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民间故事结构性夸张构式的广义修辞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群 《江淮论坛》2012,(4):172-176,171
结构性夸张构式参与语篇生成,是承担语篇结构框架支持功能的修辞元素,控制着语篇叙述路向,使之定型为特定样态。其下位类型封闭性夸张构式与开放性夸张构式都起到支撑语篇结构.影响语篇生成全过程的作用。因为母题链的参与,情节单元多寡不定,叙述长度增加等因素影响,结构性夸张构式与词汇、句子层面的夸张有很大不同,更多地表现为修辞诗学层面的叙述功能。  相似文献   

2.
夸张话语及其所指涉的对象是什么?夸张话语的运作机制究竟跟什么有关?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在心智哲学和符号学的有关理论中找到。将符号学中的“符号表征三元观”和心智哲学中的感受质相结合,构建出由感受质、夸张话语和感受意共同构成的“感受质”三角,形成夸张话语的感受质解释框架,指出感受质是解释项,主要解释“像什么”的问题;夸张话语是表征项,其夸大或缩小的只是事物的数量,发生变化的是事物的心理属性,而事物的物理属性却保持不变;夸张话语所指涉的对象是感受意,主要表达了感知主体的心理感受。在感受质的作用下,夸张话语及其指涉的感受意才得以联通,夸张话语的运作机制跟感受质和感受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夸张:广告语中的基本修辞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是故意对客观事物做夸大或缩小的描写,使事物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广告,作为一种商品信息的传播活动,它的生命在于真实。缺乏真实性的虚假广告,不但不会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不会起到促销的作用,也是广告法规所不容许的。那么,夸张在广告中起什么作用,如何做到夸张与真实完美的统一,则是广告创作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夸张在广告语中的作用商品信息在广告语中有两种最基本的表现方式,即写实性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性的表现方式。前者的最大特点是实话实说,重在用事实说话,用语没有过多的渲染修饰。例如美国…  相似文献   

4.
夸张是根于心理活动的一种认知性修辞格。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夸张是由于人们对客观世界认知关系的改变而产生的一种超常规的变异心理过程。夸张的认知心理过程包括夸张生成的认知心理过程和夸张接受的认知心理过程两部分,这两部分共同构成夸张的认知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陕北民歌中的数字修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是一种语言艺术 ,数字之于修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陕北民歌中大量出现的数字构成了特定的修辞格 :借代、夸张、反复、镶嵌等 ,其修辞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6.
漫谈英语夸张修辞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夸张辞格的最大特点是“言过其实”,这是就其表现手法而言的。这里,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论何种夸张或夸张到什么程度,都要在本质上符合事实。也就是说,夸张需要具备这样的品质:用夸张的语言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以此标准衡量一些汉、英辞典对夸张辞格下的定义,便觉得这些定义都有欠缺。譬如,AmericanHeritageDictionary释为:“anexaggeratedorextravagantstatementusedasafigureofspeech”,只说夸张是夸大其辞。TheWebster’sNe…  相似文献   

7.
“飞流直下三千尺”的修辞学阐释与追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群 《浙江社会科学》2012,(3):112-116,159
本文锁定夸张经典用例“飞流直下三千尺”,借助修辞学理论资源探究夸张构式生成理据,指出只有充分认识夸张构式的构式义与组成部分意义融合的整体性,才能判断一个数量结构是属于常量、超常量还是夸张量,从而更充分地解释夸张义.夸张构式的修辞幻象特征,在物象、意象、语象的转换过程中体现.“夸饰恒存”与“象”思维及修辞幻象有着很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英汉文化进行比较 ,探讨英汉夸张的不同 ,旨在回答英汉夸张“何以有此异同”。  相似文献   

9.
夸张研究:价值、缺失和学术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群 《学术界》2012,(2):168-176,287
基于夸张研究价值、缺失的梳理,探索兼容广义修辞学——认知构式语法理论资源的夸张研究模式,推动夸张研究转向。后者发生于修辞学研究转向——辞格研究转向的学术背景,同时作为上述背景下的一道风景,丰富着修辞学研究的学术资源。这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1 夸张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方法,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运用得恰当,不仅能使形象更鲜明,更好地抒发强烈的感情,而且能更突出事物本质,更为真实.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有《夸饰》篇,对夸张艺术作了精僻的论述:“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形器易写,壮辞可得喻其真;才非短长,理自难易耳。故白天地以降,豫人声貌,文辞所被,夸饰恒存。”因此,历来优秀的诗人,几乎没有一个不运用夸张艺术的。 提到我国古代诗人对夸张艺术的运用,人们常常会不约而同地想起李白.不错,李白在诗歌中对夸张艺术的运用,确实非常突出,象“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等等,经常为人们用来当作论述夸张艺术的典型例句。至于杜甫,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只是“体物人微”、“形容贴切”。“状写真实”,似乎只有如实描摹,缺少夸张。其实不然,杜甫对夸张艺术的运用,并不比李白稍差.无论是状写自然景物,反映社会人情或赞赏艺术表现,杜甫都曾大量地运用了夸张艺术,从而使形象更突出,感情更强烈,也更生动感人。  相似文献   

11.
吕世宏 《晋阳学刊》2005,41(5):24-26
重新解读山西浮山唐玄宗亲撰<庆唐观纪圣铭(并序)>一文的第三自然段,发现"汾阳之龙角山"一段属于插叙文字,并非写浮山龙角山.高祖时代的汾阳龙角山与玄宗命名的浮山龙角山系两座山.高祖时代的汾阳龙角山即今日介休龙脊山,碑文中的汾阳指唐代汾州.浮山龙角山原名羊角山,高祖时改浮山县为神山县,玄宗时才更名龙角山.  相似文献   

