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澎 《今日南国》2008,(19):52-53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像我一样,同时执行多份Case,加班无数,牺牲假日,当个赚钱机器……”近年来,国内各大论坛上,“working poor”一词开始流行。“working poor”在英文中是个专有名词,被翻译成“穷忙族”或“在职穷人”,是指拼命工作却得不到相应英文中是个专有名词,被翻译成“穷忙族”或“在职穷人”,是指拼命工作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人。如今,越来越多的网友在抱怨自己是“穷忙族”,其中不乏一些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甚至是拿着每月近万元收入的办公室白领。(11351人参与),75%的人自认为是“穷忙族”,其中有82.6%的人为在职者,9.2%的人为学生。  相似文献   

2.
穷忙族指在工作却入不敷出,甚至沦落到贫穷线以下的受雇者。比月光族更穷,比劳模更忙,越穷越忙,越忙越穷是他们的特征。是什么造就了穷忙族?他们又该如何安身立命与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3.
九儿 《北京纪事》2015,(5):13-15
不是你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什么都在更新换代中,就连月光族也升级为2.0版本的月欠族了.什么,你不知道何为月欠族?顾名思义,是指一月的收入尚不够一月的开支的族群,该群体成员一般多为85后、90后.根据月欠族的"患病程度",分为三种等级:第一种叫"一败天地",收支赤字不大,自己能够承担;第二种叫"二败高堂",即"败"完了自己又开始啃老的人;第三种是最严重的了,叫"夫妻对败",即夫妻俩人都陷入了"月初还钱,月底透支"的怪圈.  相似文献   

4.
大师的回答     
《北方人》2008,(6)
有人问柏拉图:"一个贫穷的国家为什么也有富人?"柏拉图回答:"如果你把一个国家当做一个纯粹的国家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任何一座城市都是两座城市:即富人的城市和穷人的城市。"城市是富人的城市,也是穷人的城市。而且到任何时候,穷人都会多于富人,城市的领导者在作决策的时候,一定要首先想到穷人。  相似文献   

5.
作为"办公室一族",你有没有在工作时发怒的经历:摔过鼠标,砸过键盘?或者大声发泄不满,甚至出口成"脏"?如果有,那么你的这种感觉很可能就是"桌怒"了。专家指出,爱发怒其实是人们面对压力所产生的一种自我排遣的机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很正常的。但身为"办公室一族"要学会正确面对、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就是如何为自己找个  相似文献   

6.
出国留学--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热门话题:父母们争相送孩子到国外念高中、 念大学,众多白领也纷纷出国,以期望学成回来后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出国热潮 持续升温,拿国际通行证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你是否也准备出国留学呢?如果你 也急做"留学一族",下面这些问题你是否考虑过呢?  相似文献   

7.
《老友》2014,(12)
正在职时,单位里的同事常笑我是"妻管严":"在学校,学生听你的;在家里,你听老伴的。"此话不假。我大多数时间待在学校,家里的事全由老伴打理。每月我的工资除去在校的伙食费和零用钱外,其余全交给老伴:处理人情世故、父母的生活费用、儿女上学费用等一切由她安排。由于老伴掌握了"经济大权",周围一些邻居、家里老小有什么事都去找她,我完全被  相似文献   

8.
"濊"字的本义是"大水",濊族所在的位置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第二松花江流域、鸭绿江流域,以及朝鲜半岛的江原道和咸镜南、北道。"濊"作为族称,含义是生活在水边的民族。"粟"字的本义也是"水",粟末族所在的位置是第二松花江流域。"粟"作为族称,含义也是生活在水边的民族。喉牙音"濊"曾经发生了到舌尖前音"粟"的历史音变。  相似文献   

9.
只需写封信,就能从网上申请到贷款,你相信吗?这是两位漂亮的美国女孩,为中国贫困农民提供的简捷信贷方式。她们在北京独创"穷人银行",并号召美国人把自己的闲钱捐出来,专为每天生活费不足1.25美元的中国贫困人口提供小额贷款。一年多来,两人已向三百多个贫穷农家"放贷"16万美元,帮助他们摆脱生活困境,走上了创业路。这对洋姐妹为什么要放弃高薪职位,投身于异国的扶贫事业?她们有着怎样的经历?  相似文献   

10.
文豪 《新天地》2012,(5):34
"拼车一族"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可是,最近出现一个新名词"拼老",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呢?我有两位发小,都姓王,都是丧偶,都年近七十了。他们说,城里有"拼车族"、"拼房族"和"拼饭族",我俩就来一个"拼老族"吧。  相似文献   

