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来:边缘书写与文化身份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理和文化上的双重混血造成了阿来文化身份的边缘化,给他带来了文化身份认同的危机。借助于文学这种对话方式,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文化边缘人的阿来是如何摆脱危机,建构文化身份认同历程的。  相似文献   

2.
藏族人民的生活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就与茶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而甜茶馆作为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一种文化载体,其代表的甜茶文化可以视为藏族茶文化的一个分支.从它的出现,到制作加工及演变,不啻是一部丰富的文化史:一方面呼应了藏族茶文化的特征,另一方面,又开辟了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的交流.对于甜茶馆的文学创作和加工,正是当代藏族作家们在这种文化碰撞下所立意寻求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一种极有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文化身份”即Culturalidentity,也被译为文化认同。藏族作家汉语创作的文化身份意识历经觉醒、初显、 深入三个阶段。随着人们在全球化的语境对民族文化的思考越发深入,对民族文化身份的认识必将越发理性和清 晰,从而成为民族精神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藏族作家阿来、达真等以文学想象的方式追忆藏区土司时代,不同作家文本相互印证补充,以民族志方式表现那段历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伦理。笔者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梳理土司制度与区域、族群之关系,指出其历史脉络从"顺应"走向"相悖"导致土司制度最终消失于历史舞台。区域族群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唇齿相依在现代世界体现尤为紧密。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分别表现为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藏文学中的土司书写从文化民族主义角度阐释可以发现其中隐含区域族群的身份认同与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5.
[摘要]以藏族大学生为样本,运用调查问卷并结合个别访谈方法,对他们的宗教、语言、身份、风俗等四个方面的认同状况进行研究。调查分析表明,藏族大学生民族认同虽然受宗教、语言、身份、风俗等潜在因素影响,但其间也反映出并渗透着藏族大学生对自己民族未来发展的理性思考,即积极的适应主流文化、珍视本民族优秀文化、以自己的民族成分而感到自豪等。藏族大学生所体现出来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特点,反映了藏族文化融合与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个体的心理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促生了网络文学这一新兴的文学样式,随着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壮大,网络文学生产与消费模式使得网络写手更被关注,传统作家日渐被边缘化,由此导致了传统作家的身份危机问题.这是由传统作家身份认同的历史渊源、现代科技的普及与发展、网络文学创作的功利性与虚构性、网络文学的话语霸权趋势一系列原因形成的.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传统作家应当建构新的身份认同,适应时代的走向,实现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和神圣指归.  相似文献   

7.
作为"文艺学"学科重要内容之一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第一阶段的发展中超出知识及知识生产者本身的身份认同形式而直接指向国家/政治身份认同。社会现代化与文化现代性的双重裹挟又迫使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进入第二阶段发展后,主要进行学科/知识身份认同与文化/民族身份认同。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这三种身份认同形式的逻辑分离与历史嬗变不尽是积极的,亦包含着隐忧:它会淡化文学理论生产者本身的身份认同,消解文学理论自身的阐释效力,进而危及到文学理论学科本身。解决这一危机,既需要正确处理文学理论三种身份认同之间的层级关系,又需要树立文学理论知识分子的问题意识,特别是需要首先唤醒文学理论知识分子群体独立的身份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8.
身份问题是《人性的污秽》中作家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文化身份认同的角度分析了《人性的污秽》中主人公科尔曼从青年到老年的文化身份认同之路,展现了美国社会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当今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国家都面临着处理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问题。"矛盾论"、"替代论"因其自身非此即彼的价值取向导致激进,"辩证统一论"在尊重各族群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和政治一体化建设,符合我国实际,不失为解决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可行方案。在此理论指导下,文章分析了西藏藏族大学生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现状、影响因素等,探讨了增强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一批女性作家的异军突起,女性的身份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女性身份的构建不再仅仅局限于性属身份的角度,而是日趋多元化。严歌苓作品中丰富的女性形象正是这种多元化视角的体现:一方面,她将女性身份置于时代、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揭示出女性身份所蕴含的雌性特质;另一方面,她又对移民女性的身份进行深入剖析,在文化认同的前提下,女性新的文化身份也应运而生。可见,严歌苓在构筑一个丰富的女性形象世界的同时也为我们构建了女性的多重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