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森林文化是一个整体,不同的森林文化形态构成森林文化的整体。原生态的森林文化一般由树种文化(如松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等)形态组成,具有明显类的特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森林文化形态突破树种文化的制约,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如地域的与民族的森林文化形态,城市的与乡村的森林文化形态,外在的与内在的森林文化形态,产业的与非物质的森林文化形态等。森林文化形态的多样性表明:在工业社会背景下,非主流的森林文化并没有退出文化领域,相反,森林文化对工业社会进行渗透和扩张,以其独特的生命力和深邃的意境,在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江南文化精神的“在”与“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天阐释江南文化精神,有两个方面需要特别关注,就是江南文化的“在”与“说”。前者属于存在论问题,主要是江南自然、社会与人文的存在现状;后者属于语言本体论问题。主要是有没有人可以把江南文化的“在”讲清楚、说出来。在“怎么说都行”的后现代文化中,关于江南的“说”比关于江南的“在”显得更加重要与紧迫。以“江南诗性文化”为核心范畴的“江南美学与文化”研究,以区别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为空间背景,追溯江南文化的文化背景与渊源;以区别江南文化与齐鲁文化为区域背景,揭示江南文化的诗性与审美本质;以江南轴心期为理论基础,还原江南美学与文化的历史生成;以江南城乡差别为解释框架,探索江南城市诗性文化的精神结构,推动了江南文化从实学向美学的学科飞跃,是研究者进入江南最重要的学术配置与基本的主体条件。  相似文献   

3.
高职校园文化对于学校的发展意义重大。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要时时注意把握五方面的关系:高职校园文化与普通高校校园文化的关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校园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封闭型文化与开放型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其真正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化只为国际政治活动提供背景支撑与活动舞台。在政治文化与国际政治之间,政治文化既不是国际政治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两者并不构成因果关系。在全球化条件下,我们要提倡多元文化共存,反对文化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5.
考察当下中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就是考察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关系,就是进一步从历史进步的维度考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社会主义文化和商品经济公共文化是当代中国的两种现代文化形式,二者具有共生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它可以扩大社会主义文化影响,并与社会主义文化构成当下中国整体性的“德性道德”为商品经济公共文化构筑内在的精神家园;它亦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人们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误读,同时作为自然经济文化,它对商品经济公共文化中的“规则性道德”具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文化多样性的持续推进,多元文化场域的存在是客观现实。在多元文化场域下,传统文化场域与主流文化场域、现代文化场域、域外文化场域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明晰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文化、域外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国人坚定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前提与基础。然而,文化复古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文化中心主义机械、片面、静止地认识传统文化与其他三者间的关系,破坏了多元文化场域共生共荣的格局,阻碍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影响了国人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形成与确立。因此,唯有厘清关涉传统文化发展创新的三大关系,纠正其中的思想偏向,化解人们对于多元文化场域的分歧,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彰显时代风采,成为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在土家族地区的导入与发展同土家族历史观的质换具有同步意义。在当地史时期,土家族是吸入儒家文化的,未发生重构问题;在中国史时期,儒家文化的重构是在与土家族文化的二元组合中实现的;在世界史时期,也就是19世纪末以后,在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土家文化与儒家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中,土家族先进分子开始了对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形态的反思与重构。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作为革命老区,盐城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历史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发展浪新潮下,重新审视盐城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与困境,提出通过数字思维与技术革新,实现盐城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提升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效果,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功能,使红色文化在现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相似文献   

9.
新诗文化价值观照研究思路的起点,应思考作为文学现象的新诗,在中国文化现代转型过程中承载文化价值,成为文化现象的学理与事实,转型剧变期(五四时期与新时期的80年代)与渐变期的不同特点,以及创造主体在大文化观的文化冲突中所充当的角色及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引发的文化趋同化进程中,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关乎民族文化传承、民众身份认同以及国家文化安全维护的重要问题。和谐文化理念具体到民族文化发展语境中所指的是:强调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和谐共生,以及民族地区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发展理念。民族文化的特质以及旅游所兼具文化与经济双重属性,旅游是和谐文化指引下,民族文化在发展中寻求保护、在利用中实现传承的一种现实可行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因犯了杀父娶母大罪而被迫弄瞎双眼流放而死以解除百姓于灾难之中的俄狄浦斯王,一直作为一个罪人而承受了因果报应式惩罚。但是,随着现代心理学理论在文学批评理论领域的应用,人们才有可能从他受挫的心理出发去研究这一情节的必然性,并因此而对他的人品重新作出评价。在他的三次冒险中,始终贯穿着他强烈追求母爱的潜意识渴望,贯穿着他对人民的兴旺与幸福的无私奉献。因此,他暂时脱离母爱而流放致死只不过是一个楔子──把剧情推向高潮以更加充分地歌颂他的光辉和伟大。  相似文献   

