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升服装品牌知名度对于赢得市场竞争非常重要,文中从品牌标识、精神、营销、创意四个角度,总结归纳提升服装品牌知名度的有效途径,以便为服装企业经营者提供有关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公众的印象中,科学家是一贯较为低调的群体。但真正认识科学家的人并不多,给他们印象最深的,恰恰是课文中的科学家。绝大多数人正是通过一篇篇栩栩如生的课文,才结识了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伟人,也正是通过教科书中感人至深的描写,才逐渐树立起对科学家的无限敬意……或许我们可以说,教科书才是科学家公众形象的“发源地”。今天,记者有机会到这一源头探个究竟,去看看这些描写科学家的文章是怎样被选编进教材的,它的选编者对塑造公众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又有怎样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万物简史》是一本有趣的书,或者说,至少是一本有趣的书。“人类充满了非验证性的前向思考,但缺乏自指性的相互约束以及对于外因性互动的非约束,并在自我偶发控制方面没有足够的外在逻辑联系。”像上面这样的文字,想必大家都在所谓科学家的文章中看过吧?这样的文字,让我们觉得科学是如此的遥不可及。事实  相似文献   

4.
“父亲在世时,我并没有完全理解他的价值。在他离开后,才愈发感到他的珍贵。” 在大师离去的日子里,长子钱永刚以及千千万万中国人对钱学森的怀念,让这个漫天飞雪的冬季变得温暖。  相似文献   

5.
你有没有想过,再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人类灭亡之后的动物会是什么样子的?或许你不屑于考虑这样的问题,觉得无论什么样的猜测都只是幻想甚至空想而已。也许事实并非如此,对于未来动物进化的最终结果的预言,虽然不可能做到绝对准确和详尽无遗,但科学的依据和推论使我们能够对此做出具有相当把握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刘星 《老年世界》2014,(20):32-33
秦含章,无锡人,食品、发酵工业专家。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顾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协会名誉会长,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高级工程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相似文献   

7.
祁建 《老年人》2008,(12):20-21
2008年10月8日,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因为在绿色荧光蛋白研究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与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共同获得了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作为一名美籍华人,钱永健以他的勤奋和智慧,赢得了美国社会的普遍尊重和赞誉,成为华人社会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The Women Scientists' High-level Forum, organized by the Wome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ers Committee, under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T), the China Wome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ers Association, and the Yunnan Women's Federation, was held on May 23, 2014, in Kunming, capital of Southwest China's Yunnan Province. The forum was part of CAST's 16th annual meeting.  相似文献   

9.
刘妍 《中外书摘》2010,(3):83-85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许多事物的本质都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但对于有些问题,科学家们目前却仍然无法进行回答和解释。  相似文献   

10.
南极是怎样一个概念?南极是怎样一方土地?对此,你可能已从各种传媒上得到过答案。不过,我们这里告诉你的是五赴南极并在南极越冬的科学家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通常看来,艺术一直是用以建立幻象及触发激情的行为,科学则是一门精确的科学,提供使人信服的结果。尽管这两者看上去如此大相径庭,但它们之间却以一个共同的基点确定地关联在一起。艺术和物理学就像波与粒子一样,是牢牢结合在起的二元体系。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精神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研工作中磨砺而成的独特精神气质,为我国培育“强国一代”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思政课为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推进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关键是要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范式等方面实现协同融合,从而深化我们对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3.
提笔写这篇文章时,我正忙于打点行装,准备与科技报道暂别一年。这三年中码字挺多,看过的风景也不少,印象最深的偏偏是两条“漏”了的新闻——  相似文献   

14.
《上海科学生活》2003,(8):12-17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科学研究探索和发现自然界的奥秘与规律,技术发明促进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往往具有执着的求真精神和顽强的攻关能力。严谨、刻苦、忘我奉献,是媒体对科学技术专家的最通常的描述。长期以来,我国公众对科学家、技术专家普遍怀有钦佩和崇敬之感,公认这是一个精英、天才的群体,由一批高尚、纯洁的人组成。但是近年来,随着学术腐败问题的提出,院士违规事件的公开答复以及一纺织专家杀妻、有200多人为其求情“法外开恩”的案情内外报道,使人们重新关注和思考怎样公正地看待和理解科学技术专家、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的关系以及与之有关的社会规范等等问题。科学工作者首先是“人”,然后才是从事科学工作的人,他们有常人所有的一切特点,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怪癖、坏脾气、缺点甚至错误,社会应该理解和宽容他们,为他们提供公正、客观、良好的工作和创造环境。同时,科学工作者又往往具有普通人不一定具备的特点,因此他们有独特的创造和贡献,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我们客观真实地认识科学家吗?我们理解科学家吗?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并改变着世界的今天,社会需要有人文关怀精神的科技专家,也需要具备一定科学素养的社会公众。  相似文献   

15.
杨澜凭借自己的睿智和优雅的气质,从美女如云的主持界中脱颖而出,近20年依然备受瞩目,受人追捧,足见她的个人魅力。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家的个人权利和社会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大和提升,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科学家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然而利益与责任同在、权利与义务相应,所以,关于科学家的伦理道德责任与社会责任也相应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相似文献   

17.
要命的嫉妒     
我认为嫉妒是大大地受着童年的不幸鼓动的。 一个孩子发觉人家在他面前偏爱他的兄弟姊妹,就养成了嫉妒的习惯。等他进入社会时,他便搜寻那侵害他的不公平。假如真有,他会立刻找到,假如没有,他用想象来创造。这样一个人必然是不快乐的。  相似文献   

18.
孟兰英 《老年人》2007,(12):38-39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批怀抱科学救国理想的青年科学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物质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在那个特定的时代,他们的归国历程也充满了艰辛和曲折。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人类除了大脑之外还有“第二大脑”那就是肚子,人类的许多感觉和知觉都是从肚子里传出来的,肚子里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20.
1920年生于河北省徐水县,1945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52年获美国欧丹特大学冶金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他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中科院金属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