12.
马国栋 《兰州学刊》2010,(3):119-122
千百年来,社会类型发生了重大变化。然而,无论是在封闭的传统社会,还是在开放文明的现代社会,中国女性始终处于男权压力之下。这种压力不断强化女性的“附庸”角色,致使女性在自觉与不自觉之中承受不同形式的摧残,更有甚者使女性“乐于其中”。文章将以传统社会中的“裹小脚”以及现代社会中“女性整容”为例,试图用人类学比较分析的方法解读上述两种社会文化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女性人类学这门20世纪70年代才逐渐兴起的新兴学科的研究意义,进一步推进女性对于自身存在及其存在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丁玲与陈染的创作 ,在各自所处的时代均具有所谓“摩登”的文化素质。这种素质主要体现在 :自我的强调与张扬 ,性爱的自由与彰显以及偏于“颓废”的美感特征。在小说叙事上 ,她们的创作都带有“反文化”色彩 :丁玲早期创作中男女主人公性别角色倒错的现象 ,已初步构成对传统社会性别格局的反讽 ;陈染的“黛二系列”则有着更为鲜明、强烈的文化颠覆色彩。她们作品中对女性同性恋的书写 ,同样具有反文化秩序的意味。与此同时 ,丁玲和陈染的同类创作在不同时代问世后所面临的不无相近之处的文化际遇 ,也从一个特定角度昭示着她们的创作在现实社会中的“另类”性质。女作家的创作所储存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公立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公立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推进高校依法治校,促进高校和谐管理正日益成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方面。从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新时期高校学生的管理应当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正确认识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把握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原则,探究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甲骨卜辞中的“四戈”即指四方。殷都内的居民依居住方位分为“四单”,而“伍’’是最其层的居民组织。卜辞中的“四巫”指的就是文献中的“四灵”,即“四象”: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  相似文献   

16.
黑水城出土的北元时期推荐任官文书和其他几件选官文书反映了元代亦集乃路官员选任的三大要求,一是自身要具备职位所需的各种条件,二是任其他职务时的表现是官员升迁的重要条件,三是需要有举保人推荐,是北元时期铨选制度发生变化的重要体现。文中还涉及亦集乃路官员对调现象,甘肃行省的仓库官经历了由各路自行选任到行省选任的过程等问题。文中所引用的黑水城文书尤其是罕见的北元时期文书,作为了解北元历史、补充以往关于元代选官制度记载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加入世贸组织对江苏农业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应当了解加入世贸组织要求中国农业做出什么样的让步。目前世贸组织关于农产品贸易的规则是其前身关贸总协定在最后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即乌挂圭回合上做出的,这些规则将在2004年前后被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协议取代。由于这一原因,加上通常应有的过渡期,主要贸易伙伴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中提出的条件多半以2004年为界。因此,我们可以依据这些贸易伙伴提出的条件评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农业在短期内可能受到的冲击到底有多大,对江苏农业的影响有…  相似文献   

18.
Women remain underrepresented in the STEM workforce. We assess explanations for women's underrepresentation in STEM jobs, focusing on a cohort that came of age in the 1980s and 1990s, when women dramatically increased their representation in the scientific labor force. Data are from the NLSY79, and our analysis focuses on members of this cohort who received a college degree, with an emphasis on those who completed a degree in a STEM field. Our analyses test the extent to which college major, expectations to work in STEM, and family expectations shaped transitions into STEM occupations within two years of degree completion. Among those majoring in STEM fields there were no gender differences in transitioning into STEM jobs, though there were sizable differences in transitions to STEM employment by field of study. Of note are gender differences in associations between family expectations and transitions into STEM employment. The most career oriented women, who expected to marry late and limit fertility, were no more likely to enter STEM jobs than were women who anticipated marrying young and having two or more children. The men most likely to enter STEM occupations, in contrast, adhered to significantly more conventional gender ideologies than their female counterparts, expecting to marry at younger ages but also to remain childless. Results of our regression decomposition indicated that marriage and family expectations and gender ideology worked in opposite directions for men and women. Nonetheless, the majority of the gender disparity in transitions into STEM jobs was related to women's underrepresentation in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fields of study.  相似文献   

19.
黄淮流域和中古学术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道衡 《文史哲》2004,(3):5-12
在中古学术文化史上,大多数重要人物的籍贯在黄淮流域一带。三国到东晋南朝时期重要的学术、政治人物多出于这个地区。东晋一代,南迁的黄淮流域的士家大族把持着政坛和学术文化界。南朝以后,这一区域人士在政坛、文化艺术界的影响逐渐下降。黄淮流域在中古学术文化史上的兴盛,有其传统和经济上的原因。春秋战国以来,这一区域的文化就处于领先地位,即使两汉的政治文化中心在长安,但活跃于政界、文化界的重要人物,仍多出于这一地区。当时黄淮一带经济繁荣,人才辈出,门阀制度也维护着黄淮流域高门的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20.
网络语言中的仿篇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的语言仿篇现象相比,网络语言中的仿篇现象,在容量上得以扩展,形式上更加灵活,一旦被认可,新的仿文便迅速大量增加。网络语言中的仿篇现象具有夸张、讽喻、幽默等特点,但部分内容显得牵强,适用性也较差,影响了网络语言中仿篇的大量出现,不过部分表达贴切的仿文会借助网络传递出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