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我党的三代领导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中国特色”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以80年的艰辛历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哲学认识论,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哲学认识论,从思想路线的高度,紧紧围绕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系,针对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从实际出发,一次又一次地正确解答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如何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哲学思想则是这一结合经验的哲学概括。毛泽东哲学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作的论证;二是对违背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原则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倾向,作了分析和批判;三是对如何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方法论上作了总结和概括。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全部内容中,实事求是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贯穿  相似文献   

3.
正当全国人民深入学习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的时候,迎来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的光辉节日。回顾七十年的战斗历程,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切成就,归根结底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原则的胜利。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邓小平说:“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革命的过程同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进程中的两个相互耦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这两个相互耦合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起着独特的作用。《反对本本主义》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经验的初步总结,《实践论》则是对它们的历史经验的系统而全面的总结。《实践论》为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领导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毛泽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践论》的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从思想路线上拨乱反正,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轨道上来,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党的十二大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全面地总结了三中全会以来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纲领,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些重大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于中国  相似文献   

6.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探讨毛泽东思想的生命力,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私学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在教育方面的许多论述,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部分,根据这些论述,我们党曾制定并实施正确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她曾经引导我们的党和人民,在反复的实践中解决了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道路。从而赢得了这两次革命的伟大胜利。一九五六年,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和毛泽东同志又立即领导人民开始探讨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个阶段的初期,毛泽东思想关于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主要体现在党的“八大”的文件及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一些重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革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要求领导革命的中国共产党人,应该从实际出发,坚持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本文以历史史实为基础,以"两步走"理论的形成及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为内容,阐明了党解决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0.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征,是我们党克服困难取得革命和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到三十年代初期,在国际共运中和我们党内曾经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具体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毛泽东思想就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历史经验的  相似文献   

12.
我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新民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两个大的历史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系统地全面地总结了统一战线的经验,对统一战线的理论作了杰出贡献,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一理论,对作好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善于进行创新的党.8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高举创新的理论旗帜,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并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伟大领袖毛主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把唯物论和辩证法运用于研究战争规律,指导战争实践,同危害革命战争的“左”右倾机会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斗争,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思想,制定了一条马列主义的军事路线。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毛主席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为我军制定的十大军事原则,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光辉思想。在批林批孔运动深入持久发展的大好形势下,认真学习毛主席军事著作,努力学习其中极其丰富的马列主义世界观、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诞生一百多年来的历史经验证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一条根本的原则。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本世纪三十年代后半期以来,我们党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也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思想地位。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  相似文献   

16.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即社会、经济、政治方面的原因、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三十五周年了。三十五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历尽艰辛,取得了辉煌成就。其中,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在神州大地建立起来,就是一项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在社会变革的实践中,我们党坚持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使毛泽东思想在建国后得到新的发展。本文仅就适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的历史本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三个代表”思想的高度和新视角 ,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 80年奋斗的历史进行审视 ,着重阐述和揭示出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走自己的路 ,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历史本质 ,有力地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三个代表”的党 ,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  相似文献   

19.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致力于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科学地论证了关系到中国民主革命成败的一系列理论命题,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这并不是偶然的,这一理论诞生于中国,既决定于中国社会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又同中国共产党产生的特殊环境有关,即有着成熟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致力于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科学地论证了关系到中国民主革命成败的一系列理论命题,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这并不是偶然的,这一理论诞生于中国,既决定于中国社会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又同中国共产党产生的特殊环境有关,即有着成熟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