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彭谦  商万里 《民族论坛》2012,(12):15-19
民族身份公正和性别公正是少数民族妇女权利法律保护所追求的价值目标。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整套保护少数民族妇女权利的法律体系,但是这个体系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现实的司法救济上均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对边缘少数民族妇女,如散杂居少数民族妇女的权利救济体系还不完善,法律意识的缺失,使得少数民族妇女的权利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为此,需要从立法、司法救济和增强权利意识方面来完善少数民族妇女权利的法律保护体系。将保护少数民族妇女权利的法律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中,使少数民族妇女权利的法律保护汇入到国家的总体人权保护机制之中,使其成为主流人权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才能使其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2.
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参政权的法律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参政权在人权保障范畴内的特殊意义、我国现有的保护少数民族妇女参政权的法律规范,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我国在保护少数民族妇女参政权方面的成功实践,同时也分析阐述了尚待解决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全国数据,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妇女与汉族妇女在互联网接入和使用层面的差异,研究发现,我国少数民族妇女和汉族妇女之间存在着"接入"层面的"数字鸿沟",体现为少数民族妇女在互联网的使用率和使用时长上都显著低于汉族妇女;但在"使用"层面,少数民族妇女和汉族妇女之间并未出现显著差异,她们有着共同的互联网使用偏好,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互联网促进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4.
女人走出了家门和钟华(纳西族)《内罗毕战略》特别强调,应把妇女的参与发展摆在优先地位上。那么,我国农村少数民族妇女们目前处于何种状况呢?8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妇女在我国的经济开发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她们正成为农牧业生产的主要经营者和管理者,成为...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妇女的保护是依法保护,是指少数民族妇女拥有的各种合法权益的捍卫和督促实行,是与侵害少数民族妇女权益的现象和行为作斗争的措施、手段和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国家宪法和法律给予了少数民族妇女同男子一样的平等权利和特殊权益。但是,少  相似文献   

6.
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盛的一个朝代,这一时期经济繁荣以及文教昌盛导致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在婚姻关系中,无论是社会上层妇女还是社会下层妇女,因为法律给予了妇女一定的婚嫁自由,所以社会上存在很多妇女再嫁的现象。虽然从总体上讲,整个唐代社会的妇女仍然处于男尊女卑的礼法约束下,其社会地位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观,但是从皇室态度的变化对比分析,唐代前后期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变化,唐前期较唐后期女性社会地位较高。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盛的一个朝代,这一时期经济繁荣以及文教昌盛导致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在婚姻关系中,无论是社会上层妇女还是社会下层妇女,因为法律给予了妇女一定的婚嫁自由,所以社会上存在很多妇女再嫁的现象。虽然从总体上讲,整个唐代社会的妇女仍然处于男尊女卑的礼法约束下,其社会地位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观,但是从皇室态度的变化对比分析,唐代前后期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变化,唐前期较唐后期女性社会地位较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少数民族妇女自我意识和地位的提高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少数民族妇女自我意识和地位的提高述论王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现有的55个少数民族,分别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制、封建农奴制、封建地主制的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其中某些民族兼有资本主义经济的成份。从两性关系的角度看,各民族妇女全都生活在以男性为...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政治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民族平等的实现,最终体现在我国少数民族法律地位的变化上,辛亥革命以来的所有宪法及宪法性法律最集中地反映了这一点,从对相关宪法文本和条文的分析,既可以对我国少数民族法律地位演变的真实历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可以此为切入点,对我国宪政历史的发展得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为保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中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于1992年10月1日正式施行,此法的颁布,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法律保障。本文在阐述并分析"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妇女维权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现阶段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妇女维权问题的对策",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妇女维权工作的不断探索,坚持以发展落实维权,以维权促进发展的工作理念,创新维权机制,突出特色宣传,有效提高妇联维权的效能,切实维护少数民族地区妇女的权益。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少数民族政治政策与少数民族政治参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是构成我国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我国的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有两个方面:一是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本民族或民族社会的政治事务;二是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少数民族政治政策通过在宪法、法律范围内对各民族平等政治权利的具体规定,通过各民族自治管理形式的制度安排,以及在各领域内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贯彻执行,来系统地保障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权利、实现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具体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少数民族优秀干部的健康成长以社会制度为中介,依赖于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干部制度,并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其成长是一个累积的连续过程,需要不断加压,能职渐进。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努力构建体现少数民族干部成长规律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王韵 《青海民族研究》2005,16(4):144-148
在唐代从西北、东北和西南等地有大量的民族内迁,这些民族的内迁有其各自的原因和特点。本文分析和论述了唐代东北和西南民族内迁的情况、原因及其特点,这些民族的内迁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唐政府和东北、西南地区民族的关系以及唐代在不同时期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4.
试论藏族传统体育形成及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阎劲 《青海民族研究》2006,17(3):130-132
本文通过对藏族传统体育形成之要素及其特点的探析,揭示我国民族体育发展的规律,旨在正确认识民族体育在整个社会主义体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更好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加强自治机关的建设、充分行使自治权、认真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大力培养民族干部等方面论述了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促进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试论马援对古代民族地区的贡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史实客观地论述了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在古代民族地区的重要建树:治陇6年,镇抚边众,开渠引水,郡中乐业,开创了安抚少数民族、团结少数民族并与之和睦相处的羁縻政策,为后世封建民族羁縻制度的形成,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经略岭南3年,百越民众“奉行马将军故事”,马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法律形式巩固自己斗争成果的将军,有力地推动了岭南百越地区郡县制和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为岭南地区社会进步和民族和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法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法是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法律制度的总称,是一个新兴的法学学科和正在逐渐形成的法律部门。它是民族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跨学科的、特殊的交叉研究领域。它具有特定的研究任务、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调整对象的独特性,决定了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法的体系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试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实现民族关系和谐、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族自治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功能的重要体现,要求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执行主体角色的转换,转变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职能,提升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能力,转变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模式,建设"规制-服务型"地方政府.制度供给和财力保障是民族自治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两个关键变量.在现阶段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遵循基本公共服务大体均等原则的指导,建设"项目导向型"政府,实行基本公共物品的项目式供给,是民族自治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gender differences in recently arrived migrants’ labour market activity and occupational status both shortly after arrival and with increasing length of stay. We examine the role of education, household composition and traditional gender role values by estimating multi-group multilevel models based on three waves of the New Immigrants to the Netherlands Survey. In line with findings regarding gender gaps in labour market behaviour, recent female migrants are less active on labour market than their male counterparts, and we observe a clear motherhood penalty and fatherhood premium on the number of hours worked. Men and women show only marginal differences in their occupational statuses. Changes over time do not differ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dicating persistent gender inequality in labour market attainment. Moreover, interesting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ationalities were found. Polish migrants show the highest activity levels and lowest occupational status, also when compared to Bulgarians. Spanish migrants hold the highest occupational statuses. Recent Turkish migrants seem to be better integrated and show fewer gender differences than the more established Turkish minority in the Netherla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