12.
姜夔不但能作诗词,而且精研乐理,能创作乐曲。他的乐曲既能反映他独特的人品气质、内心情感,又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体现出声情韵律的高度统一。品味姜夔的众多词作,都具有清雅之韵,于婉约、豪放之外,自树一派。姜夔的词作在音阶、调式以及词调旋律、字调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音乐风格与其清雅之韵是一致的。此外,姜夔还善于用名贵的古曲、独特的自制曲来表达他一生中经历的情感的高峰体验。  相似文献   

13.
严复在其众多的著作与译著中,阐释了其政治、经济、哲学等各方面的思想。不可否认其著作中同样也渗透着强烈的人文意识,不管是其思想形成的前期还是思想趋于"保守"的后期,其人文意识都没有削弱。就严复的个人经历、著作中人文思想的表现以及人文意识存在的原因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由于对道家文化的接近与体贴,戴望舒在他一生的处世、为人、诗歌创作、择取西学的路径等方面有鲜明的独异性特征.戴望舒与道家文化的关联很深,老庄哲学、诗学、美学思想对他影响极大,并内化为潜在心理机制,影响着诗人的人生选择与诗艺追求.他在爱情生活中选择逃避、他的悲天悯人的忧郁气质、他钟情于死亡书写、独特的诗歌写作的运思方式、诗歌经典意象的营造等等,都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近代日本文坛新思潮派最为代表的作家——芥川龙之介,其文学作品多为短篇小说,尽管文字不多,情节简单,但其中所蕴涵的主题深刻,艺术水准高超。前期的创作主要是以历史事实为题材,映照现实,观察、解释人生,并以此为根基和载体,将自己的观点、思想及审美渗透到作品之中。后期的创作主要是根据其自身的经历、体会、感悟等,借助文学作品等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前途的失意与幻灭意识。芥川龙之介文学思想中有着浓厚的传统中国文化情结,他的中国之行与自杀标志着一个时代即日本大正时代文学的结束。  相似文献   

16.
本文梳理出刘备在白帝城十个月的所作所为,揭示其所思所想,探讨了刘备人生的最后时段和托孤的心态、环境。从刘备在白帝城的十项措施可以看出,他在思索战败原因,主动承担战败责任;期盼安宁,纠正失误,结束了蜀、吴交战状态;思念妻室,眷恋子女;安排人事,诏敕后主,临终托孤,以保住基业。本文还对伐吴及其失败的原因、刘备的托孤是英明人主的明智抉择进行了论证阐述。  相似文献   

17.
尤袤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文章在当时也很有影响。但其诗文在其身后却散佚太多,以致声名日小,甚至于渐难以匹配"四大诗人"之盛名。其文集流传情况直接关乎他的声名、影响及文学史地位,考察尤袤文集各时期的刻本、抄本和排印本等各种版本形态,对其诗文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号召复古,力振风雅。其人才雄负气,傲睨一世。其心态至晚年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由自是到自知,由任才力到信天命,在霸气犹存的同时,表现出对生命本真的复归。梦阳晚年心态的这种变化,跟他的生平遭际密切相关。梦阳盛年即遭遇放逐且一往不复,至于终老林下,构成其晚年终难解脱的一痛,再加上中年丧妻的孤独落寞,遭遇的坎壤促使他对过往进行反思,从而带来了其心态的变化,并影响及于梦阳晚年的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19.
钱澄之文以载道的"情道"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创精神。他将国破家亡、妻亡子散的切肤之痛付诸笔端,创作了大量感人至深、"情道"一以贯之的散文作品,主要体现在怀念故国、经世致用、悼亡妻孥旧友等作品中,而其中又以悼亡妻儿的散文最具特色。  相似文献   

20.
张养浩是元代第一个大力创作山水散曲的人,他的山水散曲,是其山水情怀的结晶。传统山水文化的涵泳、故乡山水的陶养、经历仕宦后的彻悟,共同促成了他的山水情怀;在云庄别墅的经营、赏会以及山水游观中,他抉发出自我精神观照下的山水之美,发为词翰歌咏,成就了他的山水散曲;其风格清丽俊逸,与其他作家的山水散曲相比,要宁静、率真、旷逸、超然得多;他的散曲的"雅化"特征,即与其脱俗的山水题材、懿雅的山水情致、怡然于山水的清妙天机和适意忘怀的审美境界、驱遣灵妙的属词达意、山水之作的清雅意境等,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