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学者都从疯癫、女性主义等角度分析美国女诗人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钟形罩》中的女性榜样缺失、父权文化、理性疯癫等。文章从精神病学、女性主义医学等角度分析作品,认为小说不仅关注女性的个人生活,更揭示了当时女性背后的冷战政治,以及作者对帝国冷战政治的担忧。的确,西尔维娅·普拉斯是一位真正的文化大师。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又一次的美国移民的高潮,美国犹太文学在五、六十年代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美国犹太小说,主要都是由第二、三代美国犹太移民创作的。这些小说大多聚焦于大都市郊区的美国犹太移民生活,集中反映了犹太人和反犹主义者之间的共生关系。如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的《尾舵》(1962)和索尔·贝娄的《牺牲品》(1947);以及美国小说中哈克贝利·芬的犹太变体,如索尔·贝娄的《奥吉·玛琪历险记》(1953)、伯纳德·马拉默德的《新生活》(1963)等。与此同时,不涉及第二、三代美国犹太移民的另一种美国犹太小说正在悄然兴起。从1930年起就一度从美国小说中消失的犹太移民形象,又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出现了。这种新的移民小说,既不同于盛行的美国犹太小说,也不同于早期的移民小说。  相似文献   

3.
一八七五年一月,载有《安娜·卡列尼娜》第一至十四章的《俄罗斯导报》第一期出版,托尔斯泰的这部小说立即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十分盼望着载有小说其余部份的以后几期《导报》出版。将近120年过去了,人们依然像《安娜·卡列尼娜》刚刚问世那样,兴趣盎然地阅读她,重新翻译她,一次又一次再版她。在这部小说里,是什么吸引着人们?  相似文献   

4.
中外已有许多学者从多种角度对丹尼尔·笛福的小说《摩尔·弗兰德斯》的主人公摩尔·弗兰德斯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但很少从言语的角度对她进行探讨。该文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了摩尔·弗兰德斯的言语使用特点 ,说明摩尔·弗兰德斯善于通过言语实施她的目的 ,而且她的言语行为符合语用学专家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  相似文献   

5.
试析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创作中的生死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欧美小说发展史上一名重要的开拓者,她关注社会,关注灵魂,从精神的高度重复远古时代人类“生与死”的主题。其小说创作中对生死问题的思考颇具特色、发人深省。她的主要小说《达洛维太太》和《海浪》表征了她独特的生死观———向死而生,超越死亡。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艾·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问世不久,在一片强烈的反驳声中,有评论大声惊呼,艾·勃朗特在本质上是不可多得的悲剧天才,《呼啸山庄》是一部可与《李尔王》相提并论的悲剧小说。尽管艾·勃朗特被誉为最少受别人影响的天才作家.但我们仍不难看出古希腊传统戏剧和莎士比亚戏剧对她的影响。古典戏剧是作家蛰居偏僻的霍渥斯荒原所能接触到的不多的经曲作品,戏  相似文献   

7.
《简·爱》──一只“迷途的羔羊”的天路历程周韵《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对这部小说的宗教倾向问题历来争论不休。1847年,小说刚一发表,就遭到基督教保守派们的严厉攻击。伊利莎白·里格比在《每季评论》上撰文,谴责《简·爱》是...  相似文献   

8.
托妮·莫里森(ToniMorrison)荣获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所罗门之歌》(SongofSolomon)是她的长篇代表作。本文通过对书中人物梅肯·戴德、福斯特·露斯、彼拉多、奶娃等的性格分析论证了该小说,乃至整个黑人文学的主题:压抑、扭曲、抗争。  相似文献   

9.
英国 19世纪著名小说家简·奥斯汀多描写婚姻家庭生活 ,其中与作者个人情感历程及可能的婚姻选择联系最为密切 ,同时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她早年创作中最成熟的小说《傲慢与偏见》。小说描写了四位中产阶级女子对终身大事的处理 ,表现了三种不同的婚姻观念及婚姻状态 ,由此反映出简·奥斯汀的婚姻观以及她的婚姻理想。  相似文献   

10.
论曼斯菲尔德的《苍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曼斯菲尔德的《苍蝇》付灿邦1919年11月,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致默里的信中,严励批评了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小说《黑夜和白天》。她写道:“……小说不能将那一场战争一笔勾销。人心必定经历过变化。看到人们居然如此‘安之若素’,确实今人害怕。我深深...  相似文献   