11.
江南历来为巨姓望族的渊薮,特别是明清两代,数以千百计的名门大族纷纷涌现,在这些著名家族中,毗陵恽氏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恽氏无论在家族历史、人口数量、总体规模,家族繁衍的稳定性、家族生存的集中性和持续性方面,还是在家族优秀人才和文化成果的出产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标准,堪称甲族盛门、文化望族。作为一个极富盛名的文化世家,毗陵恽氏在文化创造上取得了堪称卓越的总体成就,这主要集中在书画和诗文方面。恽氏画学自恽应明、应翼、本初始,经南田极力开拓,臻于极盛,此后举族子孙世代继承、发扬家学,他们前呼后应,一脉承衍,从而形成了明清画学史上"一族而多画"的盛大场景。恽氏非但"一族而多画",而且"一族而多书法",所谓"恽氏书法人持一赤帜",正是对这种盛况的贴切概括。恽氏文学固然以古文阳湖派领军之一的恽敬为最大宗,此外恽南田、恽鹤生、恽冰等也都是清代文学史上颇值关注的文学家,如果考察明清家族文学而绕开毗陵恽氏,无疑是很大的疏漏。对于恽氏在书画与文学领域的成就,我们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不能把晚清以来的中国文学称作"民族国家文学"。与西方政教分离的世俗化不同,中国的现代进程是由王权社会向民权社会的转换。欧洲形成民族国家有"国驱"和"族驱"两种方式,分别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既没有法国式的"国驱",又没有德国式的"族驱",而只有"他驱"。中国自秦汉以来一直是民族国家。由民族国家建构民族国家,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他驱"带动的现代民主国家建构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破坏了原来和谐互济的"国"族"关系,新"国"不偕旧"族",旧"族"不援新"国"。"国"族"冲突的不可调和性,不仅决定了改造民族性成为清末民初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主题,而且严重地影响到此后中国的现代进程。为变"国"而变"族",变"族"以应变"国"之需,实为不得已而为之。清末民初的语言文字变革和"文学革命",以及随"文学革命"而来的从内质到外形的文学革新,都是为应变"国"之需而"去族性"(自我更新)的证明。把晚清以来集中体现"国"族"冲突和民族文化性格变化的文学看成民族国家文学,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引向了不归之路。  相似文献   

13.
曾经有一项针对北京、上海等几个大城市白领的调查,有1/3的人与常人的性格、处事方式等迥然不同,被人称为BT族。而在月薪8000元以上的白领中,BT族更是占到80%以上。你是职场BT族吗?这个问题当面问,或许没人敢说是,在调查中,有31.58%的人承认自己就是BT族,这和上面的数据不谋而合。同时,有42.11%的人觉得身边的"BT族"多了去了。有人这样定义"BT族":为人处事上,崇尚简单,直奔主题,容  相似文献   

14.
《社区》2008,(19)
在巴西,全国4000多万贫困人口可以随时向专门为"穷人"提供服务的银行申请小额贷款,而这些低收入人群在享受政府优惠政策的同时,无不对总统卢拉充满着感激之情,因为巴西这家面向"穷人"的银行是在总统卢拉的亲自倡导下成立的。  相似文献   

15.
陈鲁民 《中华魂》2008,(1):24-24
最近一个阶段,报纸媒体上关于下跪的消息特别多,而且多为知识阶层,不妨称其为"精神跪族"。"精神跪族"有两种,一是显性的,你能看见他膝盖一软就跪下了,可怜巴巴的;一是隐性的,从外表看他是站立的,笔直笔直,但实际上从精神上来说他是跪着的,更为可悲。  相似文献   

16.
陈凯鹏 《南都学坛》2010,30(5):34-37
近代早期西欧瘟疫阴影下的群际心理与关系发生明显变化。作为瘟疫的直接受害者与平息神怒的"中介者",穷人为社会同情与关爱;但作为瘟疫的"祸首",它又成为社会排斥和政府打击的对象;社会发展的需要又使其成为社会救助的对象。西欧社会对穷人的矛盾心理正是近代社会转型期间西欧复杂现实在心理观念上的折射。  相似文献   

17.
正有钱没健康,你依然是一个穷人;修身不修心,你仍是一个病人。当社会进入了"没良心"与"不相信"循环的亚健康状态,养生就时常成为一道伪命题。中国最知名的养生大师,不叫张悟本,叫做百度——虽然你从来都不知道,那个回答你夏季养生最佳食谱的人,到底食谱是自己创作的,还是从地摊盗版书上抄来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NEET"族现象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我国也在面临青年人就业困难、依赖家庭生存等"NEET"族问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压力。在解决"NEET"族问题方面,英国起步较早,其"青年新政"政策和日本的职业培训等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NEET"族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我国可以从中吸取相应的经验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9.
冬日回响     
秋去冬来,北京的冬天以"风鸣为冬",虽有"瑞雪兆丰年"之说,"风后暖,雪后寒",穷人们可最怕北风呼啸天寒地冻的日子了,他们的屋里也不比大街上暖和多少.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说从前有一个人很是贫穷,半间草房,一处冷炕。冬寒夏炎的,日子过得凄惨。这一天,有一个外地商人路径这穷人所在的村庄,看到他那潦倒的样子,便动了怜悯之心。商人给了穷人一些碎银子,又为穷人买了一头健壮的耕牛,嘱咐他说:"你一定要勤奋劳作,开耕田地,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