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宏振 《唐都学刊》2000,16(1):47-49
从市场经济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作了内涵上的解析.认为,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实践只是对这一理论的时代性应用,而远远未能包含该理论的本质内容.从市场经济的视角看,按劳分配理论本身就体现着达到最优化分配的市场原则.因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现这一原则的分配方法,必然要通过按生产要素分配来进行.通过对马克思以后的经济学家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思想的分析,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谈谈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我国分配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改革开放前,我们在理论上把按劳分配作为唯一的分配原则,反对一切非按劳分配的方式。为什么会把一切非投劳分配的方式排斥在外呢?这和我们对马克思理论的教条式理解、不完整理解、甚至误解有关。按照(资本论)的分析,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新创造的价值,即社会总产品价值中扣除补偿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之后的…  相似文献   

3.
分配问题始终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它关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是经济发展最重要、最深厚的动力源。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并处理好这个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既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遵循的分配原则,也第一次把按生产要素分配写进了党的纲领性文件。本文就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必然性问题作些浅探。一、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市场机制的一致性从经济运行机制来看,可以说,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4.
“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薛为昶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资源要通过市场来配置,生产要素要以商品形式进入社会化的生产过程,这种生产方式要求在分配体制上必须有与市...  相似文献   

5.
张敏  王婉玲 《唐都学刊》2000,16(3):77-80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分配模式的重大突破,也是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特射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论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必然性、依据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燕 《学术交流》2006,1(5):61-64
目前,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实现过程中存在着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不完全、生产要素泛化、分配的具体衡量标准不确定、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比例不合理等突出问题。究其主要原因是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模糊、分配制度缺位以及缺乏合理实现分配的市场环境。因此,要通过提高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构建各种生产要素合理参与分配的制度环境、营造合理实现分配的市场环境等,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王佐旗  朱正国 《探求》2000,(3):18-20,26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推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4个基本环节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生产不再是简单的由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按国家的指令计划而生产,交换不再是简单的产品交换,消费也不再是原来平均的、同一层次的积蓄型消费,生产、交换、消费及其所对应的理论都在蓬勃发展。分配则从名义上的按劳分配,实际上是平均主义的计划分配方式转变到现在的接提供的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市场方式。其理论经历了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到现在的按劳动与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转变。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按劳分配的比重似乎越来越…  相似文献   

8.
为人民服务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马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区别,不仅表现在所有制关系、分配方式、生产目的的差异上,也表现在伦理道德的不同上。我们不仅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继续牢牢坚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和邓小平...  相似文献   

9.
彭必源 《探求》2002,(2):51-52,66
产权只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前提 ,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 ;按生产要素分配只能以生产要素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为依据。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特有的分配方式 ,在计划经济和自然经济条件下不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强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原则.要坚持这一原则,笔者认为,必须弄清楚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与按资分配、与工资奖金(分红)等形式、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关系.为此,本文试对以上问题作一些理论探讨.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按劳分配的思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又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作了较完整的阐述.马克思的设想是,在未来社会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就是在社会新增财富中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余下的消费品按劳动者的劳动量来分配.其实现形式是给劳动者发劳动券,劳动者持劳动券领取消费品.但这种没有商品货币关系的按劳分配形式由于现实经济条件的局限,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从未完全实行过.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曾实行计划经济的模式,那时实行的按劳分配实际上是由政府行政管理机构以货币工资形式对劳动者进行统一的计划分配.从理论上讲,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1.
浅析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析按生产要素分配于秋华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按生产要素分配”做为新的提法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学术界也对此议论颇多,众说纷纭。本文仅就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依据,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公平分配的关系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求能够澄清某些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2.
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依据的是马克思的生产要素分配理论而形成的。然而,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还有待改革与完善,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尚未有效实现;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导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调节功能没有得到正常发挥。为此,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实行劳动力产权制度;建立城乡统一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税收制度;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分配公平和社会和谐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姜树蔚一、收入价值及其分配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最大贡献之一是关于按劳分配的理论预见、但是,抛开在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等方面的问题不说.在按劳分配的范围上。马克思明确指出是限于。个人消费品"的,红商品经济而论.即是限于“...  相似文献   

14.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特点。但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是从我国分配制度总体上讲的,而就分配领域中的某一部分而言,比如某种行业。某些企业,因所有制关系和资产组织形式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分配特点:既可以是按劳分配,也可以是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还可以是按资分配,等等。这里笔者仅就股份合作制企业如何改进资产人格化管理,进行分配制度创新,充分实现按劳分配,从而进一步调动劳动者投资和生产经营积极性的问题,略述己见。一、问题的提出目前,我国城镇集体企业由传统的集…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商品的问题,理论界争论颇为热烈。包括笔者在内,是主张劳动力商品论的。劳动力既然是商品,就必须要回答一个由此而产生的尖锐的理论问题:劳动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究竟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还是按劳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和按劳分配能否在逻辑上内在地统一起来? 一、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商品经济社会的共有范畴 经济学界部分持劳动力商品论的同志,没有直接承认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恐怕是因为在头脑里有一块禁区还没有打破,这就是:仍然把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看成是带有某种资本主义色彩的东…  相似文献   

16.
自党的十五大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以后,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实践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我国尚处在资本短缺,劳动过剩的特殊历史阶段,使得在分配中物的要素无限扩大,人的要素受到排挤;这样生产要素中物的要素所有者或掌控者存在着资本强势的超额分配,而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份额却大大缩减。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物的要素扩大化已经带来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并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当前,在政策上迫切需要调整物的要素被扩大的现实,强化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达到分配公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陈小玲 《探求》2001,(1):51-51,54
近年来 ,我国先后制订了一系列加快公有中小企业改革的政策 ,鼓励小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放开搞活 ,采取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出售、转让、兼并、托管、抵押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进行改革转制。许多原国有小企业在转制后都实施了职工全员持股的产权改革 ,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些企业的分配关系 ,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按劳分配与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一按劳分配与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符合社会大生产发展的趋势 ,具有客观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是各类生产要素所有者构成的经济组织 ,是要素所有者之间产权交易的有…  相似文献   

18.
按劳分配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由社会或集体按照人们提供的劳动质量和数量分配消费资料。其原则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根据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服务中投入的比例大小和贡献大小给与相应的报酬,即劳动力、土地...  相似文献   

19.
收入差距的理论分析--两种分配方式的机理与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冒佩华 《学术交流》2003,3(3):78-82
从理论上讲 ,收入分配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的结果势必导致收入差距的存在。由于实行两种分配方式而形成的收入差距不仅是合理的 ,而且是公平的 ,因而能够调动劳动者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经济效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按劳分配的普遍性在于在多种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都起作用,而其局限性是无论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都未能复盖全社会;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按劳分配”的设想。在进入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时代的今天,必须重新加以探讨和认识;以劳动为参照系去研究剥削问题,只是浅层次的,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才可能是“够格的”消灭剥削;“把社会主义描述为主要是在分配问题上兜圈子”①的观念,导致把生产力的发展服从于分配原则,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纠正了这一认识误区;按劳分配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相互促进的,又是相互补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