11.
玛格丽特·杜拉丝(Marguerite Duras,1914—)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家。她的那本获奖小说《情人》,风靡欧、美、亚各大洲,令成千上万的文学爱好者争先恐后地捧卷而读;她的那出世俗戏剧《英国情妇》,调侃自如,情节错落多致,堪称是《情人》的姊妹篇;她的那部受到广泛赞许的电影《广岛之恋》,音、形、画融为一体,今朝、往昔相互渗透,被誉为“左岸新浪潮电影”的经典之作。法国当代著名女诗人德尼丝·勒当岱克在《巴黎信札》中说:“法国当今最伟大的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丝,她已是73岁的老人了,正好  相似文献   

12.
《简·爱》与圣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自19世纪发表以来,一直有着长盛不衰的魅力。文章通过分析小说中平行结构、比喻象征、幻觉的独特表现手法及圣经典故的应用,揭示圣经文体对《简·爱》的影响及其文体方面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一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自1970年发表第一部小说《蓝眼睛》之后,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有《苏拉》、《所罗门之歌》、《黑孩》、《宠儿》以及《爵士乐》等。其中《宠儿》获全国书评界奖提名后又获美国全国图书奖、普利策奖以及罗伯特·肯尼迪奖。1993年她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荣获此奖的非洲裔美国人。  相似文献   

14.
公正的奖赏     
1963年,一位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先驱论坛报》,因为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捣蛋的戴维(她的弟弟)得到的却是一只甜饼。她想问一问无所不知的西勒·库斯特先生,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吗?为什么她在家和学校看到一些像她这样的好孩子被上帝遗忘了?  相似文献   

15.
人性及其价值──从《呼啸山庄》的人物形象看其主题思想卢华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是19世纪英国文坛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夏洛蒂·勃朗特的妹妹,安妮·勃朗特的姐姐。她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有独特个性的小说家。她唯一的长篇小...  相似文献   

16.
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中反讽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曼·赫·艾布拉姆斯对反讽的定义和德·柯·缪克的反讽学的理论,结合叙事学的阅读方法,重新观照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解读出小说的美学意义主要在于其反讽结构:即通过塑造一个幼稚而自负的女主人公并使她成为一系列反讽的对象(因其自以为是的臆测一次次在现实中遭受挫败),而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并最终获得幸福的女性的故事。同时指出,结构反讽的运用也使读者成为反讽主体而能够积极参与小说的反讽——亦即它的艺术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一阿米纳塔·索·法尔教授是塞内加尔当代著名女作家,被人们誉为塞内加尔和非洲文坛上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新星。她于七十年代初在塞内加尔文学界崭露头角。一九七六年她发表成名作《幽灵》之后,一九七九年她又发表了中篇小说《乞丐罢乞》。这部小说一出现,就引起了国际文坛的高度重视,被光荣地遴选为一九八○年法国最高文学奖金“贡古尔文学奖金”的获奖作品,使她一跃而成为非  相似文献   

18.
最近,美国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接受了德国《明镜》周刊编辑汉斯·霍因和格哈德·斯潘尔的采访,谈到了她与乔治·W·布什的分歧;她对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怀疑;她对构建一个合作的美国和重建大西洋两岸友谊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西尔维虹·普拉斯是被称为美国异端诗派之一的“自白派”中最有才华的诗人,正如她最杰出的诗集《爱俪儿》的取名一样,她从人到诗,都在这个名字笼罩下具有象征意味。爱俪儿本是莎士比亚最后的名剧《暴风雨》中的一个既可爱又令人同情的精灵。它原被禁钢于荒岛,后救落难的国王普罗什彼罗征服,供其驱遣,为了自身的解放,它兴风作浪,帮助国王夺回权力,自身才获得解脱。普拉斯的一生恰似爱俪儿,为了寻得解放,她竭尽全力地拼搏,在现代化的美国社会中,努力克服一个女人面对社会、婚姻、家庭和事业带来的压力和羁绊。她有过辉煌,但更多…  相似文献   

20.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1 847年问世后轰动文坛 ,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对此书给予高度评价。通过对作者生平简介和小说《简·爱》的故事梗概及设想的几种故事结局 ,评述了夏洛蒂的财富均衡与人格平等的观点 ,及其经济独立和妇女解放的女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