断“做正确的事”是大前提,是决策中的定性的话,那么,明确工作目标就是小前提,是决策中的定量。俗话说:“先画靶子再打枪。”靶子就是目标。世界级管理大师班尼士对领导的理解是:创造一个令部属追求的前景和目标,将它转化为大家的行为。没有目标,整个组织将陷入无序…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一人难满百人意。一个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即使做得再好,也会有一些部属不满意,从而被抱怨这、被埋怨那。面对部属的抱怨,领导者应该如何对待,不仅是检验领导者处事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对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充……  相似文献   

11.
黎冲森 《经理人》2012,(7):64-67,16
外销企业三次转型之路被称为"西征冠军"的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位于珠三角家电重镇顺德,始创于1995年。新宝专注于全球小家电市场,是中国电热水壶、咖啡壶、搅拌机、多士炉等小家电的最大出口商,全球电热水壶市场连续多年占有率第一。2011年,新宝营收约8亿美元,其中欧洲、美洲市场所占份额各为40%。新宝总裁曾展晖接受《经理人》专访时说:"总体而言,在中国的出口型小家电企业中,新宝是行业第一,比位居第二的企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要多10%。我们有4个产品线,全球产销量都是最大的,年销售电热水壶近1400万台,电  相似文献   

12.
就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显著的"月份效应"和"月初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并不存在绝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和其他某些新兴股票市场所普遍具有的"一月份效应";但是实证分析显示,沪深两市均存在显著的"月初效应".在样本期内,两市从前一交易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到本交易月的第六个交易日期间的日平均收益率均在统计上显著为正,并且远远高于剩余交易日的日平均收益率,表明沪深两市在某种意义上都缺乏有效率.  相似文献   

13.
14.
"夹在中间悖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波特在<竞争战略>中提出,低成本和差异化两种优势不可兼容的"夹在中间"理论,其后一些西方战略学家针对性地提出可以兼顾低成本与差异化两种优势的整合竞争战略理论,这两种理论自相矛盾但又同时成立,本文称之为"夹在中间悖论".本文分别研究了"夹在中间"理论和整合竞争战略理论的隐含假设及其实证依据,界定了"夹在中间悖论"的内涵,剖析了"夹在中间悖论"的成因,提出了"夹在中间悖论"的管理策略,初步解决了竞争战略研究中存在的这个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单位中,应该说,每个人都有对单位、对工作发表意见的权利和义务,但实际上,我们经常听到的只是少数人的声音。领导无疑是说话机会最多、声音最大的人。还有个别人,虽不是领导,却深得领导信任,同级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但领导能听到,他们的意见可以通过领导讲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少数人也获得了说话的权利,除此之外的大部分下属则习惯性地保持着沉默。选择沉默,并不代表他们对单位和工作漠不关心,事实上,正是“沉默的大多数”在承担着单位中的大部分工作;选择沉默,也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讲话的欲望和能力,事实上,他们…  相似文献   

16.
17.
“德”,是立身做人、成就事业的根本,也是我们干部部门考察、选拔干部应注意的重要内容。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作为系统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对干部的考察也是一样,如果顾其部分,不及其余,就难免会得出片面的结论。因此,对干部“德”的考察,应注重用系统的观念去分析、把握,这样才能做到全面、准确、客观。既要看政绩,更要注重在问题和失误中考察“德”的延伸性。政绩无疑能凸显一个领导干部的“德”所能达到的程度,也是我们考核、选拔领导干部的重要条件。政绩大小对评价一名干部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全部。我们在考察干部…  相似文献   

18.
王清选 《领导科学》2002,(24):20-20
选准用好干部,不仅是各级党委的一项重要职责,更是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关键.在今年县乡机构改革和乡镇党委、人大、政府换届过程中,镇平县委坚持在"交叉点"上选用干部,使一大批政治素质好、科学文化水平高、组织领导能力强、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的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激发了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活力,为营造县域经济新一轮发展热潮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博弈论诠释会计“囚徒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与提供者存在着博弈,会计则成为社会关注的群体,从而使会计陷入"囚徒困境"之中.企业会计定位于企业,在博弈中,会计站在经营者一方(会计信息提供者)去参加博弈,充分发挥会计的企业管理功能;预算会计定位于国家,在博弈中,会计站在监管者一方(会计信息外部使用者)去参加博弈,监督预算资金合法、合理、高效地使用,充分发挥预算会计的社会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股票市场的"月份效应"和"月初效应"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奉立城 《管理科学》2003,16(1):41-48
就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显著的"月份效应"和"月初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并不存在绝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和其他某些新兴股票市场所普遍具有的"一月份效应";但是实证分析显示,沪深两市均存在显著的"月初效应".在样本期内,两市从前一交易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到本交易月的第六个交易日期间的日平均收益率均在统计上显著为正,并且远远高于剩余交易日的日平均收益率,表明沪深两市在某种意义上都缺乏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