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和谐”,《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所谓“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社会。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就是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  相似文献   

2.
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尊敬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师生之间,领导与下属之间,同事之间,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也如此.只有尊重理解他们,别人才能尊重信任你,才能对你无话不说,甚至把埋藏在心中的秘密告诉你.这样,人与人之间,就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康莉娜 《决策探索》2010,(22):43-44
网络社会构筑起了一个全球性、开放性、全方位的相互联系的空间,它是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的虚拟社会。在网络社会里人们从"与客观现实世界的互动"变为"与虚拟社会的情景对话",主要是通过网络来进行信息的沟通,从而实现人与人间接的交往,这种间接的交往行为所建立起来的情感联系与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交往所产生的情感联系有所不同,在网络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像在现实社会中那样面对面进行,而是在虚拟社会隐匿环境下,互动的双方隐藏在信息或符号背后所进行的人际交往活动,这种人际交往活动突破传统人际交往影响因素的限制,建立起了一个更为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信用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六大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中,"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在和谐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有一种普遍的相互信任的纽带.在不和谐因素中,如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冲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不睦,说到底是因为缺乏相互守信和信任.  相似文献   

5.
张竹青 《经营管理者》2009,(20):142-142
伴随社会的发展,人的思想也在进步,各学科之间也有了一些交叉研究,有的甚至是对交叉学科的深入研究。法与管理之间有着紧密结合,相互补充和促进的关系,并在价值上具有一致性。分析法律与管理的关系能使我们的法学研究的视野更为宽阔,法学分析更为透彻,有助于解决一些法律问题或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信任危机指社会成员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由于信息的缺失或者地位权利的非对称性而导致的关系的不确定性状况。众所周知,信任是保持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和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一个基本机制。但是,近几年来,社会信任却似乎陷入了一种畸变的状态: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社会毒瘤正慢慢侵蚀社会信任的基石,而这种现象的存在也增大了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和整个社会发生矛盾与冲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正早期单位"社会"的纽带是人与人之间的"自己人"情感,这种情感又在单位人的相互交往中融入了他们的生产生活,今天我帮你顶班,明天你照顾我家孩子吃饭,一来一往的互惠背后蕴含的恰恰是那种无法计算与言说的情感。生产之中有生活,生活之中有生产,单位的制度与单位人的社会生活纠缠在一起。人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体会人与大自然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的关系.2、懂得如果人类破坏大自然,必定会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3、从大自然的报复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等评价人的行为.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由于人不是孤立地生活在社会中,人需要靠他人的扶持才能得以生存,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中,就需要个人有一种自我要求,即主动遵守道德规则.因而,道德是靠人的自我把持,而非外部强加.  相似文献   

10.
孙武 《决策探索》2008,(16):42-43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巾央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构建和潴社会的战略思想,强州要形成全体人艮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社会各成员、符阶层、各行业、各群体之间融洽相处,实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和帮助,和谐礼会的主体是人,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正>一、人情世故的本质内涵人情世故作为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生存性关系,是不同人群交往实践的社会积累和隐性规则,具有不以经济和社会发展为转移的固有特性。具体来讲,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自然性。这里的自然性指人情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只是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内容、表现程度和  相似文献   

12.
韩和平  潘红 《决策探索》2002,(11):48-49
社会关系的核心是人与人的关系,社会道德的好坏就是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社会关系是否和谐.而市场经济秩序则是建立在市场原则与道德原则的统一基础之上的.所以,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有赖于社会各行业、各部门遵循职业道德和商业道德.  相似文献   

13.
法的价值冲突是指不同法律价值间存在的一种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状态。它主要体现在自由与平等的冲突、自由与秩序的冲突、秩序与正义的冲突等方面。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法律的价值目标之间必然会产生各种冲突,而造成这些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体原因、社会原因和文化原因等。只有深刻理解了法律内部各价值目标之间冲突产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在法的运行中克服法律价值目标之间的矛盾,实现法律价值的外化。  相似文献   

14.
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是就事论事的工作关系,而是以人对人的"私人交情"和交往.正确合理地把握好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并真正落实到实处的表现.正确合理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呢?我认为可以从师生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宽容做起.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两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概念。本文分析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阐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用和谐发展的理念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并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种关系的角度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促进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是一个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隐性知识和人与人之间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非常相似,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进行传播的.文章受传染病动力学建模思想的启发,针对有人员相互流动的两个组织,并考虑员工的引入和离职,构建了两组织间的隐性知识传播动力学模型,给出区分实现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与否的阈值,并对模型进行数值仿真以验证所得理论结果的正确性.从理论性定量研究的角度说明,在两组织间适当进行人员流动能有效促进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而如果人员流动不合理则会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著名学者马克斯·韦伯曾说过,现代社会越来越趋向于网状金字塔形结构,在这种社会结构中,每一个阶层、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处于管理与被管理之中.可以说,人与人之间有效、有序的管理过程,就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在管理过程中,就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而言,管理者是一个关键因素.因此,从西方“社会人”管理理论的视角出发,研究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对促进新时期各级管理者的管理工作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穆军全在《领导干部特权现象的生成逻辑与治理路径》一文中指出,领导干部特权现象的生成逻辑,本质上就是在缺乏制度规范和有效监督的情况下,领导干部与其下属之间、领导干部之间、领导干部与社会上的其他主体之间的一种利益交换过程。它暗合了公权力利益化和资本化的"游戏规则",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系统过程。领导干部特权现象形成的内在动力是人  相似文献   

19.
人际关系是在个人情感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以及行为倾向,而社会交换是指对有价值的资源进行交换.目前我国社会人际关系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以及特征,本文运用社会交换理论对我国的社会人际关系进行解释,分析社会交换与人际关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国威 《管理科学文摘》2012,(29):123-123
社会管理不是一个新的课题,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后,就面临着对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