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人达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7-19
重庆市秀山民歌《黄杨扁担》多年来广为流传。歌词中的"下柳州",经过笔者的各方面考证,实际应该是"下酉州",这首民歌则产生于民国以前。秀山、酉阳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两地应该求同存异,携手开发传统民族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
3.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
<正>秀山花灯是一种集歌、舞、戏剧和民间吹打于一体的以歌舞表演为主的综合性民俗表演艺术,起源于唐宋,主要流传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及其周边地区。秀山花灯分单花灯、双花灯和群花灯。花灯表演从正月初二开始,至正月十五结束,十六以后叫厚脸灯。表演花灯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包括祭灯、启灯、开财门、观灯、送寿月、闹红灯、拜年祝贺、谢主、辞神、烧灯等。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秀山花灯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4.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杨秀山杨秀山,原名杨木森,1914年出身于洪湖市丰口镇万宝村一个农民家庭。1929年入团。1930年参加红军,跟随贺龙闹革命。1934年入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红六军政治部宣传员、红三军七师政治宣传队长、七师总支书记、四师副政委,参加过长征。抗战时期历...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1)
叶秀山教授,1935年生于江苏省扬中县,祖籍江苏省镇江市,在上海读小学和中学。1952-1956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56年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现任哲学所研究员,曾任该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为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生院教授,第八、九、十届全 相似文献
8.
9.
要让秀山旅游业乃至文化产业突破瓶颈,需要站在文化产业的高度,整合民族文化资源,以产业品牌建设为核心,推动"优势文化资源向优势产业资源的转化"和"文化品牌向文化产业品牌的转化",才能更好地促进秀山经济实现后发优势,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刘天学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14-117
祝贺调是秀山花灯音乐五大类别之一,是秀山人民用来庆贺节日、喜事和表达谢意的花灯歌曲。它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用于生活,是原创性极强的民间歌曲。 相似文献
11.
刘天学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22-125
秀山花灯是重庆秀山地区最重要的歌舞文化活动,是秀山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灯调则是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期间举行的大型歌舞中演唱的歌曲.春节闹花灯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内容最丰富,也是秀山人民最多参与者的一种活动.起灯、迎灯、跳灯、观灯、参灯、闹花灯、闹元宵、送灯等各环自成章节,多彩多姿,精彩无比. 相似文献
12.
要让秀山旅游业乃至文化产业突破瓶颈,需要站在文化产业的高度,整合民族文化资源,以产业品牌建设为核心,推动“优势文化资源向优势产业资源的转化”和“文化品牌向文化产业品牌的转化”.才能更好地促进秀山经济实现后发优势,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正>酉阳民歌流传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据史料记载,酉阳民歌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己开始萌芽,至今己有2000多年的历史。酉阳民歌优美流畅,曲调丰富,种类繁多,主要有小调、劳动号子、山歌三大类。歌词的创作多采取比喻、夸张等手法,充分展示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认识。酉阳民歌歌手多为普通民众,演唱活动风格多样,民歌形式多有创新。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酉阳民歌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4.
河曲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东界偏关、五寨,南界岢岚、保德,西、北隔黄河,分别与陕西、内蒙古相邻,是一个"一鸡鸣三省"的特殊地区。由于地处黄河弯道,河曲历史上交通阻隔,土地贫瘠,旱涝无定,老百姓灾难深重。这一特殊的人文环境形成了当地老百姓每年春去冬回,到内蒙古大青山、河套一带打短工、扛长工的“走西口”生活方式。由这种年复一年的离妻别子的痛苦人生中自然产生了咏叹人间离苦,别绪、思念、期盼的“走西口”民歌,当地人称之为“山曲”。山曲属山歌体裁,它形成于何时尚无法确定,但在山曲基础上形成的“二人台”,据考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河曲县志》中就有明代河曲“户有弦歌新治谱,儿童妇老尽歌讴”的记载,足见其歌唱传统的久远。河曲县历来以农耕为本,历史上十年九旱,饥荒严重,交通闭塞,逐步构成了民间文化生长和传承的特殊地理环境,从而孕育和催生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河曲民歌这一珍贵的艺术品种。它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传唱与孕育期,久唱不衰。 相似文献
15.
李英霞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6):74-77
通过文献综述和对比研究,全面梳理和比较了舟曲藏族民歌与安多藏族民歌的结构形式、类别、艺术风格以及自觉运用的程式套语和包含的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探究两地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16.
17.
王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1)
由重庆出版社推出的《叶秀山文集》四卷本最近正式出版发行。文集收入了著名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叶秀山先生直至90年代末的主要作品,近230万字。其中哲学卷分上下两卷,影响甚大的《思·史·诗》、《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苏格拉底及其哲学》以及90年代那些代表作者自己对哲学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理解与解答的专论都收入这两卷;另两卷分别是美学卷和随笔卷。美学卷除了收入《美的哲学》外,还包括有关书法艺术与京剧艺术的专论。如果说哲学卷和美学卷展现了叶先生的学术工作,那么随笔卷则体现了作者在“学术后”的工作。因… 相似文献
18.
秀山花灯系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融合了歌、舞、戏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秀山花灯具有高台花灯、单花灯、双花灯、群花灯等多种表演形式,舞蹈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扇法、身法、步法三种舞蹈动作技法为主,舞蹈形态特征则主要表现在扇法中的“绕转”、身法中的“颤膝”以及步法中的“弧线”等。这些舞蹈形态特征所展现出的艺术魅力,可推动秀山花灯的现代性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费秉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1)
民歌哺育诗坛是一个规律世界各民族中最早的诗人,无论他有着怎样的艺术天赋,他的诗作的形体,必都是本民族中民歌的产儿。在各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每一种新的诗歌形式,都是由民歌先孕育出它的雏形。我国出现的第一个大诗人屈原,在被放逐之后,接触了民间艺术,研究熟悉湘沅流域的民歌,为民间祭祀制作了《九歌》。他吸收楚地民歌的养料,创造了骚体,使这种与《诗经》中那种北方诗歌格调迥然不同的诗歌形式,得以与之双水分流,充实了中国诗坛。屈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