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析鹭 《职业》2013,(25):47-49
20生13的年,就业难的“雾霾”笼罩着新一届毕业求职路。高校扩招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校的大门,然而迎来的却是一次次就业难的问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以来,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是由于法律常识的缺乏,一些劳动者,尤其是在就业难的情况下急于签订三方协议的大学生,很容易掉进劳动合同诈骗的陷阱。本文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通过对就业合同陷阱的预防机制和识别方法的分析,为大学生识别劳动合同骗局提供一些良策。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甩掉了‘上学贵,就业难’的帽子。社会也正在消除‘差学生读高职’的偏见,中国自己的高职教育新模式正在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3.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率高于公办高校就业率?所谓“一石击起千层浪”,关于这个问题,早在几年前就有人提出了疑问并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虽然争论的结果并不明了,但说法始终是“民办高校就业率高于公办高校”。前几年“全国高校扩招”一曲唱罢,接着上演的便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难”之戏。时至今日,这场戏可谓唱到了高潮,“当代大学生就业难”一度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热议  相似文献   

4.
肖攀峰 《职业》2008,(8):54-56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近年来湖北省罗田县劳动就业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受产业结构、劳动力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罗田县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出现了“就业难”与“招工难”两难并存的尴尬局面。一方面全县还有3000多名失业下岗职工找不到工作,“有人无事做”;另一方面,县内有很多企业招不到工人,“有事无人做”。这种看似矛盾实则真实的经济现象说明了什么,原因何在,有何破解之策?对此,我局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导刊》2010,(15):12-13
5月,是各大城市人才招聘最集中、择业人流涌动最活跃的月份。事实上,笼统地说就业难是片面的,由于政策的保障和社会各方的努力配合,在就业条件大大改善的同时,有许多“通用型”岗位的供求关系发生了严重扭曲:年轻员工把工作岗位视为“社会实践”进而频繁跳槽,他们爱任何岗位却不对任何岗位负责,使得用人方处于被动和尴尬的境地。结果,年轻的人力资本无序地流动,用人岗位的成本不断提高,宝贵的社会资源无限浪费。  相似文献   

6.
王英明 《现代交际》2011,(8):203-203
我国的大学生在计划经济时期到上世纪末不存在明显的就业难问题,2005年“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开始显现,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形势持续严峻。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许多大学生排斥就业。预计毕业生在“十二五”期间供给仍将大幅增加,大学生就业在结构方面存在着巨大矛盾,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任务相当紧迫。  相似文献   

7.
谢新吾 《职业》2009,(9):24-26
湖南省长沙市压缩行政支出1.4亿元筹资支持大学生创业、就业,开辟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绿色通道窗口,紧抓机遇推出万名人才“揽储”行动。今年以来,长沙市委、市政府密集出台30多项措施,化解大学生就业难,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湖南省劳动保障厅厅长赵湘平赞誉其为“全国措旌最具体、工作最全面、政策最实惠、操作性最强、含金量最高”的大学生就业“新政”。就此,记者走访了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  相似文献   

8.
“天之骄子”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中国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牵动着社会各界的神经——毕业生难以找到好工作,已成为大学生、高校及家长共同的感受。大学生就业难在何处?本刊记者专门走访了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明美先生。  相似文献   

9.
从“文革”时期的“知识越多越反动”,到改革开放之初的“搞导弹的不如卖茶鸡蛋的”,这大概是“读书无用论”的两次兴风作乱。今天,在中国大地兴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际,新“读书无用论”开始在农村蔓延,甚至“念也考不上,考得上也供不起,供得起也找不到工作”在媒体的渲染下俨然成为时代的流行语。只不过,这种流行不是一种时尚,而是包含了更多的无奈、尴尬和苦涩。关于新“读书无用论”的发端,有人说是因为大学生就业难,有人说是因为大学学费贵,也有人将问题的矛头对准教育产业化。而大家的共识是,许多农民家庭出现了“因读书致贫”…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大学生就业难越来越成为每年社会关注的热点。2006年毕业的大学生达413万,比上年增加75万,而据人事部调查,2006年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仅166.5万,由此测算有六成大学生会面对失业。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大学生就业中所面对的招聘岗位多数要求“工作经验”的问题却是一个直接而现实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刘瑞玲 《职业》2023,(20):69-72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面临人员短缺、人才匮乏等问题。可以用“求贤若渴”来形容其对人才的需求。就业难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面临的一大难题。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有女难嫁”可以形象地概括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状态。一方“求贤若渴”,一方“有女难嫁”,对此,本文就中小企业人才供给模式进行探讨,即拓宽现有校企合作渠道,搭建专属校企人才供求平台,为中小企业解决用人难、留人难问题,帮助毕业生高效、高质量就业,实现校企生共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武汉高校1500余名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分析专创融合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作用,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着力点,提出了“双创三导、四驱五融”的育人机制,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努力培养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变化,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由“不愁嫁”的天之骄子转向面临就业无门的尴尬局面。“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又一焦点问题。这一焦点的成因是多层面的,既有观念上的问题,也有毕业生自身方面的问题。而在诸多原因中,最不容忽视的应是高等学校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时代变革。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难”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1999年第一批扩招的人学生毕业后,就业压力空前增强。我国普通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6年间,其招生人数便由1998年的108万人,达到2005年的504万人,是1998年的4.7倍,目前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达2300万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社会、高校、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了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难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政府只能通过对安置离土农民就业的企业给予一定优惠、对离土农民提供再就业培训和优惠贷款等政策引导其就业,但不能脱离市场条件去创造就业机会。离土农民就业观念转变上的困难及其自身素养上的缺陷是造成其“就业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宗明建 《职业时空》2008,4(8):100-100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用人企业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学生毕业后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积极推行的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就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依托企业办学、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正是实践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而校企合作的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学校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它能够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职业》2010,(1):72-72
有人说:“公务员敲开了毕业大学生幸福职业的大门。”为什么幸福?在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下,能有机会选择一个稳定且高福利的职业很不容易,而公务员正是具备了这些条件。公务员的工资虽不是最高,但绝对是最稳定的。最重要的是福利,这是事业编制或者企业所不能比拟的。正是因为公务员有这么多益处,才使得广大学子非理智地报考公务员,  相似文献   

19.
丁为之 《职业》2010,(7):24-25
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201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6522万人。在就业形势空前严峻的背景下,高校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做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又有哪些成功经验?《职业》杂志特别推出高校就业负责人访谈集,独家对话N大高校就业负责人,深入解读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为大学生就业难寻求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20.
“余热”与“余权”邓湘源近闻,两位同时离休的老同志,一个老马奋蹄,积极发挥“余热”,被邀请登上了“为党增光彩”演讲台;一个耍弄“余权”,包庇窝藏犯罪的儿子,被法律押上了审判台.笔者不胜感慨,同是“登台”,前荣后辱,意义截然相反。发挥“余热”,社会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